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五十年来数主恩

编辑室

今年是中国信徒布道会(简称中信)成立整整50周年,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让我们不要忘记前人艰辛的经营和榜样,更别忘记为我们创始成终的神和从祂那里来的异象。

时代背景——神的工作

中信成立于1961年,当时美国华人教会很少。1950年代以前移民美国的华侨,大多从事餐馆和洗衣业,人数不很多。那时大约只有纽约和三藩市等华人较集中的城市有美国教会办的中文礼拜,由归国宣教士带领。

一直到1952丶53年,才有大批香港和台湾留学生来美。那时,神在台湾和香港校园先做了奇妙的工作,很多学生信主耶稣,热心传扬福音。这些年轻信徒有不少负笈美国,在各大学里念书,并纷纷在校园内成立查经班。因此从五十年代尾,到七十年代中,有所谓「校园查经班时代」。后来这些查经班的成员毕业,留在美国工作,散居在不同的城市,建立华人教会。现在北美有上千间华人教会,她们的历史多能上溯到1960年代校园查经班时代。

毫无疑问,这是神手所做的工,因为这种动员无数青年志愿军的跨国福音行动,背后并无人策划丶组织和布局,一切都是神自己工作。神是主,祂感动,祂拯救,祂呼召,祂差遣,祂掌管历史。

创立中信——异象实践

当时,在芸芸学子中,有一个人名叫王永信(注1),就是后来中信的创办人。王永信自小随父母参加王明道在北京教会的礼拜,11岁在宋尚节的奋兴会里信主,15岁蒙召奉献终生事主。1953年在台湾牧会。

1957年,他旅行欧洲传道,在瑞典阳雪平(Jonkoping)的林中听到神的声音:「你要为本国之民大发热心。」神给他向普世华人传福音的异象。他于1958年移民美国后,即进神学院深造。求学期间,看到华人散居异域,星零落索,心里很有负担要联络他们,向他们传福音。他喜欢开车,便开车走遍全美,造访各大学,看到很多华人学生还没信主;同时也看到神在校园里兴起华人查经班。王永信回忆说,当时不论美国丶加拿大,甚至在欧洲各大学里,只要有几个中国同学,就有基督徒团契或查经班。这种现象是以前没有的,也是其他国籍学生中所见不到的。

王永信毕业后,来到密西根州底特律市,觉得这里是北美洲中心点,往东西南北的距离都差不多。那时他口袋里只有100多美元,但他凭信心租了一个月租25元的车库作办公室,他住在上层。起初,没有同工,只有和从前在台湾青年团契的团友楼铠分享所得的异象,并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开始祷告会。1961年10月,「中国信徒布道会」成立了。

神让王永信看到,要福音广传,最有效方法莫如办刊物;但他从来没做过文字工作,不知怎样开始。于是先到印刷厂当学徒,学习印刷和造版。才学了约三个礼拜,便写稿子。哪里知道神已有预备,老友楼铠文笔很好,在台湾时曾向杂志社投稿和编写教会刊物,于是请他帮忙写稿和协助编务。神又感动弟兄姊妹奉献,买了一部二手平版印刷机并帮忙装钉。邻人李伯母仗义帮忙照顾王永信的起居饮食,每天给他做饭,洗衣。就这样,在神的恩领下,1962年2月,第一期英文版《中国信徒月刊》Chinese Christian Today面世。神又带领了义工帮忙寄发。直到现在,50年过去了,每月仍有义工帮忙寄发刊物,这完全是神的恩典。

当时,美国的印刷商不懂印中文,即有懂的也收费昂贵。况且王永信得的异象是向全球华人传福音,于是请了从前教会的同工姚国祥在台湾帮忙搞印刷厂。同年3月,第一期中文版《中国信徒月刊》(即今《中信》月刊)诞生了。

