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淺談宣教士夫婦關係

施麗輝

40多歲的家豪和太太秀惠帶著十歲的兒子,還有六大箱行李,在弟兄姊妹的祝福送別下,坐上飛往C國的航班。還沒來得及整理與親友道別的離情愁緒,飛機已降落在一個陌生的國土,開始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活。

初到工場,一家人懷著興奮好奇的心情開始新生活。嘗試新食物、學習新語言,但不久便發現沒想像中容易。秀惠因水土不服而腸胃不適,有時體力不濟仍要打理家務及照顧孩子,身心俱疲。想到從前在家鄉有家傭協助,不需為這些操心,心裡不禁埋怨丈夫未能體諒及分擔。兒子因無法融入當地學校而抗拒上學,常常沉迷打機,讓夫婦倆甚是憂心。家豪因天氣太炎熱而睡得不好,加上學習語言的挫敗,還有太太沒說出口的埋怨,實在影響了他的心情。

家豪感到愧疚,因太太為了與他一起宣教,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兒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況未能順利接軌……他開始懷疑:選擇回應神的呼召,踏上宣教的決定是否正確?他漸漸變得沉默寡言,幸好在事奉中能找到一點滿足。

半年過去了,秀惠看到丈夫越來越投入事奉,越來越忙碌,帶領不少大學生信主。本應一同快樂,但不知何故心裡卻湧出一份不安:何以丈夫跟團隊的單身女宣教士能滔滔不絕地商討事工,回到家卻一言不發,晚飯後即匆匆進入書房預備講章?她感到丈夫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又找不到人傾訴心裡的不安。當別人羨慕他們夫婦能一同宣教時,她心裡更不是味道。

一天接到學校的電話,說兒子與同學打架。家豪怒氣沖天,按捺不住責備兒子,又質問太太:我事奉已夠忙了,妳整天在家怎樣教導兒子的?秀惠深感委屈,忍不住大哭起來……

很多宣教士夫婦像家豪與秀惠一樣,在跨文化的壓力下,夫婦的相處出現很多張力,彼此的關係受著各方的衝擊。單身宣教固然不容易,但夫婦若沒有鞏固、健康的關係,在工場事奉有時會比單身一人更痛苦,甚至帶來更多傷害。試想:宣教士在工場最大的困難是甚麼?就是孤單感。孤身一人感到寂寞,不足為奇;但當最親近的伴侶近在咫尺卻沒法明白,操著相同的語言卻無法溝通,有對象卻沒法傾訴,那豈不是更可悲和痛苦?

更辛苦的是夫婦在工場上出現問題,往往因缺乏喘息的空間及親友的支援,結果變成困獸鬥,身邊最親的人成為最傷自己的人,彼此傷害。當夫婦甚至整個家庭都傷痕纍纍,如何作愛的服事?

所以宣教士夫婦在工場事奉的首要條件是——健康的夫婦關係。如何建立?

一、明白內在的需要

坐在輔導室內,秀惠的淚水仍在流,家豪有點不知所措,後悔自己的失控讓太太及兒子受驚。筆者嘗試先讓他們平靜下來,帶他們去觸摸自己在跨文化壓力下的心靈狀況,明白彼此深層的需要,及對對方一些沒說出來的期望。

秀惠從前在職場獨當一面,現在處理家務卻顯得縛手縛腳,身份及角色的轉變讓她感到迷惘,對自己失去信心。她渴望丈夫能了解、肯定她,但當丈夫未能察覺並回應她的需要時,便出現很多負面的情緒,如沮喪、怨恨。不善表達的丈夫,遇到壓力便不自覺地退縮。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他不懂得表達對太太的愛和關心,常感到懊惱。當他們看到彼此內在的需要和掙扎時,心裡頓然多了一份明白和理解,兩顆無助的心再次連結起來。家豪握著秀惠的手,繃緊的身體放鬆下來,秀惠任憑淚水繼續湧流,洗去心靈的怨恨,彼此得著安慰。

