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學誠牧師遺澤──今日河津基督教會
徐道勵
踏足運城
飛機徐徐降落於黃土高原,從上海到山西運城,今天的飛機不用兩個小時,昔日宣教士步行、騎馬或乘坐驢車,就需要十多天路程。
運城是《回首百年殉道血》一書中屢次提及的名字,它是宣教士在山西省西南面的一個中轉站,到了這裡,再取道往其他鄉鎮宣教。
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離運城約兩小時車程的河津縣,也就是宓學誠牧師夫婦及四位宣教士和他們兩歲多的幼子小根尼111年前服事和殉道的地方。
一份挖掘出來的文件
來到河津,我們看到一座樓高五層的教會,能容納1,700人禮拜的教堂。接待我們的,是教會的兩位長者──田秘書和師主任。田秘書讓我們看一份挖掘出來的文件,是2004年河津教會拆卸舊堂時,在地基處發現了一塊圓石,石上放了一個瓦罐,罐內藏著這份文件,內載有河津基督教會建堂的歷史,清楚說明宓學誠牧師最初來此地建堂的日期,後來被害,以及教會怎樣繼續由吉長慶牧師購地建造會堂的事蹟。
這份文件雖早已發黃,上面以毛筆書寫的內容約有四百餘字,卻依舊清晰可見,其內容如下(標點為筆者所加):
「河津內地會教堂記略。溯自大清光緒18年4月24日,即救主1892年,大英牧師宓君學誠來津傳道,在縣城東15里之黃村鎮賃一小屋暫作駐足之處,越三年,於1895年,即光緒21年3月初3日,在縣城東關賃房一所,斯為東關教堂之生日也。在北房東間為拜上帝之處,又買西院地基建造房屋,為女教士居住之所,均係內地會置買。後於1900年即光緒26年時,在庚子6月20日宓牧師夫婦暨其子並金、東二女教士均被拳匪殺害,迨至1901年,即光緒27年10月15日,大英牧師吉君長慶係倫敦人,偕師母茹氏蒞津傳道,仍在北房禮拜上帝,遂於光緒34年5月19日,即1908年將此地基房買於內地會名下,永作教會公所;後因禮拜之時禮拜堂甚形窄小,吉牧師祈禱數年,蒙神感動西國善友捐助銀兩,即於救主1911年(宣統三年春),經內地會吉牧師經營構造,建立聖殿永作敬拜神之所。教末柴樹堃略書顛末,以誌不朽云,但願至善的主耶和華上帝,天上地上沒有神能比的主,在此永作主的居所。亞孟。
基督徒末譚百堂 垣上村人本會執事
馮岐山 城東觀東村人
柴樹堃 城西太陽村人 仝在」
文件的背後,有當時受洗者的名字:「在吉州始領洗入教姓氏列後:田俊生、王振榮,唯郭翔鵬一人是在吉州,餘皆在津受洗,丁鐵磬」
當中田俊生,正是田秘書的父親。在宓牧師等一行七人被殺一年後,清政府按規定賠款給各國,並立碑記念這些殉難者。他父親曾親自步行到北京領取700兩白銀,回來建造了一個記念殉道宣教士的亭子,以及他們的衣冠塚。但經歷文革,這亭子再也找不到其遺址。後我們去到當日殺害七位宣教士的地方清澗灣,如今的清澗灣因為河道更改,水已漸涸,在此緬懷當日宣教士的犧牲,令我們不勝感慨。
河津清澗灣的殉道者
當日七位在清澗灣殉道的宣教士有:宓學誠牧師夫婦、他們兩歲多的小孩、容有光教士夫婦、金寶延姑娘和東靜延姑娘。
宓學誠牧師是愛爾蘭人,做過裁縫師,來華傳道時約30多歲。他的妻子葛姑娘早年與二哥相依為命,沒有其他親人。她因為要照顧二哥,延遲了出工場宣教的時間。她和宓學誠牧師於1894年12月14日在天津成婚,婚後雙雙回到河津服事。他們原本有一個小女兒,11個月大時染病,在短短幾日內便辭世,這使宓師母傷心不已。而在不久前,她的二哥也在英國辭世,她在雙重打擊下病倒了,於是1897年5月回英國休息。9月,神賜給他們另一個兒子根尼,到1898年9月,他們帶著小根尼離英,10月回到中國。
