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義薄雲天的左爺爺

慕賢思

簡樸老者

認識左弟兄大約是在1997年左右。當時他已是八旬老翁,住在離教會幾個街口一幢低矮、沒有電梯的老式洋房。每逢主日,只要他身體無恙,都會拄著手杖,獨自步行到禮拜堂來。

最初吸引我注意他的,不是他的年齡,或獨自來教會的習慣;因當時教會也不乏與他年齡相仿,敬虔愛主,每主日堅持來聚會的長者。第一次吸引我注意到的,是他秋涼季節時所穿的外套,裡面明顯有用針線縫補過的痕跡。

我自少年時代受洗加入教會,96年回到母會擔任傳道。左老先生所去的教會是我們其中一個分堂,特點是有很多長者;其中不乏事業有成,有兒女孝順的人;很少是孤苦淒清的。因此見到左弟兄穿著縫補過的衣裳,還常一個人孤伶伶地,恐怕他是年老無依,而兒子在外未能照顧到他。我便與教會中幾位姊妹商量好,以後多些探望他、關懷他。

左弟兄住在老式洋房的三樓,沒有電梯。每次探訪都得走樓梯。偌大的房子陳設卻很老舊。左弟兄沒嫌我們這些小輩不懂事,每當我們探望他、向他致候,他總露出開朗、感激的笑容,沒有半點因鰥居而有的寂寞苦澀,我們也就心安些。

大慈善家

在一次探望中,他見我們一再探望,也許感到我們這些小輩也可以分享他一點心事,便徐徐向我們展示一些照片。我們看後無不目瞪口呆、驚訝萬分!

照片中竟是不同的中、小學校園,矗立著一幢幢宏偉漂亮的新校舍,而好幾座全新的教學大樓,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又有一座數十呎寬的大石碑,上面刻有左弟兄的生平概略,並他如何為家鄉同胞出錢出力的事蹟。這時我們才驚覺,眼前這位每主日來我們中間聚會「孤苦淒清」的老者,竟是位大慈善家!

從九十年代至今,左弟兄捐資協助家鄉興建學校、醫院、公路的行動,一直沒有間斷。2002年10月29日,江蘇省《鹽阜大眾報》以「情繫故里、義薄雲天」為標題,報導左弟兄的善行,弘揚他仁愛慈善的精神。家鄉一帶,似乎無人不識這位爺爺,一生樂善好施,慈善為懷。

2005年12月,他家鄉江蘇寧阜蔡橋鎮的鎮政府,為他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雲石石碑,簡略記述他的生平,上面這樣寫著:「左滌江先生,1914年生於蔡橋鎮新沙村……幼時家境貧寒,僅讀過幾年私塾,年輕時外出謀生……始創基業於上海。1945年離滬去港經營,成就卓著。先生雖旅港半個世紀,然桑梓情懷,至誠至深,雖屆耄耋之年,仍縈懷故里,多次捐資幫助家鄉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2005年又捐資一百萬港幣幫助鋪設新沙路6.6公里……為顯先生功德,故銘文立碑以記念。」

而今在中國大陸的網頁上,還可以找到對他這樣的介紹:「……左滌江先生係我縣蔡橋鎮人,今年95歲高齡了。多年來,左老先生一直支持家鄉教育事業,造福桑梓……左老先生從商半個世紀,歷經滄桑,苦心經營,因恪守誠信而享譽商界。為蔭庇故里,先生淡泊致遠,節衣縮食,創立了左滌江慈善信託基金,用於捐助教育、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以求回報社會,造福桑梓,激勵後學……。」

當年往事

自從知道左弟兄的義舉,我們每逢探訪他,便會追問他一些當年往事。最感興趣的是他何以願意把自己多年勞苦經營的所得,不斷捐給家鄉興辦教育?但每當我們提到他的善行,他總露出淡淡的笑容,單純、謙虛的說:「因為家鄉的人窮苦,沒機會讀書啊!」彷彿能夠令窮苦的人得著機會入學讀書,便可以彌補他年少時感受到的缺欠;能夠幫助別人受教育、生活有希望,將來有成就,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滿足!

1950年他移居香港,開辦源記貿易行,批發國貨,且繼續從事證券投資,直到1966年歇業退休。六、七十年代,他在港的朋友中,有基督徒介紹他接觸福音,參加教會,便正式受洗歸主。基督教信仰對左弟兄晚年的生活,有不可或缺的影響。他本性誠信正直、樂於分享,基督徒的信仰使他再添上仁愛、寬宥、感恩、和平的心懷。在他年逾八旬,還行動自如的時候,每主日仍到教會崇拜。多年來,他樸實無華地生活,追求在平淡中的幸福,粗茶淡飯,陋室寡居,安之若素。

左弟兄本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與他同住,早出晚歸,沉靜內斂。大兒子在內地求學及成家,後來移居海外,但1999年因車禍突然去世;感傷之餘,左弟兄並無怨天尤人,對鄉人的愛與關懷一如以往。大兒子離世後,原本寄居海外的媳婦,回港後見到家翁等親友美好的見證,亦受洗歸主。左弟兄在內地的一些親友,也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對左弟兄樂善好施,惠及鄉鄰的作為,無不引以為榮,並且深知榮耀當歸主名!

善行榮主

近年左弟兄也在出資興建的學校裡推動「感恩教育」;提醒鄉間的莘莘學子,學習以感恩的態度面對人生、樂於回饋,常常思念他人的需要。過去幾年,雖然面對世界許多不定的因素,2008年又有金融海嘯,但面對種種人生世局的變幻,左弟兄有不變的生活目標;因為他的人生,靠著主耶穌基督,確立了一種堅穩的、為他人而活的定向!

我深信,我們的主必定已在天上為左弟兄存留了榮耀的冠冕;到那日,他必得著主耶穌極大、極美的賞賜。事實上,他默默行善,不求人識;深居簡出,安恬自如。他所作的,就像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廿五章34至40節裡所說的比喻:「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因他作在許多困苦、窮乏的鄉里、同胞身上的善行,深信主必會稱讚他是祂良善、忠心的僕人。

(有關左弟兄的生平,江蘇寧阜中學為他出版了《義薄雲天──左滌江先生回報祖國善行紀實》〔照片集〕,可以從中窺見一二)。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9040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2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