由于读者反应奇佳,到第二丶三期,已发行4,000多份。为方便寄发,需要一台地址打印机。王永信的未婚妻张茀迪将全部嫁妆600美元奉献,这样中信就有了第一台地址打印机。1962年,王永信与张茀迪结婚。茀迪是护士,她的薪金便成了中信开销的主要来源。两三年后,王永信才开始拿到一点点薪水。

很多人以为,没钱就没事工,有钱才有事工;但是,王永信步主耶稣和门徒的后尘,不让神的福音受金钱限制。1961年11月,紧接着美国中信成立后一个月,台湾中信成立起来。1965年,成立香港中信;1970年,成立菲律宾中信。其后历届总干事和各地同工合作,相继成立新加坡中信(1977年)丶加拿大中信(1981年)丶澳门中信(1993年)丶澳洲中信(1993年)丶哥斯达黎加中信(2009年)丶纽西兰中信(2010年),在世界各地宣传福音。

走遍美国——巡回布道

中信以文宣事工起步,但王永信对于口传丶身传一点不忽略。1964年,他为传福音和分享异象,一个人开车环游全美。他在车顶上放了一个大牌子,写着:「世界末日近了,快悔改,信耶稣!」他穿着福音背心走到人群当中,派发自己印制的单张,做街头布道,全程一万公里,历时一个多月。他深感叹,神救世伟大的福音居然被教会限制在教堂的四壁内;教会忘记了人群,人们也忘记了教会。他当时已看出美国这个以神立国的国家,正一天天堕落,走向灭亡。

1965年,王永信领了几个年轻人——周约彼丶游宏湘等,环美布道。行程四丶五千公里。后来他还驾着旅行车,穿州过省传福音。每到一地,就联络该地年轻人,请他们一起派单张。1966年,布道队增至六队。后增至七丶八队,每队二至四人。中信年资最老的董事罗裕康说,他1968年结婚时(注2),和妻子的蜜月旅行就是参加中信环美布道。

信心生活——艰苦经营

1966年,神感动周约彼加入中信,成为王永信第一位同工。这时,王永信的姊姊送来一部旧名厂印刷机,他们就用来印Challenger(注3)。有时机器发生故障,或更换油墨,他们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天亮。1967年,周约彼回校深造,由黎彼得接任。1960年代,是中信经济最艰难的时代,常发不出薪水,同工们就像旧约里的先知和新约门徒,仰望神供给日用所需。有时,中信拮据得连寄刊物的邮费也没有;但神给王永信毅力和信心,每次都看到神及时的供应,中信50年来月刊从未曾脱期。1967年,中信成立第一届董事会,主席是叶润身,他常为中信四处筹款,对早期中信贡献甚大。

影音事工——诸般智慧

中信从创业伊始,就用诸般的智慧传扬基督,除月刊丶书籍出版和巡回布道事工外,还有「中华圣乐合唱团」(Chinese Christian Chorale),由大学生合唱,何培基丶尹庆良领导。他们租了汽车巡回布道,由王永信分享信息。圣乐团很蒙神使用,还灌录了几张唱片。

中信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是「暗室之后」,改编自同名传记。主人翁蔡苏娟患了怪病,双眼不能见光,长期被困在漆黑的房子内;但她美好的见证感动许多人,领了很多人信主。王永信曾去宾州拜访她几次,有感动将她的生平拍成电影。影片拍好后,王永信带着影片到处讲道丶呼召,感动很多人。后来中信也陆续制作了些影片,到二千年代与其他机构合作制作DVD。

中信西迁——神的预备

1972年,王永信凭信心西迁加州,搬迁队伍于8月31日从底特律开车起行,沿路不忘布道和到教会分享,9月11日到达目的地。在柏城(Petaluma)购买一个鸡场,占地四亩多,有六座小房子。后来再蒙神恩典,藉弟兄姊妹们的奉献和支持,几次迁居,有了更大和更具规模的办事处,总部仍然在柏城。

