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宣教會的創立者畢翰道牧師 (Rev. Thomas Wellesley Pigott)
黃錫培
家庭背景
畢 翰道牧師1847年8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西部的磊樂小鎮*(Leixlep, Ireland)。家境富裕,父母敬虔愛主,有六個孩子,他最長,父母早把他奉獻予主。他 在1862年愛爾蘭大復興時歸主,後在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獲文學士。
向滿、蒙宣教的先鋒
1 879年4月22日畢翰道牧師自費來中國宣教,以榮譽宣教士(Honorary missionary)身份,抵達上海市中國內地會。他給父母的第一封家書上說:「我知道並且十分相信,你們願意為主之故把我差往海外宣教,一定得回主賜更多的福氣。就父母親的心情來說,你們更能深入了解體會到;父神把祂的愛子主耶穌基督,如何為我們而捨命於加略山上。」
6月時他在山東省煙台芝罘學校對岸的一個農村租下一所房子,預備專心學習語言。但兩個多月後,因賈美仁教士(James Cameron)急需同工探索開發新的宣教站,邀他作伴。往後一年他們帶同兩個華人售經員,分道往天津、遼寧、長春等地作巡迴佈道、售賣聖經。
在太原府的服事
將 近一年的滿、蒙巡迴佈道的 經歷,令畢翰道留下深刻印象 。1880年8月底他開始駐守太原府宣教站,11月底賜醫生夫婦(H. Schofield)抵達,負責診療所,從此二人往來甚密,有三年之久,賜醫生對他有深刻影響。1881年3月賈美仁再邀畢翰道結伴到陝西省探索了兩個月。12月畢翰道對說中國話有了把握,便獨自往返天津和太原府佈道。到1882年9月25日,他在致雙親的家書中,談及在太原府科舉考試場外,向科舉考生派發單張傳福音的情況。當時全省各地來了7,000名考生。他們為考生印製了兩款福音單張,數量有一整車之多。
畢翰道師母
畢 翰道師母原名耿潔思*(E. Jessie Kemp)1851年8月8日生於英國倫敦(London, England)。祖父母及父母均熱心宣教,家裡很多宣教書籍和雜誌,且常常接待宣教士。著名的非洲宣教士李文斯敦醫生(David Livingstone)就曾把潔思抱在膝上。祖母和父親相繼離世後,1877年耿潔思前往印度宣教。她非常有語言天份,很快便學會兩種印度語,在新德里和安拉阿巴德兩大城市傳道。但兩年內兩次染上瘧疾,宣教站見她健康有損,遂送她回國休養。她的妹妹耿芳鄰*(Florence Kemp)已有十年想到中國宣教,當潔思回家時,再度燃起這顆心願,適值她們的表兄賜醫生夫婦在太原府開辦醫院,極需要同工,於是姊妹二人便毅然接受主的呼召,前往中國。
醫院結良緣
1 882年12月9日姊妹倆以內地會伙伴宣教士身份抵達上海,先到山東煙台芝罘學校學習語言。1883年春,潔思和芳鄰抵達太原府,加入賜醫生開辦的醫院和診療所工作。兩個月內,潔思便學會治療普通眼病,並能作白內障的手術,對傳福音工作大有幫助。有一次,畢翰道因為半夜與小偷糾纏受傷被送到醫院,流血過多昏迷,賜醫生和潔思搶救了三小時,為他清潔傷口,施藥裹傷。之後他連續發高燒數天,潔思衣不解帶日以繼夜地看護著他,終獲痊癒。原本一場遇劫受傷之災,卻把翰道和潔思的心連結起來,於1883年7月16日兩人在北京結婚。
太原府宣教站的變化
