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福音使命與文字宣道

錢志群

口傳與筆傳雙輪驅動

我們基督徒要切記一點,蒙恩了,不能忽視蒙召。我們每一位基督徒蒙恩得救後,都蒙了神的呼召:作光作鹽,榮神益人,特別是要把福音傳給人。甚麼是傳福音?就是「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口傳是傳福音的主要方式,但是不能忽視筆傳。

一、因為筆傳,有了聖經

神的道從一開始就是口傳與筆傳雙輪驅動。神不僅用說話來創造天地萬有,在救贖人類時祂也特別用文字來傳達祂的心思和旨意。神默示給一代一代的先知和門徒,一再要人把祂的意思寫下來。神在默示中,關鍵時也親自動手,寫下十誡。「耶和華在西奈山和摩西說完了話,就把兩塊法版交給他,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出31:18)「這版是兩面寫的,這面那面都有字,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寫的,刻在版上。」(出32:15-16)摩西下山後因百姓在拜金牛犢一怒摔碎了石版,神便吩咐摩西說:「你要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樣;其上的字我要寫在這版上。」(出34:1)

神呼召80歲的摩西將在埃及為奴的二百萬左右的以色列民帶出埃及。在曠野路上,不僅有吃喝拉撒睡的事要他管,百姓之間、12個支派之間在路上有各種雜事糾紛來找他,還要與路途上的外族打仗,他的壓力可想而知。但神還要他寫書。在繁忙中,又在無紙無墨的簡陋條件下,摩西還是完成了神賦予他的寫書要求,寫出了聖經前五卷,即摩西五經。

再如,大衛在被掃羅王追殺中,一路上呼求神和讚美神。他不忘記把這些讚美和呼求都寫下來,才有了我們現在讀的很多詩篇。

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口出智言,不忘記錄下來,「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王上4:32)其中九百句收輯在《箴言》中。此外,他還寫下了《雅歌》和《傳道書》。

新約時代使徒保羅一路傳福音,一路寫文字,寫了新約27篇中的13篇,其中有四篇是在監牢裡寫的。

醫生路加在《路加福音》第一章1至3節說:「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路加雖是一位醫生,他卻對有關耶穌的傳聞以歷史學家的作風,按時間地點對耶穌基督在世上的一生,以及人們傳揚祂的史實一一加以考察,寫下了聖經中的兩本書:《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連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漁夫如約翰、彼得也都提筆寫書,甚至寫下多本書。復活的主耶穌將很多真理啟示給使徒約翰時,還命令他將所看見的寫下,「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接著,又反覆說:「你要寫信……」將信息傳達至各地的教會(參啟1-3章)。

這些神親自默示他們寫出的書,就成為我們認識神、親近神的聖經。主耶穌對世人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

二、因為筆傳,福音廣傳

聖經寫完後,不能在上面再加字減字了,但是文字事工沒有停止,一直在傳承和延續。在基督教歷史上,有很多神的僕人被神感動繼續寫福音和神學的文字,闡釋聖經,傳揚福音,捍衛真理。比如說大神學家奥古斯丁生平著作多達113冊,其中以《懺悔錄》、《上帝之城》、《論三位一體》對基督教神學有極大的貢獻。

再如當天主教大賣贖罪券、用荒謬的話告訴人買贖罪券的好處時,馬丁•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將《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上,針對教會的腐敗,強調在神的審判臺前,不能因買贖罪券而擦掉你的罪,只有誠心悔改,因信稱義。這個文字很快傳遍歐洲基督教界,引起改教運動。他在受逼迫而隱居時,不停地寫作,並把聖經譯成德文。那時,活字印刷機已發明,印刷廠在德國有50處之多。印刷廠生意的三分之一都出於路德筆下的文宣作品,使改教運動快速傳播。

教會歷史告訴我們,神在每個時代、眾多民族中,都預備一群敬虔愛主,努力研究真理,參與文字聖工的僕人。有成千上萬的「無名氏」文字工作者們,默默耕耘。就拿中國來說,第一位西方宣教士馬禮遜刻苦學會中文,編成了第一本中文字典,創辦了第一所英華書院,出版了第一份中文民報,翻譯完第一本中文新舊約聖經。還有很多宣教士在中國用中文著書立說譯聖經,辦報辦刊傳福音。文字的力量不言而喻。歷史讓我們看見,沒有文字工作,就不會有基督教的正常持久的發展。

如今到了我們的時代,我們更要接過文字宣道的接力棒。如今自媒體、融媒體為寫作和傳播福音提供了廣闊管道。遺憾的是,很多教會對文字事工重視不夠,對文字事工的福音機構禱告和支持也不夠,很多有文字恩賜的弟兄姊妹壓根兒不想寫見證。

