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重視對青少年上網的引導

蕭壽華

沉迷上網日趨嚴重

現在有不少人透過一些電子網絡找資料,或好奇地看一些網站,久而久之,沉迷其中,尤其這十年八載更是非常盛行,小孩子也人人手執一機。本來網絡用得恰當,懂得節制時間、分辨好壞,是件很好的工具,從中可以找到很多正面的資訊和有用的資料,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可惜有不少人上一些不應該看的網站,或日以繼夜地沉迷查看,就遺患無窮了!

近年出版了很多有關親子關係的書籍,都有特別教導這方面,例如建議在兒童期安排家庭會議——不是很嚴肅的會議,而是父母帶領子女討論家人怎樣適當地做每樣事情,例如每天上網多少時間,共同定下一些規矩。小孩子也有分參與討論並作決定。規矩定好了,父母切實執行,聲明做不到會受到一定處分,例如沒機會出外用膳,或不能做他很想做的事。如果父母在孩子兒童期注入生活應有的規範,並堅持執行,孩子從小便懂得節制自己,就可幫助他們的成長期走在正軌上。

現今父母不易為

到了青少年期,如果子女一向習慣沉迷上網,就不易糾正他們。父母可以做的是,先不要為此破壞親子關係,因為實在有不少複雜問題要與他們傾談,關係破壞了,就不容易跟他們說些甚麼;所以父母應留意子女的喜好,適當地與他們共玩、共讀,從而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如果關係保持得不錯,就找一些特別空間,例如離開居所,全家一起玩樂的時間,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中與青少年傾談、討論、分析某些情況會怎樣帶給他們影響;然後很清楚地鼓勵他們嘗試定下一些規矩,設法說服他們接受,幫助他們去改善。如果子女接受,父母就做到帶領他們的角色了。

如果情況不是那麼理想,就得多花點心思,視乎情況而行。有些時候父母可以很清楚說出一些立場;但切勿在火爆的情況下堅持要他們不再沉迷。父母要看孩子在哪個階段,因應情況用不同方式在旁鼓勵,誘導他們對其他事情產生興趣,設法將本來沉迷的事情轉移到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

現今社會很看重自由、個人空間和隱私。青少年對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父母不知道他們在看些甚麼,但又不能侵犯他們的隱私。有些父母偷看子女的臉書(facebook),子女知道後非常忿怒,甚至與父母關係惡化、破裂。再者,現在小孩子和青少年都很喜歡關上房門做自己的事,即使自己沒有一個房間,也會躲在床角,有自己的天地,父母又不可走上前看看他們在做些甚麼。即使青少年在崇拜或查經時拿著手機看,也不知道他們在看聖經還是網頁。

親子關係須暢通

無論如何,父母一定要抽時間與子女相處,如果彼此關係暢通,父母又樂於將自己的事情和感受與子女分享,子女自然也會將自己的事情和感受告訴父母。父母切勿一傾談就是有關上網的事,要很自然地帶出,讓他們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說出自己的狀況。父母聽後切勿太快批評或指正他們,否則他們日後不會再講些甚麼。如果彼此的溝通暢順,就可以多討論些,例如請他們分享在網上有些甚麼新發現等,在良好的關係與平和的氣氛下傾談,子女會說出來的。我們又可以將一些上網可能會發生的事告訴他們,例如突然冒出幾個色情模式的資訊,問他們會怎樣做,跟著與他們討論一些實際的處境和解決辦法。藉此裝備子女怎樣面對這些試探。再說,這些情況突然出現,孩子本身也會覺得困擾,能夠有機會與父母傾談,可以幫助他們免落入試探裡。

很多時候一些資訊會在網站上突然出現,是青少年本來不知道的,他們防不勝防。其實有些孩子不一定沉迷於某些網頁,只是資訊突然冒了出來,他們就好奇地看看;過一段日子就會放下。父母子女能否暢順溝通是關鍵所在,關係良好就較易處理。有良好的基礎,彼此就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如果父母立場強烈,子女提到某些事情就立刻謾罵指責,他們以後就不肯再說些甚麼了。總而言之,與子女保持良好關係是最重要。

有時候子女提到一些事情,不一定是他們很認真想去做的,有時候只是想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在這情況下,如果父母太快對他們作出評論或糾正,就會落到一個不能再談下去的地步。子女在成長期正在摸索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想看清楚是非界線。給予他們空間,反而可以與他們接觸,並幫助他們;所以父母宜以分享和討論的方式與他們傾談,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看法,並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掙扎。我們的分享可以讓他們有空間去思想和反省,以我們所說的作為參考。

父母先要經歷主

我覺得最理想是在孩子年幼時,父母為孩子定一些界線。若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才突然設一些界線,會令子女覺得長輩「冒犯」他們。子女年紀幼小時已知道行事為人應有一定界限,長大才較易知所節制。