1883年8月1日畢翰道夫婦度蜜月期間,賜醫生被病人感染傷寒,猝然離世,令畢翰道及整個宣教站大受影響,因為當時整個宣教站就只有他們兩個家庭,畢牧師夫婦趕緊回來主持一切事工。可幸因受過賜醫生的訓練,在護理上有少許基本認識,同時師母臨床鎮定和手術高明,才能維持下去,直等到正式醫生抵達。當他們治療各式各樣的病症時,神引導他們看到不少神蹟奇事:(1)一位43歲、從事占卜的程先生*(Mr. Cheng),因患白內障瞎眼24年,當師母為他施右眼手術時,還叫了程君三位朋友和家裡兩位僕人作證,免得受連累。結果他手術成功復明,感恩之餘接受福音,且不再占卜改為服事主。(2)一位農夫兩眼蓋不能張開,師母施手術解決了他的問題。(3)一位青年軍人拇指受傷,畢牧師用哥羅芳迷藥,師母成功為他開刀治療。
1884年3月葉守真醫生(E. Henry Edwards)來到,建立起賜醫生紀念醫院(Schofield Memorial Hospital),但仍須畢牧師夫婦及芳鄰在診療所和醫院協助工作。1885年葉醫生與耿芳鄰成婚後,畢牧師夫婦便返英述職。畢師母回醫院進修眼科治療法,畢牧師則四處領會,呼籲更多人投身中國宣教。1887年8月24日兒子天保(William Wellesley)出生,舉家歡欣。
奉獻遺產購買宿舍
1887年初戴德生第六次返英,徵召100位內地會宣教士。應徵者漸漸超過這數目,倫敦的宣教士宿舍便有人滿之患。畢牧師便授權把他承受的遺產,從上海轉回英國,為內地會購置物業,結果以2,800英鎊成交,解決了招待宣教士住宿的問題。
1888年4月他們舉家回到太原府,6月參加新會堂的啟用禮。因畢牧師與山西省席勝魔老牧師意見相左,到了秋天他們全家便遷往直隸獲鹿(Huai Luh今河北鹿泉市)擴建宣教站。這時胡德理牧師到達,更激勵他們事主的心志。1889年他們再到直隸順德府(Shuen Teh Fu今河北邢台市)開創新宣教站。戒煙所是最多人來的地方,師母也是忙不過來,因為她治癒一人,便多來10人要求治療。1890年1月下旬至2月初,畢牧師約同胡德理牧師一同到獲鹿和順德府之間巡迴佈道,期間他寫信回家慰問身體不適的妻子,並表達內心的掙扎,感到需要主額外的宏恩,不偏行己路。1890年2月14日畢牧師被委任為山西省之監督,並加入上海內地會中國諮詢委員會(China Council)。
成立壽陽宣教會
1890年5月7日至20日,他們舉家前往上海參加宣教士大會。及後因畢師母身體仍需休養,便全家離上海返英。在英休養期間,戴德生製定了新的規定,與他們夫婦意見大相逕庭,遂決定退出內地會。
1891年春他們全家返回中國,尋找新地點建立自己理想的宣教站。壽陽縣位於太原府和保定府之間,1888年秋當畢牧師全家往直隸獲鹿時,曾路經壽陽縣,看到本地人情味濃,且極需福音,便在1892年5月在壽陽縣置地建屋,正式成立壽陽宣教會。
他們開辦了男學堂、戒煙所和診療所各一,並趁各種神誕墟期到附近村鎮派發福音單張和售賣書刊,舉行崇拜。1894年8月18日戴德生過訪壽陽宣教站,與畢牧師夫婦敘舊,雖然他們曾意見不合而分手,但仍在主內有美好交通。1896年葉醫生夫婦亦退出內地會,加入壽陽宣教會。該年1月18日戴德生吩咐何斯德代表內地會,將太原府一切內地會工作全部移交葉醫生及壽陽宣教會。1896年魏姑娘(M. T. Whitaker)、鐸牧師(G. W. Stokes)、席牧師夫婦(J. Simpson)四位也離開內地會,轉入壽陽宣教會。1897年秋又有羅醫生夫婦(A. E. Lovitt)二人抵達太原府,加入壽陽宣教會,這樣太原府 壽陽宣教站便迅速擴展 了。他們 亦有許多 華人傳道 、售經員等同工。1 899年診療所 共治療了600個病人。
畢天保早年在壽陽縣沒有童伴,故畢牧師夫婦便從英國請了愛爾蘭籍的安麗莎姑娘*(Lizzie Graham)來教導他。加上附近其他宣教士的孩子也來就學,便開辦了一所宣教士子弟學校。由魯教師(J. Robinson)和鐸教師(M. E. Duval)教導他們。
