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養心
楊堅
有些華人教會舉辦《飲食與健康》方面講座時,遠比屬靈教導能夠引起聽眾熱烈迴響。有的甚至把這樣的講座安排在主日學、退修會、培靈會上來分享。那麼,聖經對於養生到底有甚麼教導?這將引導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養生保健。
一、聖經允許正常養生
養生可以讓人身體強壯,這益處首先包括可能增加的壽命。聖經允許人對自己的身體保健,比如在舊約《利未記》等書中有很具體的疾病治療和預防規定,也包括食補養生。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提前5:23)顯然,正常的食補養生,通過有規律的作息和更健康的飲食來養生不是罪。身體也是神所賜的,必須學會照顧,以便更好地為主所用。相反,沒有節制,抽煙、醉酒、荒宴、熬夜追求享樂刺激等隨著己欲的生活,把身體弄垮了,才不合神心意。我們凡事都可做,但能夠榮耀神的事情才是好的。
有一些基督徒根據「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林前6:19b)就把養生保健抬到生活的至高位置,甚至高於神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輕看屬靈追求,不關心教會事奉,不在意福音使命,這就讓我們的身心生活本末倒置。所以,保羅提醒我們:「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8)
養生固然有益處,但仍然有限:首先,最終能否真正帶來更長的壽命,仍掌握在神的手中。正如詩人所感嘆的:「耶和華啊,求祢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詩39:4a)現實生活中,往往一個小意外都能讓一個人不幸過早離世。在舊約裡,尼布甲尼撒王要賜給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王「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養他們三年」。從養生保健角度來看,這些食物肯定比但以理他們為了堅守信仰而要的「素菜」和「白水」有營養得多(參但1:5, 12)。換句話說,但以理和他朋友們不吃王膳,不夠注意養生。但他們這樣的所為卻是蒙神悅納的,以至於神奇妙的保守使「他們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參但1:15)。
長壽固然好,但即便長壽,在世的日子也是「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b)更何況,長壽在永恆的靈魂生命面前也顯得微不足道,正因如此,上帝所默示的聖經著重於「將一切關乎生命(靈魂)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參彼後1:3)。
虔誠的基督徒明白要把討神喜悅放在養生保健之上。主耶穌也是如此考驗和訓練想跟從祂的人。在新約裡,儘管行出五餅二魚餵飽多人的神蹟對主耶穌來說毫不困難,祂卻讓與祂同行的門徒們有時挨餓,以至於他們只能在路過麥田時摘麥穗吃,甚至被人批評(參太12:1-2)。在講道時,耶穌也有時讓聽道的人較長時間挨餓(參太15:32)。主耶穌所做的這一切,顯然突出強調了基督徒要先追求比養生更重要的神的國和神的義。
二、聖經反對刻意養生
聖經雖然允許正常的養生,但反對刻意養生。刻意養生本質上是特別顧惜肉體的保養,甚至把養生保健當作比神還大的事,在無形中把養生當作了一種偶像,導致基督徒難以尊耶穌為生命的主來服事。對於一些「結局就是沉淪」的人,「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參腓3:19)。「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參羅16:18)。這兩節經文警告以「自己的肚腹」為神,只顧吃喝的人,難以與神有分,也不會去好好服事主。
刻意養生就會因為專注於延長壽命,而容易忽視進天國的努力。主耶穌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b)推崇刻意養生的人會把自己的時間精力用於養生的條件和環境上,也更容易陷入追求錢財的誘惑。因為在購買各種食補時也會有更大的經濟壓力和求富動力。他們更難接受「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的聖經教導。
三、聖經重視並提倡養心
聖經明確指出,養心(靈)要比養生重要,「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中文聖經用心來指稱靈(參提後1:7),用養心來表示關注人的靈魂得到營養並因此興盛。約翰叄書第一章2節清楚地表明養心(靈)的優先性應該擺在養生前面:「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不少敬虔人靈魂興盛,但受身體不好的困擾,使徒約翰為這些人祈求有強壯的身體,讓他們更好地服事神。這句經文所談的敬虔基督徒的身體健壯,有別於一般人所講的養生。在根本動機上,基督徒追求這種身體強壯是為了更多地服事神,而一般人的養生只是為了延長壽命更好地享受生活,目的在於服事自己。在實現手段上,前者倚靠祈求神,並相信身體強壯從源頭上乃是神按照祂的主權所賜,如但以理和他朋友所經歷的;後者則通過盡可能講究飲食營養等人為方式而獲得。
聖經指明,養心(靈)的最重要方式是要從神話語裡為靈魂汲取營養。主耶穌對撒但的批駁把這點表達得很清楚:「(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聖靈奇妙的工作雖然不拘一格(參約3:8),但正如司布真指出的,根本上是通過神默示的聖經話語(參提後3:16)來發生功用,使人的靈魂生命更新成長。
綜上所述,聖經允許基督徒有適度的養生,留意對付疾病,合理照看好自己的身體。但聖經提醒基督徒不要像世人那樣只關心養生,更是反對單單為了延長壽命而過度地刻意養生。相反,聖經提醒,追求靈魂興盛的養心,遠比一味追求身體強壯的養生更為重要,也是基督徒先要關心的福祉。即使為主犧牲了養生,甚至願意為主將生死置於度外,主也會用祂的方式賞賜我們,讓我們的生命有一番豐富。宋尚節博士因為一天之內奮力講道多場,身體疲倦,據說需要每天吃一隻雞來補養身體,才能繼續做主工,甚至有人批評奢侈。但他儘管本來身體就不太好,卻求神讓他能夠帶十萬靈魂歸主,寧可全然獻上為主,「一根蠟燭兩頭燒」。他過分辛勞不到43歲就英年早逝,但被他帶領信主的人中,不少人因他火熱豐盛的靈魂生命備受激勵,全職奉獻做傳道人。這恰如司布真所說的:「為耶穌基督耗盡生命是我們基督徒的責任和特權。」今天我們絕大多數基督徒雖然還不能做到這樣,卻應該明白並去建立必要時為主「撇下一切所有的」(參路14:33)的殉道心志。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50404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2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