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探索上帝創造的過程

周鐵樓

很多人讀聖經創世記第一章,看到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說要有空氣就有了空氣……,就覺得不可相信,太神奇了,肯定是神話!

的確是神奇!因我們無論怎麼說,說多少遍,都不能從無變為有。這是我們人辦不到的。

不過,今天這個奧秘已經揭曉了。1905年愛因斯坦發現物質(m),和能量(E)轉換的原則,其關係式是E=mc2,或m=E/c2,c是光在自由空間(真空)傳播的速度(每秒186,000哩)。

起初幾年,愛因斯坦的關係式似乎沒有甚麼實際應用,但自熱核反應(thermonuclear reactions)發現後,情況完全改觀。今天的原子能發展就是建基在這個十分簡單的關係式上。

上過中學物理課的人都知道,人的聲音能產生聲波,能量就隨聲波向四面八方傳開。聲波是聲源(在此是人的聲音)擾動介質(傳播聲的物質,如空氣)產生的,這種擾動便以擾動源為中心,以波狀形傳開。比如投石於水池中,水面即以投石處為中心,將擾動往水面的各方面傳遞,產生了圓形的水波。水並沒有從池中心被推向池邊,而是石頭的動能轉變成水的動能,從投石處向池邊傳遞。我們話語所含的能量很小,但上帝話語的能量是無限的。

現在,我們看聖經怎麼說,希伯來書十一章3節:「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上帝(的)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意思是:「不是從能看見的實體造出來」,英譯“not made out of things which are visible.”(NAS Bible)。換句話說,上帝是用人看不見的東西來創造宇宙。

現今科學家稱這種東西為能量(energy),就是上帝話語的大能。所以,上帝的創造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參耶利米書卅二17)。

上帝粒子

2013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兩位年老的物理學家,蘇格蘭的希格斯(Peter Higgs,84歲)和比利時的恩格勤(Francois Englert,80歲),表揚他們50年前預測基本粒子「希格斯粒子」的存在。

人們一直在尋求物質構成的基本單元。1808年英國中學化學教師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引進原子觀念後,原子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是物質構成的基本單元。後來發現原子是原子核和繞核運行的電子組成的。隨著不同設計的高能加速器和探測器的發展,更多的粒子被發現。

到了1960年代的前期,粒子的研究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但呈現混亂。1960年代的後期,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終被建立,混亂的情況總算得到了控制。但是標準模型有一個重要缺陷:它不能解釋物質粒子是如何獲得質量的。1964年希格斯提出宇宙間有一種無所不在的能量場(後被人稱為希格斯場)的設想,粒子在這個「場」裡面游弋,「場」就把能量傳輸給粒子,依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理論,粒子便這樣獲得了質量。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叫希格斯粒子,即是後來被人稱作的上帝粒子。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器(LHC)終於找到了上帝粒子。這個發現不僅讓兩位物理學家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獎,也鼓勵基督徒透過科學探索,更多認識上帝。

上帝粒子的發現,顯明上帝在向我們逐漸啟示創造的細節。上帝沒有默示摩西創造的過程,或萬物運行的定律,是因為當時人不能理解。我們現在應當對探索上帝創造的過程有信心;若沒有科學家用量子力學解釋宇宙,就不會有希格斯場和希格斯粒子。

1979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溫伯格(Steven Weinberg)曾說:「當我們越發現宇宙的包羅萬有,就越覺得沒有意義。」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當我們越覺得宇宙包羅萬有,就越發頌讚上帝,正如詩篇十九篇1節所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

〔作者於1955年在台灣台大求學時信主耶穌得救。l969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即在加州州立大學(Stanislaus, Modesto)任教,並兼任物理系系主任18年。退休後為科學和基督教信仰的會通而努力。〕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406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2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