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分離教育的三個層面

羅妮麗 錢志群

神在創造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後,吩咐他們要生養眾多。在生兒育女的事上,神特別強調:「人要離開父母。」(可10:7;太19:5;弗5:31)這個離開,意為獨立。從短暫的人生來看,從生到活到死,其實包含著人與父母三次大的分離:第一次分離,是離開母腹;第二次分離,是離開家庭;第三次分離,是離開世上。第一次分離是喜,值得慶賀;第二次分離是難,必須獨立;第三次分離是悲,誰都無能為力。

就人生的第二次分離來說,神賦予父母的一份天職就是要認真對兒女進行分離教育。「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在希臘原文裡面,「教養」一詞是現在式的主動祈使語氣,孩子不會自動長成神所要求的樣式,他們不會懂得好好教養自己。因為「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箴22:15)神從沒有讓孩子自生自長的意思。祂賜給孩子有父母,將兒女作為特別的福分交託父母管理,是要父母們積極地塑造孩子,成為神心目中希望的樣式。父母教養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在分離教育的三大層面盡心盡責:

第一層面:信仰確立

很多時候,我們作父母的,只重視兒女的知識教育,而不看重他們的信仰教育。認識主耶穌事關孩子的永生,不要認為信仰可有可無。分離教育最智慧的辦法,就是自己先要敞開頑梗封閉的心,願意去認識耶穌,再幫孩子搭一個天梯,引導孩子認識神。從某種意義上說,兒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127:3)父母只是兒女的管理者(Manager),而不是擁有者(Owner)。父母在兒女離開家庭之前首先是要把他們帶到教會,帶到神面前,解決他們人生的根本問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

神締造了人類、婚姻、生育,不是無緣無故、無意義的事,是有其崇高的目的。神說:「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賽43:7)「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賽43:21)「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父母自己以及養兒育女都不能離開榮耀神的宗旨。

第二層面:屬靈品性

獨立前的孩子是人生相對最弱、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成長包括三大方面:體能發展、認知能力和社會情感。聖經中提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指的就是這三個方面的一齊成長。

基督教信仰的根基重在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成長過程中特別要教導孩子們有正確的善惡觀、鑒別力、抵抗力,對人有愛心,遇事有喜樂。作父母的,對兒女的愛再誠摯,都很有限。因為我們自己就不是完全的,常常經不住罪的誘惑。再說,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畢竟有限。所以,父母的最大職分就是幫孩子搭一個天梯,引導孩子認識神,用神的話語教導兒女。家長要用信任、鼓勵、開放的態度與他們加強溝通交流。父母需要在家庭有個祭壇,重在家庭讀經、靈修、禱告上,努力活出一個符合聖經要求的家庭氛圍和品行習慣,幫助孩子在信仰中慢慢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一旦神的話語植根在兒女心中,他們就會漸漸養成一個合神心意的言行規範,就會愛人,就會寬容,心裡就有平安,生活就有喜樂。神也會從天上垂看他,陪他一路同行。

一是價值觀方面,知道為甚麼而活?

家長不要將孩子的人生努力和價值取向引導到唯錢唯名、自私自利上,他們將來無論做甚麼,不要只是吃喝享樂。要多將他們引入尊重他人、愛心助人的社會活動中,引導他們在人生的追求中都要有一定的愛心,榮耀神,有益於人。在這個處處講錢的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很容易被錢所吸引,一切向錢看。如果父母一味地鼓勵孩子將來甚麼賺錢最多就學甚麼專業,從事甚麼職業,那孩子與生俱來的貪婪和自私的本性就很容易被激發。敬拜神的過程,就是幫助父母從自身做起,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結合神給每個孩子本身不同的恩賜特長,引導他們向有價值的人生方向發展。

二是善惡觀方面,有一定的鑒別力和敏銳力。

現在的世界彎曲悖謬,在校園裡就有吸毒、酗酒、淫亂、同性戀等各種不良風氣,撒謊、欺騙更不在話下。特別是剛步入社會,孩子會一下子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加上社會上有很多掩蓋且具有欺騙成分的事情,需要一定的善惡識別能力,這點非常重要。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行,用聖經原則去幫助孩子學會分析,曉得利害對錯,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只要道理到位,孩子都能聽進心裡,會有潛移默化的長遠影響。孩子們養成了符合聖經教導的價值判斷、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就會正確交友,健康生活。就對不良風氣及誘惑有免疫力,將來離開父母,一生一世都會受用。

