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請我們做一道填空題
羅妮麗
週末去教會,牧師請大家做一道來自聖經的填空題:「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保羅說,活著是為了基督,死了也得到益處,即使死了也會到天堂去,和他的基督永遠在一起,好得無比。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一個目的,如果把基督這兩個字換掉,在我們的生命中會放甚麼?是孩子,是家庭,還是名利?是賺很多錢,還是拿到名校的錄取?衡量的尺度是甚麼呢?哪件事讓我們感到最興奮、最高興?牧師說,不管我們有沒有拿起筆做這道填空題,但是很多人心裡都會填其中兩個答案。
賺錢與家人
有的人會把基督換成「賺錢」,我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因為錢很重要。但如果活著是為了賺錢,有個疑問是,錢帶不到墳墓去。有的人會說,雖然帶不到墳墓,但可以給兒女。但如果兒女沒有教育好,只會好逸惡勞,那不是在害他們?錢花起來也很快,就像聖經上所講,錢財就像長了翅膀,一下就飛掉了。
有的人會把基督換成「家人」,我活著就是為了家人。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25到27節中講到,「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祂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耶穌轉過身來,對著很多同行的人,並沒有說,哇,這麼多人跟我同行,太棒了。祂要我們真愛祂,超過世上的親人,還要背上自己的十字架,捨掉自我,付上跟從的代價。否則很難真正跟從。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年輕人對牧師說,自己很想信基督,但是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他跟父母說了想法,爸爸說,一旦信耶穌,就和他斷絕父女關係。這該怎麼辦呢?牧師說,難道神不愛妳的父母嗎?妳信了主耶穌後,就可以持續替父母禱告,讓他們也得救恩。大學畢業後回到家,她參加當地的教會,父母就把她關在家裡,不讓她到教會去。有一次,爸爸看到她跪在地上禱告非常生氣,竟然打了她。她當時很傷心,但是她沒有記恨父親,繼續禱告。就這樣過了近兩年時間,有天爸爸突然走到她禱告的旁邊對她說:我發現,妳的神讓妳更愛父親,妳去信妳的神吧。
還有另一個年輕人來找牧師,說跟女朋友認識15年了,現在準備結婚,女朋友說如果他愛神更多的話,就不跟他結婚。女朋友家裡有兩個藥店非常有錢,而他很愛女友,怎麼辦?牧師說,每週二你來跟我一起學聖經,然後再給你的女朋友禱告。這樣每週二下班後,他就跟牧師學聖經。兩年以後,他終於跟女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愛神比愛妳更多。女朋友生氣,跟他斷絕了關係,他也很難過,但是想不到一年以後女朋友就回到了他身邊,也一起來教會,然後信了主,後來結了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關係需要處理,我們要把哪一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委屈與益處
知道了答案,我們就可以看出在生活中花時間想得最多的是甚麼?如果活著就是基督的話,我們的價值取向和優先事項就完全不同。
有一位羅姊妹,她信主後就有一個感動,要去關懷那些精神上有困難的女性。她曾邀請一位50多歲的在人生經歷中有過創傷的婦人到教會,因那人嘮叨,又容易心直口快地罵人。很多人就怕她,也不太理她。這樣,她就不太願意來教會了。那年美國國慶日,教會在公園裡舉行慶祝聚餐活動,這位羅姊妹又邀請她參加。羅姊妹和先生剛開車去公園的路上,就接到那位婦人的電話,是她自己提前一個小時趕到聚會地方,很久才有人過來開始佈置和準備燒烤,她很生氣,在電話中一直牢騷和罵人,說羅姊妹告訴她錯的時間。羅姊妹的先生讓她把電話掛掉,但羅姊妹沒有,又是道歉,又是安慰。等羅姊妹到達聚會地方,她已走了。在場聽她罵的人們見到羅姊妹,都不好意思來安慰。羅姊妹說,只要她願意來教會就好。那人回家後,發現手機上羅姊妹留言的時間沒錯,是自己把錶看錯了。
然後她打電話給羅姊妹,表示歉意,並願意再到教會。後來,她一直到教會,認真查經,也常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帶到教會分享,罵人的時候越來越少,聲音也越來越小了。後來她也信了主。
這麼多年,我遇到的例子不只是羅姊妹,還有很多其他弟兄姊妹。他們踐行著「活著就是基督」的座右銘,無論是辛苦,是委屈,是犧牲,都在所不辭,因為都有益處,榮神益人,更是讓自己的生命意義不再一樣。
我們每個主的兒女都不妨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來對照這道填空題的標準答案,不斷糾偏,行走在得勝的正道上。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504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2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