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十年昔與今
劉耀光
難忘的經歷
2008年底,我們一家因當時的外國人居留簽證辦理受阻,加上中信差會總部的需要,離開長達四年宣教服事的工場——緬甸。記得在那四年之間歷經許多的挑戰,第一年在仰光就遇上連環爆炸案——在四個人流密集的地方。其中一個超級市場還是我們經常去買日常用品的地方。礙於當時新聞並不自由,雖然死傷很多,但沒有報導過一個準確的傷亡數字。
因著這個事件,仰光的大小商場,和一些大樓住宅區,都設有保安人員,甚至還設置了如同在機場安檢區的金屬探測門。不但如此,過了這個門框,保安人員還會用手持式的探測器在進入的人身上再掃一次。當然這是為了確保安全,但同時又給人一種不安全的感覺。這個改變一直維持到現在,已成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那不安全的感覺也就不再存在了。
第二件經歷的大事,就是07年的僧侶示威。因為當時政局問題,導致經濟拮据,人民生活困苦,影響了那些依靠人民奉養的僧侶所得的化緣越來越少,以致起來向政府抗議。因此,觸發了當時積陳已久的民怨,一群群的僧侶與民眾紛紛上街遊行、集會,一發不可收拾。在當時政府的威權統治下,一輛輛載滿圍著紅巾的軍人,擠在軍卡車出發到處去驅趕、逮人,拉到牢房去。晚上實施戒嚴宵禁,教會、學校停止了一切晚間活動。待在家中,除了卡車呼嘯之外,就是狗吠哭嚎的伴隨,這是我們至今唯一一次經歷戒嚴宵禁的氛圍。
還記得當時有一次帶著師母與孩子開車往一個地方去,在平時繁忙的馬路上,竟然車輛稀疏。隨後,看見站著的人都往同一個方向看,好奇之際就看到了前面十字路口右側迎來了一大群的示威者,便立即設法掉頭離去。十年後,同樣的路還在,但路旁的建築物已增高了許多;當日驚心動魄的情景,成為今日與弟兄姊妹共述的回憶。
第三大經歷的事件,就是百年一見的納吉斯風災,颱風所到之處樹木、電桿倒伏,房頂被掀起,成千上萬的災民沒有水、電、糧食,災後一片狼籍。更令人慘不忍睹的,就是政府拖延救災工作,災民得不到及時的救援,死亡人數大增。十年後的今天,樹木都已重新栽種長大,許多公園也重新規劃美化。傍晚時分,孩子不再像以前,在骯髒的巷道上遊戲,而是在這些公園的草皮上踢球玩耍。
對外開放帶來的變遷
的確,十年後的緬甸(至少在仰光)改變了許多。在我們離開緬甸後的第二年,2010年的大選,就是從軍政府走進民選政府的時代。雖然民選政府的班底還是以除役軍人為主,但經濟確實有著極大的改變,因為實施了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許多外商來緬甸投資、設廠。到了2015年大選,正式政黨輪替,政權和平移交,更加增了外商投資的信心,西方世界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也一一取消。緬甸經濟從此起飛,在短短的十年間,一棟棟高樓開始豎立起來,路上的車子不但變新,而且變得車水馬龍。房地產不停飆升,據說房價可媲美上海大都會。
科技通訊方面,記得在十年前,一張SIM卡差不多要三千美元,而且還要抽籤才有機會買到。今日,只需五美元左右便可隨時購買,而且手機普及至滿街都是低頭族。不但如此,緬甸曾是網路防火牆的先進國,控制與過濾網路通訊,封鎖許多網站,包括宗教性的網站。現今網路已完全開放,所有的網頁都能夠瀏覽,當地的同工隨時可以將照片消息傳上臉書(Facebook),讓身在地球另一半的我們,都能即時知道當地的情況,圖文並茂,距離無形間就拉近了許多。
緬甸落實對外開放後,數算這十年間急劇的變化,人民生活有了好轉,一些生活型態也有顯著的改變。昔日在路邊以黑市價錢買賣汽油、在商店內經營地下錢莊兌換銀錢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然而,隨著開放,許多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樸素的風情受到外來各樣資訊及潮流影響,思想尺度越來越開放,社會風氣逐漸敗壞,從前甚少聽聞的搶劫、暴力事件,如今卻頻頻發生。隨著電腦、手機、網路的普及,昔日許多年輕人積極參與教會活動,連平日的禱告會也參與的情況不再復見,因為大家不是忙於線上遊戲,就是流連於社交媒體網站。
福音的需要仍舊不變
無論面對怎樣巨大的社會變遷,人們對福音的需要仍舊不變。尤其在這海量資訊當中越來越迷失的時代,更需要有神的真理成為他們的引導;有聖靈在他們的內心給予辨別的能力。因此,我們更迫切需要有神的工人來牧養,帶領人們走在真理的路上。感謝主,中信在過去十多年來,每年都支持當地十位神學生的裝備,如今有好些已在緬甸各地、中緬邊境擔負起開荒、植堂和牧養教會的使命。這次回緬也聽到許多校友在福音禾場上如何為主爭戰,並許許多多美好見證的分享,真的為他們感恩。
然而,這樣足夠嗎?不,誠然緬甸正在面對迅速的轉變,無論是面對這世界主流的趨勢、物質世界的引誘,以及知識、思想越來越開放的群眾,不僅是當地的神學生,也包括已經在禾場上服事的同工,都需要有不斷的提升與裝備,才能夠面對迎來的挑戰。
再者,緬甸對外開放以來,已解除了很多的限制,例如簽證已變得非常簡單,牧師傳道再也不用像以前在職業欄上填寫老師,以便獲取簽證。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申請,所以前來緬甸短宣的探訪隊越來越多。相信這也是神為緬甸福音開啟的一扇門,縱然不知道這扇門會開多久,但當有這個機會的時候,我們應該去把握。短宣的服事,除了像過去傳統式,配合當地教會安排的挨家探訪、培訓信徒之外,現在還有醫療短宣、配合當地教會學校舉辦的中文營、英文營、品格營,甚至音樂、戲劇佈道等的服事。而且現在緬甸華人教會的觸角,不僅在於華人,也包括當地的緬族與少數民族,能夠看到不同民族在神的國度中合一,真是一件美事。
另外,雖然一直強調緬甸的對外開放,但內部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除了報章上常有報導羅興亞人,在居住的若開邦暴力衝突之外,邊境各民族的武裝衝突仍然不斷發生,當地的居民往往就成為這些武裝部隊與政府軍衝突下的犧牲品。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武裝衝突,迫使當地受影響教會的弟兄姊妹考慮從原居地遷移。感謝主,以中信為伙伴的當地緬甸福音宣教會,看見了這個需要,開始了一個名為「豐盛山莊」的計劃:在中北部開闢一個農莊社區,一方面收容這些難民家庭,透過改良農作物,教導他們種植與養殖的技能,使他們有生計。當然,重點是有教牧同工在當中牧養他們。感謝主,這個計劃已經陸續有當地及海外的弟兄姊妹支持,盼望這農莊能夠早日成為這些受難者的山寨。
十年之間,緬甸經過許多的變化,但福音的需要仍舊沒有改變。人的靈魂仍舊需要神的恩典來拯救,神如今仍在呼召,有誰願意向莊稼的主求派工人?又有誰願意回應呼召去收這些莊稼?
(作者是前美國中信宣教士,前中信海外差傳部副部長,現任樂城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003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9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