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後
劉偉生
引言
我在上海出生,五歲時隨家人去香港,開始學習粵語,中學是接受英語教育。第一年很辛苦,因為英語水平不好,後來在私家補習老師的輔導下,下苦功一年,我可以從中一丁班升上中二甲班。媽媽告訴我,那些日子我腦子裡就只有英語,即使在睡夢中也唸著英文字詞。我想,這經歷預備我日後幫助那些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新移民。
我年輕時,爸爸常說希望我做醫生,可是他又間中開玩笑,說我也許會醫死人,因我頗善忘,而且手不靈活。當我在大學退修準醫學預科(Pre-Med),轉而主修生物(Biology)時,沒有人感到意外。1973年,我取得免疫學碩士學位(master's degree in Immunology)。並受浸歸入基督。結婚後找工作,爸爸建議我去姊姊的手套公司協助她,說比自己做老闆好。
起初我想,做生意只是一塊踏腳石,讓我進入自己的專業找份工作。誰知我竟留在同一間公司37年之久,直至2010年退休。在家族公司工作的最大好處是不會被解僱,不過,這也是最不好的一回事。
有一次,我問爸爸,如果他希望我投身商界,為甚麼又叫我唸醫科。他說如果我從商失敗,他隨時可叫我轉讀醫科。
我退休前大約五年,太太和我遠赴中國農村一間中學的英語營教英語。那個城市很落後,學生多半是少數民族。初時,我們對臭氣熏天的蹲廁和所入住的零星級旅館很抗拒;然而事後發覺學生們是那麼可愛,對待我們像自己的祖父母一樣,我們就愛上了這事工。之後,我再和太太去落後的中國農村多教了五年英語。退休後又熱衷教新移民學習英語。
銷售手套的行業讓我生活優裕,我們兩個孩子有足夠的學費完成大學。回頭看,神把我放在一個很適合我外向性格的行業!如果我一直留在實驗室做研究,天天獨個兒穿著罩袍工作,沒有人與我談話,也許我早就活不下去了!
我對退休生活有以下體驗:
一、很多人以為退休即停止工作。這是錯的觀念。我退休後與從前一樣忙。唯一不同的是,此刻我工作不領薪水。我退休的第一天,就開始在中信福音中心教授英語。初時一星期教一堂,稍後增加一堂查經班,一年之後更主理咖啡茶座,我們在那裡用英語交談。現在,我在兩個本地圖書館的英語會話社授課,樂趣無窮!
教新移民英語使我的生活和退休前差不多,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包括中學生、高科技人員的配偶、工人、八九十歲的長者,以及為了子女教育而移居美國的父母。備課時,我學到很多,尤其以《標竿人生》(Rick Warren's The Purpose Driven Life)作教本時,更是獲益良多。我多年前讀過這本書,但當時未能將那些課程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現在明白學習的最好方法是活學活用,要在每日的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做義工對自己有好處。我感謝神,太太很支持我教授英語的事工;她高興看見我出門做些有意義的事,不致在家裡整天在沙發上呆坐。當看到學生們喜歡學習,英語水平突飛猛進,我心裡也很快樂。
三、仍可以生命長進。我的退休生活也不只是工作,我平均每星期游泳五次,每天清晨與鄰舍散步,有時打乒乓球。人生有順境逆境,重要的是自己要快樂,凡事謝恩,不畏艱難。所以我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鼓勵自己要忍耐,做事要計劃周詳,不要顧此失彼。即使出了亂子,也須鎮定,切勿慌亂。
過去我做銷售員,純粹為了養家餬口。當然,我會希望事業成功,可是在教會,得牧師教導提點,並在退休後做義工無償地付出的日子中,我漸漸體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其實不在於出人頭地,不在於成功。而是我在付出,學習先人後己,先關心別人的需要,我的生命就能與別人互相交流,並把基督的愛帶給他們。
(余黃國凱翻譯)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802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7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