若孩子一向沒來教會,沒參加主日學或團契,未信主,甚至很不喜歡父母去教會;而他們的父母若是新移民,家庭有很多問題,例如女兒與人同居,兒子沉迷上網等,父母很想去教會認識多些人以求幫助。他們對真理不太清楚,教會要關顧這些會眾,的確不容易!真需要這些父母先經歷基督信仰的真實,使自己的生命先有改變。的確有很多父母,尤其母親,往往因子女出現問題而去教會尋求出路和幫助,因經歷到關愛而願意信靠神。

最重要是父母抓緊主耶穌,先要打好信仰根基,再就子女所出現的問題懇求神救助,並賜智慧去處理,讓自己經歷神在其中的介入,就更看見神的真實,知道這位主可以信靠,自己經歷了生命的改變,才能進一步幫助子女。如果父母本身有很多問題,回家經常打罵子女,令他們氣憤,自己的生命沒改變,就遑論幫助子女了。須知父母生命的改變,是幫助子女改變的關鍵。

信主年日較長、樂於追求靈命長進、靈性較成熟的父母,會醒覺應盡早裝備子女,會懂得盡力誘導子女走在真理中。他們很投入教會事奉,又參加團契和教會活動,例如專題講座,甚至上一些神學課程以裝備自己。

有些父母日夜為口奔馳;加上信主年日尚短,根基欠穩,又沒時間參加團契,沒幾個朋友會提醒或鼓勵他們如何教導子女。那麼,教會就要在他們願意返教會的孩子身上做工夫,了解其父母未能幫助他們的原因。導師在主日學或團契可以發揮像父母一樣的角色,提出一些處境幫助孩子明白,鼓勵他們多分享所看見、所經歷的真實例子,或他們的同學/朋友陷入某些情況,或社會出現的問題。教牧、同工或導師應小心聆聽,就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加以分析、澄清。

借助教會來幫助

教會可組織一些父母支援小組或祈禱小組,讓父母在崇拜之後參加,在其中暢所欲言,分享子女的問題,由導師帶領討論,之後為他們祈禱。傾談時父母很自然會分享到一些困難、做法和所關注的事。很多時候父母看見子女有問題,會感到很無助,這些小組可以給他們支援和鼓勵,知道不是在孤軍作戰。若父母抽不出時間參加這些小組,甚至看不到這些小組的作用,而自己的子女又有這類問題,他們用的方法可能不當,甚至引來反效果,怎辦呢?

主日學老師或團契導師經常接觸小孩子或青少年,會察覺有些人背後有家庭問題,就應盡量抽時間,特別約見那些學生/團友的家長,或親自去探訪,分享最近觀察他們子女的情況,請他們嘗試多給孩子鼓勵,調整對待子女的方式和態度。當然這樣做,老師和導師得付上代價。最理想是一個主日學班/團契設有兩位老師/導師,彼此配搭,一個主力在教導方面,另一個主力在輔導方面,就可多做探訪,以補關顧不足。

對於這問題,教會應就不同年齡階段作出提點,因這情況在青少中間太普遍了。教會應盡可能在信徒少年期便開始作相關真理的教導,透過主日學課程、團契互動的教學和崇拜講道,針對性地講解聖經對這些課題的真理立場;又可擺放一些針對同性戀、沉迷網絡等問題的小冊子,供他們隨時取閱,讓他們有正確的觀念,知道怎樣的家庭生活和婚姻模式對他們最好。這些小冊子不必長篇大論,重點是述說這方面的真理教導就可以了。此外,又可以介紹會眾參看有關的資料,推介良好的文章或網頁,以助教導。

我們教會就以上幾方面都有做預防工夫,例如:高校和中學生的主日學課程結合兩性方面的教導,用他們可以了解的方式施教。每年每班到某個時間就會接觸到兩性關係的教導。主日崇拜的信息,大約每兩年有一段時間會講到兩性和婚姻的關係,用整季從聖經立場看同性戀或兩性的性關係等問題。由於主日崇拜傳講信息的時間不太長,又沒機會讓弟兄姊妹提問,2013年曾嘗試在同一主日的下午,舉辦兩小時的特別專題講座,由同工負責,邀請專人主講,集中教導這方面的課題。

團契和小組亦會就這些課題討論,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往往在外面接收到很多資訊,但未必懂分辨對錯,很需要彼此討論,得到正確教導。2013年我們教會特別在這方面下工夫,在一些青年團契時間用15分鐘播放一些講座的片段,之後由教牧或導師帶領討論,讓他們將疑惑和覺得不合理的看法提出來,教牧或導師藉此機會跟進並作分享。年輕人很重視關係,故要在和諧關係的氛圍下傾談和探討,分析為何不合聖經真理,切勿讓自己陷入罪中,再而提供一些聖經教導,幫助他們明白這方面的真理。

(余黃國凱採訪)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003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9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