三是抵抗力方面,教孩子學會遠離誘惑。

18歲離開父母的孩子,大腦發育仍沒完成,知道善惡對錯卻未必有能力自控,需要自小養成與價值觀相稱的習慣,「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1:1)同時也要幫助孩子從小對惡事有警戒心理。

四是心態方面,在遇到不公丶不順等情況下,也能從神那裡得安慰和喜樂。

在女兒小時候,我們搬過幾次家。每次換學校她就沒朋友了,學校午餐時就單獨坐在一邊,她那時的難堪、鬱悶父母幫不了。她告訴我們,那時她的安慰在於神。在波士頓實習租房時,她與三位室友分攤同樣的費用,先到的室友們把最小的一間留給了她。當她住進後,除了一張床,幾乎都沒有轉身的地方。她禱告後,她的心態作了調整,她知道總得有人住這一間,於是不去計較。如此,那兩位本有些歉意的室友,在她那種釋懷和開心下,與她相處得非常融洽。

18歲的獨立性最主要是從品格上來衡量。這個時候,這些品格的基礎打好了,就如一個房子的牆角基石打牢了,上面再蓋房子,就容易蓋正。如果不打好地基,牆角出現裂縫,你又如何去修補?你又如何放心他們走進社會?

為此,我們基督徒都當在家庭設立特別的祭壇,以身作則加強孩子們的信仰教育。多年來,早飯時間我們夫妻誰先吃過,誰就為大家讀聖經中的箴言;晚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靈修書,靈修之後與我們分享。家裡不安裝有線電視,在節假日時會放基督信仰方面的電影、錄影。每年歲末都會有家庭感恩分享會,數算神在各自身上的恩典。平時孩子有一些需要糾正的問題,就會結合聖經經文來交流,特別是在車子裡,或是孩子玩得開心時,他們最容易聽得進去。

有段時間,上初中的兒子喜歡講一些髒話,提醒他不說也無效果,後來我們就告訴他,神不要他說髒話,「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以後他真的就不再說了。

我們把很多事情都帶到禱告中,有時孩子考試或一些特殊的事,他們會主動要我們代禱。我們堅持去教會,即便是在外地度假,週日也會選擇信仰純正的教會參加敬拜。

如果孩子認識了神,又願意聽神的話語,他們離開家,父母就有交託。既然有神與他們同行,即便遠在天涯海角,父母都應該放心,因為神無所不能又無所不在。父母不在神在,父母不能神能,父母愛得不夠神的愛長闊高深。有神在孩子們的心裡,這是最好的分離教育。神的道路最美善!

第三層面:謀生能力

孩子的獨立性除了品格檢驗外,也要培養他們將來的謀生能力。他們在18歲前的身份主要是學生,不能忽視文化知識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孩子們從總體上是要求進步的。要結合時代的特點,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包括引導和鼓勵他們開放性、創新性思維,重視他們結合實際的能力。

很多美國家長非常富有,但是他們仍然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參加團體活動、社會義工之外的打工。有位教授朋友,他讓兒子到速食店的廚房打工來付他的車子油費。讓他掙錢都是藉口,主要是讓他學習一些廚藝,對他以後的生活也是必需的。有的家長讓孩子去修車行打工,這樣孩子長大後,就知道自己對車子安全性能的檢測和簡單維護。

當然,在謀生方面,18歲也只是個相對獨立的年齡符號,因為僅基礎教育就有12年,大學教育又不免費,如果再讀個研究生,加起來得有20年才能織出一張人生的「網」,再到社會的海裡去捕「魚」。從生活的意義上說,18歲的人往往無力支付自己的經濟消費。所以,我們所接觸的美國大學生們,基本上要靠獎學金加政府貸款。

如果讓孩子完全負擔學費和生活費,未必是個好主意。美國很多大學生,因為父母不再盡經濟責任,需要大量打工、大量貸款,常有輟學。即便學生們堅持上完大學,工作、成家後仍然背著還貸還息的經濟包袱。當然,父母幫助孩子要有智慧,不是無原則地有求必應,那是另一個極端的現象,同樣是分離教育的一種錯誤和失敗。

謀生能力是最基本的,至於事業發展只要能榮神益人,就當鼓勵。聖經中也有很多在世上事業成功的人士。

(本文節自作者新著的《优秀儿女与分离教育》〔簡體版〕一書,歡迎與中信書室聯繫索取)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204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0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