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北美華人教會跨文化宣教的難處與建議

恩霖

北美華人教會有雄厚的資源和積極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潛質,不過大部份的參與仍局限於短宣及金錢的奉獻,目標也以華人為主,只有少數長期宣教士參與跨文化宣教。在亞洲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及地區,如新加坡和香港,雖然教會數量比北美少,但差派的華人宣教士人數比加拿大和美國的總和還要多。本文將探討北美華人教會在宣教上面對的挑戰,並提出幾點建議。

傳統家庭價值觀——參與宣教的障礙

孝——尊重父母、長輩和祖先的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也阻礙了很多華人參與跨文化宣教。華人父母一般與孩子連結緊密,負責他們的教育和婚姻,無條件支持他們。雙親健在時,孩子有責任照顧,不能照顧父母被視作不孝,兒女還沒學成畢業是父母還沒盡完責任。這是有潛質的華裔宣教士所面對的最大挑戰。

追求美國夢——參與宣教的絆腳石

亞裔美國人在社會經濟上的前進和成功被視作少數民族的模範,而華裔又常被視作模範中的「典範」。雖然以少數民族的「典範」去形容在美華人過於簡單,但追求成功的美國夢卻是每個人的希望,也是北美華人參與跨文化宣教的絆腳石。所以北美華人教會以經濟支持宣教較多,派人去作跨文化事工則較少。

教育和成功為優先——參與宣教的攔阻

對華人移民來說,下一代的教育是首要的。華裔移民北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孩子有良好的教育及優質的生活。很多家長期待他們的孩子選擇一份高等、受尊敬的職業,如醫學丶法律丶金融或教育等。為了取得這樣的教育及經濟成就,不想讓父母失望的華人移民基督徒很難獻身做宣教士。

此外,取得教育及經濟的成功後,若是放棄已有的生活形式去進入宣教工場更不易。願意考慮成為宣教士的人,因孩子的教育是個非常切實的關注,令他們不能長期委身宣教。

文化認同和不安——加強危機因素

有人認為,華人移民的雙語雙文化能力對他們參與跨文化宣教有幫助,其實這雙語雙文化的經驗可能增加他們的不安,阻止他們離開舒適區,進入另一個新的文化環境冒風險。

支持宣教的華人基督徒也常問語言學習的問題,對他們而言,學習新語言是他們不能作跨文化事工的原因之一。James S. Hung指出,因為移民通常「害怕在一個新的地方學習另外一種新語言,莫說是宣教上的挑戰」。加上很多移民仍然在掙扎適應美國生活,對他們來說,跨文化宣教是很遙遠的事。

華人為主的思想限制跨文化宣教

雖然很多華人基督徒不承認種族中心主義是他們不參與跨文化宣教的原因之一,很多則同意教會差傳應以世界華人的福音為主。兩年前我在一個以華語為主的第一代信徒會議中指出未得之民的急需,一位年長的弟兄從會眾中站起來,很激動地指出世上仍然有很多中國人未聞福音,「我們仍有很重要的任務去接觸這些中國人,為甚麼我們要派人去非中國人的地方?」

這以中國人為優先的情感正代表了很多華人教會的心態。雖然他們也認為華人教會有責任去作跨文化宣教,但宣稱海外華人教會的資源應先用於世界各地未聞福音的中國僑胞身上。也有人認為,北美的華人教會只應在中國作宣教。這種以華人為主的觀念局限了他們對跨文化宣教的開放程度,除非克服這一心態,參與向未得之民傳福音的華人宣教士,仍將是寥寥可數。

幾項建議:

1.教導及傳講跨文化宣教的信息

牧師缺乏差傳的教導似乎是全球性的普遍現象。我在宣教研究中亦發現,北美華人教會在參與差傳方面最弱的地方,是對有關跨文化宣教的教導和宣講。研究推動印度教會作跨文化宣教的學者Frampton F. Fox指出相似的隱憂:「我的研究指出很多本地的牧師和教會缺乏參與和推動差傳的積極性。」

如果教會想動員會衆為非華人禱告,牧師必須傳講更多有關跨文化宣教的信息,以神國觀去幫助信徒克服思想攔阻,在主日學亦可教導和討論一些實際方法,幫助華人信徒參與跨文化宣教。

2.有差傳的新異象和策略

一個有差傳策略和計劃的教會,能有系統地帶領會衆提高差傳及參與意識。如波士頓的一間教會,因有明確的差傳異象及完善的策略,就有步驟地去教導及預備他們的年輕人一步步參與差傳,其教會在差傳意識上也得進步。

我們見到一些教會以宣教作為年輕人的門徒訓練,其實差傳和門訓不可分割並非新概念。耶穌在大使命中叫祂的跟隨者要在萬國中設立門徒,但我們的門訓往往只是增長信徒的知識,忽視對大使命的實踐。融合短宣的經驗和聖經觀的差傳門訓,可幫助信徒把差傳融入生活,學習到差傳不是一個基督徒的附加生活,而是主最關心的事。

3.擴大與參與跨文化差傳

北美華人教會須擴大對差傳的參與,實踐差傳使命,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開闊對全球非華裔差傳的視野。第二,參與社區關懷。第三,重估短宣的目標和計劃。

短宣是現在最流行的差傳形式,但它的爭議性仍然持續。儘管如此,很多教會每年仍然差遣短宣隊到世界各地,華人教會亦不例外。一個組織嚴謹丶為年輕參與者設有特別目標的短宣隊,可為參與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此外參與短宣亦可作為教會成員實踐大使命的檢查表,每間教會無論是為年輕人或成年人,應重新評估差遣短宣隊的用意和目標。

4.改變奉獻的觀點

北美的華人教會不乏差傳奉獻,很多教會有特定的差傳預算,但會眾很少為差傳禱告,鮮有跨文化差傳的經驗,更別說實際地成為宣教士。對很多華人信徒來說,奉獻金錢比個人參與差傳容易得多。

此外,有些教會在差傳會中經常強調金錢奉獻,因而有些人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差傳年會就是為差傳籌款,他們既然已有經濟奉獻,就不需要多聽類似的信息了。

無疑,聖經教導我們為世上拓展福音的緣故要慷慨解囊(參林後8:1-15),但北美華人教會需要檢討奉獻的動機,善用資源,教導會衆差傳奉獻不能代替差傳參與。

5.北美華人教會分享資源

有較多資源的大型教會看起來似乎有更多會衆參與差傳,一些較小的教會便覺得自己資源不夠。這亦可能是在神學上對差傳的理解有點偏差,認為參與差傳適合較成熟的基督徒和教會,小教會只需作本地傳道就可以了。也有人誤解使徒行傳1章8節,以為差傳的模式必須是由近及遠、漸進式地由本地至全球。其實差傳不應該被教會的大小或成熟程度所限制,任何教會都可透過祈禱、接觸當地未得之民來作普世宣教。

但華人教會也可以互相分享資源和經驗,鼓勵還未參與差傳的教會認識差傳,以分享基於神國的價值觀來傳遞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總結:

儘管北美華人教會在參與跨文化宣教上有許多攔阻,但前景仍有盼望。時至今日,已有跡象顯示,華人教會已朝著跨文化的方向前進。盼望透過宣教模式的門徒訓練和更多講台信息,可以喚醒更多北美華人教會的跨文化宣教意識,打破中國優先的障礙。也希望已參與跨文化宣教的華人教會,不單樹立起好榜樣,也可與其他小教會分享資源,助其參與差傳。

(作者多年在非洲肯亞跨文化宣教,現為創啟地區一資深宣教士)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602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6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