二、建立良好的溝通

筆者鼓勵秀惠將心裡的不安坦誠向丈夫表達,丈夫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過分投入事奉,忽略了太太及家庭的需要,引來太太的誤會,甚至讓自己陷入試探中。經過多次的溝通,澄清誤會,他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互動模式,為夫婦關係重新注入健康的養分。現在他們每天騰出時間(哪怕只是15分鐘),學習專注聆聽,敏銳察覺配偶的情緒,接納他/她的感受;不意圖改變對方,而是坦誠表達,及時回應。

三、健康的事奉觀

家豪和秀惠都需要重新認識何謂宣教事奉。秀惠照顧家庭不也在服事嗎?若家豪只顧向外宣教而忽略太太及家庭,這樣的事奉蒙神喜悅嗎?

究竟事奉的本質是甚麼?何謂宣教?這些觀念都會影響他們彼此的分工。在初到工場的第一年,夫婦需要先有共識,如不宜開展事工、專注學習語言及文化、幫助小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家豪看到家庭也是他事奉的禾場,十歲的兒子需要他的陪伴。秀惠也渴望能和丈夫一起參與團隊的服事。正確的事奉觀能幫助他們有合宜的分工,同時也建立平衡的家庭及事奉生活。

四、生命不斷成長

個人的生命及與主的關係如何,是影響夫婦關係的重中之重。故不論工場事奉多忙碌,夫婦都需要刻意為自己預留獨處的時間。透過安靜默想,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讓內在生命不斷更新成長,以致彼此能放下自我中心,走向成聖之路。夫婦是生命的共同體,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夫婦關係是生命的修練場,透過這種親密的關係,叫彼此在捨己順服中更像基督。「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

化危機為轉機

感恩家豪和秀惠願意藉著那次的危機走進輔導室,坦誠開放處理夫婦的關係。經過多次輔導後,他們調校好心態和步伐,牽著對方的手再次回到工場,在異鄉彼此陪伴,建立默契。他們曉得親密的夫婦關係,就是讓自己成為禮物送給對方。誠如盧雲在《活出有愛的生命》一書中所說:「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份最好的禮物,真正的恩賜不全是我們能做甚麼,而是我們本人。不是『我們能為對方做些甚麼』,而是『我們彼此能成為對方怎麼樣的人』。這種美好的夫婦關係,能有力擊退那惡者一切的引誘和破壞,成為一塊磁石,吸引人歸向主耶穌,為家庭及團隊以至整個工場帶來莫大的祝福。」

但可惜不是很多宣教士夫婦願意正面面對婚姻問題,特別是華人文化,往往因為面子問題而選擇逃避,越資深越有輩分,就越躲藏得隱密,這是令人憂心的。宣教士深怕教會、差會及弟兄姊妹知道後,會被指責「沒有好見證」。故即使夫婦關係已支離破碎,仍極力在人前維持表面的和諧關係,直至「爆煲」,關係決裂,才緊急回家鄉,送入輔導室ICU。這讓當事人付上沉重的代價,也讓整個屬靈群體受到虧損。

如何改變這現象?作為差會,在差派前需謹慎評估宣教士的夫婦關係,不能假設他們有同一呼召和心志,便甚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畢竟夫婦關係的成熟度,有時跟呼召沒有直接關係。及早識別未處理的嚴重問題,在出工場前先處理好。

作為弟兄姊妹,懇請你把宣教士看為與你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同樣要面對生活中柴米油鹽的挑戰、與配偶在親密關係裡的張力,還有兒女的問題。一份明白和理解,能成為一個安全的平台,讓掙扎中的宣教士夫婦放心流露軟弱。

我親愛的宣教士夫婦同工們,神看重你們夫婦的關係過於一切的事工。沒有關係不能修補的,沒有傷痕不能治癒的,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我在輔導室等著你們,要與你們一起建立鞏固的夫婦關係,讓基督的愛透過你們切實地在工場展現出來。

(作者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中信國際差會協調主任。)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206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0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