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為緬甸華人教會培育新一代領袖

祖苑

拒靈媒、找耶穌

我父母祖藉原在雲南。日本侵華時為逃避戰禍,輾轉流徙,五十年代初到了緬甸,便定居下來。他們在家鄉從沒聽過福音,來緬甸後相識、結婚,婚後也為生活奔波,從沒有去過教會或接觸過基督徒。我大哥出世時,本來也很健康,沒甚麼大病痛;但當他日漸長大,卻常常無緣無故號啕大哭,哭鬧程度有時令人心膽俱裂。他到底出了甚麼問題?令爸媽憂心如焚。

為了治好兒子的毛病,媽媽抱著大哥到處求醫,但群醫就是束手無策。最後一些街坊鄰里告訴媽媽,孩子可能是遇上邪鬼侵擾,需要請靈媒做法事才能擺平。但媽媽心裡不安,堅持不想找靈媒,不向這些邪惡力量妥協。只是大哥無故哭鬧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這時有一位鄉鄰靜靜地跟媽媽提議,不如試試去找耶穌幫忙!於是媽媽到處打探,去哪兒能找到這位耶穌?這才知道有教會,便主動前去聚會、聽道。

說也奇妙,每當媽媽把大哥帶去教會,他果然平靜安穩下來。當大哥多去教會,漸漸就不再哭鬧了,越來越能安然恬靜。這時媽媽便知道,這位主耶穌必定是真神,於是一家人便這樣受洗歸向主。後來且成了教會的執事,熱心事奉,承擔種種聖工。

專好問、神揀選

媽媽歸主後,又生下幾個兒女,我們幾兄弟姊妹從小都在教會中成長。我在家裡排行在中間,本是幾兄弟姊妹中最好動,不溫柔安靜的一個,而且十分反叛,最愛挑戰困難,是最不像會做牧師、傳道人的一個!

事實上,到了大學,我開始對信仰產生很多疑問,感到必須弄個清楚明白才可繼續做基督徒。感謝神的恩典,給我機會去求問、思考,同時也從不同的人、書籍當中找到答案。我開始感受到信仰尋求明白(Faith seek understanding)的重要性,深覺幫助信徒真正明白聖經,紮根於真道的需要。就這樣,我越來越渴慕更深認識神的話,渴望參與神的工作,在大學最後一年便立志一生事主。

獨自回鄉,確定呼召

大學畢業後,我家人決定移民海外。我也得著機會先去新加坡,後到美國完成神學課程。神學畢業後,當我思想未來事奉的方向時,家鄉教會、信徒的需要一直縈繞我心。但家鄉落後、封閉依然,要回去事奉,除了要克服很多外在的困難,更要知道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並在艱難中保持忍耐,不輕言放棄,是最不容易的,哥哥們都勸我要三思。於是我作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畢業後,獨自回鄉一趟。就像尼希米一樣,我悄悄地視察環境,看看神在當中的預備、作為。我去了一些偏遠的鄉村,與當地的教會、信徒接觸,尋求哪裡是神用得著我的地方。我在家鄉生活了一年,奇妙的是我並沒感到孤單,也沒有待不下去的感覺;反而很能融入他們中間,常常思念他們的需要。這更印證了神確實要我回去。一年後,父神奇妙地開啟了另一道服事的門:緬甸一所新建立的神學院正急需同工,我便前去任教,至今已11年!

社會變化,考驗教會

回到緬甸事奉這11年來,內心既欣喜也戰兢。欣喜的是能回到自己的骨肉之親中間,得著機會培育教會新一代的領袖;戰兢的是在緬甸事奉確實不容易,除了資源匱乏,社會環境的限制,都是客觀的挑戰。福音最初是透過美國宣教士耶德遜傳入緬甸的;他於1813年來到仰光傳福音及建立教會,教會在緬甸已有百多年的歷史。

但1962年開始,緬甸政權易手,到1966年政府驅逐外國宣教士出境,把基督教醫院、學校收歸國有。如今,緬甸雖賦予人民宗教自由,卻不歡迎外來宣教士;但華人教會過去很多方面都倚賴宣教士,當他們離去後,首先面臨的困難,便是傳道人荒。

在緬甸,一位傳道人往往要巡迴負責幾個村子,甚或整個地區的福音工作。加上以往的神學訓練多只著重傳福音和開荒佈道,缺乏系統地栽培、牧養信徒的意識,也忽略教導、訓練門徒的重要;因此不少信徒停留在初信的階段,沒有穩定的讀經禱告生活,更遑論有起來參與事奉的信徒領袖。故此,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教會當務之急是培訓本地忠信的同工,使成為能栽培教導別人的人。

兼顧多方,不能專注

我們的神學院,學生入學資格是年滿18歲、有初中學歷。感謝神,現在來神學院接受裝備的學生多半以年青信徒為主,最近這屆畢業生,年紀最大的也不過23歲。2007年是學院成立十週年,我們統計過,七屆的畢業生共有56人。不過有些去了偏遠地區事奉,所以自他們畢業後便沒機會再見面,但我心中實在掛念他們。

畢業生在事奉中不時要面對各方面的難處。例如有位女學生,畢業後回到所屬的鄉村跟隨牧師事奉;因教會位處窮困的鄉鎮,經濟能力有限,所以她除了負責教會事工外,還要種地,也要在學校擔任義務老師。山區鄉鎮識字的人不多,在事奉中,傳道人往往也要在學校兼任義務老師。因此事奉的擔子很重,忙碌也易使人失去事奉的焦點。然而,這也正是緬甸華人教會中不少神學畢業生的寫照。

持續關懷,塑造生命

為了支持、關懷這批年輕的傳道人,我常常提名為他們禱告,每學期也安排老師親筆寫信鼓勵他們,也把在院同學的祝福話語寄給他們,鼓勵他們在各城鄉堅持不懈,辛勤地服事。感謝神!雖然這群年輕的傳道人在教會裡,面對很多困難;但大多數仍堅持事奉主,沒有放棄。我也建議校友們成立校友會,透過籌辦分享、研討、學習與交流聚會,堅固各畢業生在教會的事奉。

我深深覺得,神學訓練是一個拔出、建立和栽植生命之旅。不單是傳授聖經知識,也是關懷身心靈的支持網絡,更是宣教的實踐;目的是要栽培成熟的傳道人,帶領本地教會負起傳揚基督,領人歸主,訓練門徒,生生不息的牧養責任。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神把他們託付予學院的老師,我們的責任是協助神在他們身上做雕琢的工作,使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每當看到他們的進步、改變,心中便充滿感恩,也成為自己事奉的一大動力。

緬甸的傳道人因為各方面環境、條件的限制,幾乎沒可能在境內購買或擁有屬靈書籍,神學參考書、工具書就更付諸闕如。雖然有些地區能收聽到福音廣播,但有時在工場中的同工,連坐下安靜收聽的時間也不多。我心中有一個夢想和期盼:希望每年能為學院每位畢業生提供兩本屬靈書籍,讓他們在工場事奉時,仍能持續地得到造就、啟發,在神的話語上成長。

(徐道勵訪問、整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90604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2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