逃亡
1900年4月29日一切仍很平靜,畢牧師卻寄出了他最後的一封信。5月14日以後,壽陽與沿海郵政全部停頓,只與太原府仍有來往通訊。6月29日畢牧師接到太原府鐸牧師的來信,報告醫院焚毀,顧姑娘殉難。同日壽陽縣長通知他,因巡撫的命令,無法再保護他們。於是畢牧師召聚眾信徒一起討論怎樣面對,當中一對夫婦妻子剛留醫痊癒,邀請他們暫時
到他倆的村莊避亂。晚上他們到達村莊,大夥兒住進兩個土窯。
但7月1日晚上,兩位慕道者來報信,說宣教站和診療所遭到嚴重焚燒破壞。翌晨更傳來附近村莊有義和團殺害信徒、焚毀房屋。下午大量群眾湧來村莊,各人明目張膽,順手牽羊。畢牧師見此混亂情形,不僅他們性命難保,並且危及本村信徒,便決定返回壽陽縣找縣長處理。他們與信徒禱告話別便全體返家,抵達家門見門上貼有封條,惟有前往衙門,遂被扣禁於兩個骯髒的小房裡。
殉道
當他們囚禁在衙門內,縣長一點食物也不供給他們,惟把他們交給一位在衙門辦事的信徒。師母惟有把她的婚戒交這位信徒去典當,購買食物。三日後縣長接獲告示,要把他們遞解到太原府。7月6日畢牧師和魯教師被帶上囚架,與婦孺同坐兩輛囚車離開壽陽縣遞解上太原府,7月8日抵達。7月9日下午,當全體太原府宣教士遭屠殺的時候,畢牧師等仍囚在牢中。但當毓賢殺得興高采烈時,便下令把他們也全部解到撫院衙門,在兵丁的亂刀之下,他們的鮮血也與其他宣教士和孩子們的混溶在一起。殉道時畢翰道牧師52歲,畢翰道師母48歲,魯教師24歲,鐸教師45歲,畢天保接近13歲。1900年3月,壽陽教會有21位會友,40名慕道者,其中5名正準備受洗。據1901年賠償華人信徒遇害之記錄,壽陽教會殉道者共27人。
畢翰道牧師遺言
當1896年畢牧師在中國聽到亞美尼亞大屠殺(Armenian Massacres)慘劇後(註),曾寫下這樣的一封信:「當我回想1879年我首次來到中國時,我心便滿有感恩和喜樂,因為神帶來百倍的工人和珍寶,改變了整個山西省。那時沒有一個受洗的信徒,並且只有兩處新建立的宣教站。
如今已有數百信徒,不少是虔誠、忠心的,又建立了大量的宣教站,使千萬人受到基督徒的影響。⋯⋯時移世易,百年之後,我們會如何衡量在這裡所投資的生命和勞力呢?我能夠衷心地說,我每天因得著機會服事基督,倍覺感恩。」
賜師母悼念的話
「 最近一次他未離開英國之前,我有機會與他深談。當時他告訴我,一位極力反對洋人的新省長,被委任主政山西省,他想這對宣教士和中國信徒極不妥善。於是我便說:『這樣,對你來說,最好還是等待一下,看清楚才回去。』但翰道回答道:『不!假如真的發生擾亂的話,中國信徒需要有人支援他們。』那麼我就提議讓師母留下來,但他深知師母一定不肯這樣做的。這樣看來,他是知道前途危險,但像他平日所做一樣,照著馬太福音十六章25節的屬靈教導,夫婦二人勇往直前,付上了生命最高的代價。」
附註:*是作者音譯之名,因無法找到中文名字。其他無*者之宣教士,均是他們在中國時用的真正中文名字。
(註)據歷史記載,1894年始,土耳其人發起剷除亞美尼亞族的行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達最高峰,1918年共有180萬亞美尼亞人被害,還有千千萬萬亞美尼亞人逃往世界各地。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901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2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