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教会的和睦文化与和平使者

邱清萍

面对教会的多元文化

北美华人教会的多元化,不只反映北美社会的状况;在世界越来越像地球村的世代,可能是各地教会的共同现象。以北美华人教会为例,每个成员最少有三种身份:华人、基督徒和美国人,这些身份又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文化。而每种文化里面有各自的次文化,例如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与从中国大陆来的华人差异就很大;圣公会背景与浸信会背景的基督徒也有不同的教会生活传统;南部的美国人就较西部美国人保守等。三重身份集一身,所演变出来的文化习性更是千变万化。

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过教会生活,可以想像其精彩处与复杂性,而看法、做法差异所引起的矛盾与冲突更是在所难免。若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纷争与撕裂。

今日全球基督教宗派超过45,000,有人估计每天平均有2.4个新宗派产生。是福是祸很难说,关键是为什么和如何产生新宗派。2002年我与游宏湘牧师撰写《教会冲突的处理与重建》一书,当时北美“华福”有一份调查指出北美华人教会一千多间,三分之一是从原教会分裂而成立的。我相信在我们所认识的教会中类似的事也见怪不怪。

廿一世纪教会要面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挑战,学习处理差异和冲突已经是每一位事奉者必要的装备。预防胜于治疗,刻意培养和睦的文化,与培育和平的使者是预防教会撕裂最佳的策略。

培养教会的和睦文化

诗人在诗篇第一三三篇道出心中的向往:“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圣经中“平安”一词不只是指个人内心无纷乱,更指人与人相处无纷争。凡经历或见证过教会撕裂的人都明白“和睦”的可贵。

和睦包括了“和谐”与“和好”。和谐是没有纷争时的和平相处,和好却是有了纷争,甚至撕裂后的和好。若没有和好的实践与盼望,和谐可能只是面和心不和,根基不够坚实以抵挡风雨。福音信息的核心就是和好,主钉死于十架,为了使人与神和好,与人和好(参弗2:14-18)。神也交托我们带着和好的使命进入世界,劝人与神和好(参林后5:18),使人与人和睦(参太5:9)。

教会和睦文化有下列的特征:

1. 会众之间、领袖之间及领袖与会众之间彼此坦诚、开放与信任。流言和闲话,挑启争端的事和人在教会难以存在。

2. 领袖能树立谦卑负责、彼此认罪及饶恕的榜样。会众因此上行下效。

3. 信徒有软弱,肯接纳领袖的提醒、责备甚至执行纪律。

4. 领袖办事有开明的作风,设立渠道,可供信徒作建设性的批评。

5. 信徒彼此有嫌隙,能及早处理。必要时请第三者帮助。

6. 家庭有纠纷不轻易以离婚结束,教会有纠纷也不轻易以分裂或离开教会来解决。

7. 教会领袖不再需要花大部分时间来处理纠纷,而能更多做训练和传福音的工作。

8. 教会许多的破口被堵塞,肢体真诚相爱的生活对未信主者发出巨大的吸引力。

如何培育和睦的教会文化呢?

第一,会众要接受训练及学习处理冲突。教会有许多训练如领诗、带查经、当小组长、传福音、当执事等。但这些事奉很容易因人际冲突而受亏损,事奉者因此灰心而停止事奉。若每位信徒或事奉的人都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不但能减少事奉上许多的障碍及破坏的力量,而且因冲突处理得好而事奉更有果效。学习处理冲突是门徒训练极重要的环节。

第二,修订会章,制订有关辅导、保密、纪律及仲裁的要则与规范,除了教育及有指引作用外,也避免教会卷入官司。

第三,领袖有和睦文化的异象,肯投资人力,挑选和培训和平使者,在教会组织一个“和睦调解”小组,担任调解的工作。专家廖百强(Kenneth C. Newberger)认为有最后仲裁权的领袖(如教牧和长执)最好不要担任小组成员,特别在早期的调解过程,这些领袖的出现,会影响当事人的开放程度和坦诚分享。若当事人是教牧或长执,则不能避免需要高层领袖介入,或请宗派及教会以外的人士来帮忙。

“和睦调解”小组可以安排不同层面的训练(如主日学、小组及讲座),并且负责处理实际冲突的事件。

培育教会的和平使者

使人和睦是教会核心的事奉,耶稣很看重和平使者的服事,祂曾教导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主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教导教会肢体之间有磨擦过失的事,应以“得着弟兄”(“和好”)为目标,并依循真理与爱心的原则,和合宜的步骤来处理(参太18:15-18)。保罗发现腓立比教会有两位姐妹虽有传福音的热诚和恩赐,却不能和睦相处。他勉励教会同工说:“我劝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我也求你……帮助这两个女人……。”(腓4:2-3)调解纷争,劝人和好原是教会同工应有的职分和责任,应列在教会培训的计划中。

和平使者需要什么装备呢?

1. 生命的装备

培养八福内在生命的质素,如虚心、哀恸、温柔和饥渴慕义;在生活中流露出怜恤人的爱心,没有偏见或假冒的清心,愿忍受误会和“逼迫”,成为使人和睦的人。这样的生命包括自己在软弱或冲突中的学习,有认罪及饶恕的真实经历,明白在过程中的挣扎与和好的重要。自己没有经历,很难进入别人的经历。

2. 结合真理、爱心与智慧的沟通能力

在调解的过程中能忍耐地聆听双方的需要,深入地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意愿和私隐,能保密,提供一个安全的港口,让当事人可以放心地面对问题,有辅导或社工训练和经验的信徒在这方面可作出贡献。和平使者有圣灵的指引看出问题的症结,能作出正确公平的判断,口有恩言能作清楚的沟通,且能带着当事人寻求讨主喜悦的化解途径。

3. 愿受“冲突调解”的训练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关系的撕裂在家庭、教会或任何社群已是普遍的现象。美国一些中小学已有“同侪调解”的训练,教导学生处理冲突的原则与技巧,同学之间发生一些较轻微的争执时就可以彼此帮助,一般都有很好的成果,一些较严重的冲突则由老师处理。若小孩和年轻人都在学习调解冲突,成年人处在更复杂的关系中,不是更需要学习吗?

白人教会的宗派组织通常也提供调解的帮助甚至训练,也有福音机构专门投入和平使者的训练,如Peacemaker Ministries, Lombard Mennonite Peace Center, Crossroads Resolution Group等。本人除了以上提及的著作外,在过去十多年也在美、加、香港、中国及马来西亚一些华人神学院讲授“教会冲突的处理”课程,不久将有网上课程,如有兴趣请与本人联络chingping.yau@gmail.com。

(邱清萍牧师曾是美国中信的资深同工,2019年初退休,仍在继续事奉主、服事教会)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200202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89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