於人與於己都蒙賜福

一、於人是福

筆傳福音的意義有時是口傳福音代替不了的。

1)在口傳不方便時

例如:有位美國某大學教授分享說,剛來美國時人們送他聖經和一本《遊子吟》的書,他既無時間也無興趣看它,往書架上一放就忘記了。但有段時間,他讀博士讀到艱難和鬱悶時,有一天晚上甚麼英文書都看不下去,結果發現書架上有兩本中文書,打開《遊子吟》後,就被吸引進去。之後就不抵觸人們的邀請,在教會團契中信了主,再後成了教會裡的重要同工。還有一位弟兄曾在國內為官,回國探親時受邀與那些當官的同事們聚餐,那場合他想傳福音卻無法開口。忽然有人因為在網上看到他寫的信主見證和福音文章,就好奇他怎麼成了基督徒,一下為他分享見證打開了話匣。再有一位大學教授信主後,就迫不及待地向父母傳福音,父親很抵觸,特別是他後來放棄大學教職讀神學後,更讓父親生氣。他就寫了十年福音家書,他父親臨終時終於信主並作了決志禱告。

2)在遠處不能去時

文字超時空,零國界。《中信》月刊像很多福音雜誌一樣,成為人們傳福音的幫助。欣慰的是,前段時間我去非洲短宣時,當地教會、中餐館都有《中信》月刊。我也收到一些國家的讀者來信,對《中信》月刊上很多作者的文字給了很多鼓勵,包括香港監獄的一位信了主的犯人常常來信,說他如何期待著人們送進去《中信》月刊。

3)在將來各樣需要時

文字可以恆久保存,教會先賢們寫下的讀經亮光、事奉經歷、牧會方法、靈修心得、教會歷史、名人傳記、神學論述、護教專文,給後人們持守信仰和廣傳福音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成了寶貴的歷史財富。現在的文字記錄也會成為未來的文明,福音文字傳承著信仰和文化,可以反覆重讀。中信剛過60歲生日,幾份雜誌上的見證稿、靈修稿至今不過時,回頭選看時,仍能成為我們的鼓勵。隨著新媒體和融媒體的發展,這些過去的文字又能重新在各類電子平臺上發佈,也可編用於福音單張上。

4)在網路不單純時

廿一世紀是全民寫作的時代,人人都可在網上自由地運用文字表達自己、影響他人。但是現在正處於不信神、以及力圖表達自我的時代,教會的文字在茫茫文海中被邊緣化、不入主流。今日芸芸讀物中,更多是由非基督徒寫出來的,很多文字都合撒但心意,對罪豔美和誘惑的渲染,被撒但所利用,是遠離神、與神對抗的。我們不佔領文字舞臺,就為魔鬼撒但留下空間和機會。

二、於己是福

1)寫作,促進聖經的學習

我是從不斷寫見證時看到自己聖經裝備的缺乏,然後讀神學。

2)寫作,幫助靈命的成長

寫稿是個靈修活,是個雙刃劍。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寫作就會促發我們思想神的話語,就可能「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6:7)和默想,時常對照自己的心懷意念,提醒我們居凡入聖。

三、寫作,增強事奉的信心

文字事工可以造就弟兄姊妹,對培育教會同工也相當重要。寫作幾年下來,我對聖經越來越多地消化。後來蒙召成為傳道人後,文字的操練幫我有條理地預備講章。

教會和個人都需重視

一、教會要推動

新世紀裡教會在真理上固本強身的同時,要推廣神學培訓;發掘潛能,大力開展文字事工,充分利用現代傳媒進行宣教等。在這許多的工作中,福音文字事工的緊迫性不容忽視。需要動員全教會對文字事奉的熱情參與、關注和代禱。盼望更多人能看到神起初重視文字的異象,善用文字事奉,作福音的器皿。我在不同教會牧會時,都關注在發現同工,發現主題,鼓勵他們寫稿。有的越寫越有靈感,家人、朋友和陌生人讀到後都有很好的回饋。除此之外,教會要推動人們為文字福音機構代禱、奉獻和轉發。

二、個人要操練

常有人誇別人有寫作之恩賜,嘆自己無寫作之才幹。實際上比恩賜和才幹更先的是作者的默想和思考能力。寫作技能僅是流露人思想之管道,只有立下心志,不斷禱告,不斷操練,靈感和文思泉湧才可能「下筆有神」。凡事總有一個開始,如學走路,學英文。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礎都可以寫。寫福音的文章,關鍵要看自己有沒有心志和熱情。可以參加文字訓練班之類,慢慢操練。寫著寫著,自己可以感覺到文氣越來越順,筆鋒越來越利,下筆越來越得心應手。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2030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0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