1900年當山西省其他地方如太原、太谷、壽陽等地區的教堂、宣教站和宣教士已經被義和團大肆摧毀和殺戮時,河津一帶因為地處山西西南角(比鄰便是陝西邊界),仍十分平靜。到了夏天,因為宓師母身體不適,宓牧師便帶著她到吉州以南七里外的一個村莊避暑。兩位女宣教士金姑娘及東姑娘也隨行。宓牧師看到容有光教士的信後,得知山西省其他地區的情況,想及也許需要離開暫避,便預備回河津略為收拾行裝,誰知在回到河津的路上,被一群冒充官兵的拳匪假意引路,把他們帶到清澗灣殺害,棄屍河中,又搶走他們的財物和坐騎。殺害他們的拳匪,主謀是曾被革職的舉人張守忠,後來一干人等都被清廷定罪,而縣官黃廷光因事先知情,縱容罪惡,也被革職。
河津教會之後的發展
義和團事件後,河津教會的事工並沒有因此停頓下來。雖然山西省的教會及宣教站、宣教士,因為義和團事件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神的工作從未止息。吉長慶牧師在河津繼續宓學誠牧師的工作,購地建堂,後來河津教會在原址附近兩度重建。
由吉長慶牧師擴建了的教會,一直使用到中國解放之前,當時信徒約有300多人。解放前後,河津教會由另一對宣教士夫婦安牧師帶領著,後來宣教士全面離開中國,教會房產被其他機關佔用了。1983年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唯因原本的教產無法歸還,便由政府撥款四萬元,在蓮花池東邊徵用二畝土地,興建了一座有六間房、三個附屬房間的禮拜堂。這時的信徒約有400人。
到了2001年,河津市的教會已經發展至約有6,000信徒,而原來的教堂已屬危房,也滿足不了聚會之用;於是在蓮花池西邊協商徵用城關村土地12畝,建成一座集培訓、辦公、崇拜為一體的綜合大樓,且附設敬老院,整座教堂建築面積約3,300平方米。這座禮拜堂在2004年落成,名為「河津市蓮池路基督教堂」(簡稱「蓮池堂」)。
河津教會近貌
由2004年至今,河津基督教會繼續有長足的發展。當筆者參觀蓮池堂時,見到一份兩頁紙、密密麻麻的名單貼在教堂入口的玻璃大門上,於是好奇地問當地的同工這是甚麼名單?他們說這是現今河津地區教會經過訓練,可以講道的人員名單,共有200多位!原來,今日河津一帶很多村鎮都有聚會點,包括當日七位宣教士被清澗基督教會清澗基督教會聚會情況殺之地清澗灣的清澗鎮,今日鎮內也有一所「清澗基督堂」,主日有百多人聚會。
除了清澗灣的教會,蓮池堂附近還有一處「鋁廠基督教會」。「鋁廠」是「中國鋁業」的山西鋁基地,區內有上萬員工,連同家屬有好幾萬人,有自己的學校、醫院等設施,是另一個人口密集的小城鎮,鋁廠區內的基督徒一起聚會已有20多年,如今已發展至300多人,一直租用地方聚會,如今正籌劃購地建堂。
見到這些景象,都足以令我們相信,昔日宣教士的血並沒有白流!師主任更向我們見證,教堂地基下挖掘出來的文件,立文件的其中一位見證者譚百堂是他的外曾祖父。師主任的母親譚富足姊妹是譚百堂的孫女。譚富足姊妹在七、八十年代,仍常於教會中講道,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聖經老師。她在教會受壓制、被關閉的年代裡,堅守信仰,帶領教會。神也賜福她的後代。而師主任一直經商,晚年亦承擔當地三自會主任的工作。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201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4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