搬到加州后,中信的同工和义工陆续增加。不过同工的委身,与地点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游宏湘是从东岸带着家小,开车几千哩路来参与中信的事奉;邱清萍和许光导分别从南卡和伊州搬到柏城。但无可否认,对于后来的义工,或由义工变成同工的人来说,中信的搬迁确与他们的投入有决定性影响。

棒棒相传——忠心仆人

1976年,王永信有感动专心推动世界华人福音事工,于是将中信总干事的棒子交给郑果。郑果原在菲律宾灵惠堂牧会,对差传特别有负担,牧会期间曾大力推动差传。在他领导之下,中信展开了差传事工。先后差派郑金城丶邝炳章丶梁耀文三对宣教士夫妇往中美洲宣教。

郑果积极延揽人才,同时给予同工自由空间发展事工。因此这时中信增设的事工,除差传丶短宣以外,还有暑期训练班(1976年)丶三藩市书室(1977年)丶中国大陆广播丶辅导中心丶门徒训练丶本地布道丶艺人布道等。本会为信徒办的中文刊物《传》,就是在他任内创刊(1988年1月)。1989年9月,《中信》月刊分台湾版和北美版。这个时期,由于事工陆续扩展,人手不断增加,中信的经济常捉襟见肘。由于中信的经济哲学是事工在先,发薪在后,每次薪水发不出时,郑果就领导同工祷告。神有恩典,每次都是有拖无欠,到年底都能付清所有欠薪。

郑果退休以后,1990年黄存望上任,他承继郑果的心志,致力推动差传,并和各地中信合作。在这个时期,中信的差传工场从中美洲伸展到香港丶澳门丶泰国丶菲律宾等地。

1995年初,中信人事发生变动,董事何天择临危受命,从洛杉矶搬到柏城来与同工并肩事奉。

1996年,游宏湘特地向他牧养的教会申请停薪留职一年,从温哥华回到加州担任中信总干事一职。游宏湘和中信历史渊源深远,始于1960年代(见上文)。他在1973年加入中信,常代表中信出外讲道,且兼任行政和编写Challenger等。他对中信有深厚感情和特殊的贡献。1990年,他北上温哥华牧会,1996年回到中信。在中信风雨飘摇的日子,他与何天择二人起稳定军心以及对外取得教会信任和合作的关键作用。

1997年,游宏湘遵守他对教会的承诺,回到温哥华牧会,总干事一职由王其昌接任。王其昌与中信的关系也颇为深远。早在1972年,当中信搬来三藩市时,他在三藩市植堂牧会,是欢迎王永信车队的牧师团之一。王其昌本是浸信会驻美宣教士,他在三藩市植堂两间,加入中信前,曾到澳门宣教两年。任职总干事期间,他积极参与文宣事工,又以宣教士的热情不辞劳苦地奔跑世界各地,到欧洲传道,探访中信宣教工场,组队向以色列中国劳工传福音。在他任内,《中信》月刊读者大幅上升;1998年神感动读者俞惟贵弟兄义务为中信设立网站,将月刊上网。1999年1月,为鼓励信徒看重灵修生活,《传》革新内容,增设每日灵修短文,读者倍增。同年,Challenger从中信消息和喉舌刊物的角色蜕变成今天的福音季刊。2001年1月简体版中刊问世。同一段时间,神打开天上的窗户,中信还清了2000年凭信心所购入三藩市华埠福音中心现址的房贷。自此本地差传事工稳步前进,积极发展为期14周的「传福音和短宣训练」课程。差传事工亦延伸至太平洋群岛和缅甸。

2003年12月底,王其昌退休,2004年1月,陈明斌任总干事。他是看《中信》月刊信主的,因此很支持文宣工作。这时,他看到世界已被网络征服,因此特别加强网上事工。2006年10月,因有爱主的弟兄姊妹奉献支持,中信设立了南湾福音中心。至目前,美国中信的福音中心计有五个,就是三藩市福音中心丶西雅图福音中心(1997年)丶夏威夷福音中心(2001年)丶南湾福音中心(2006年),2010年7月,在德州休士顿因弟兄姊妹的摆上,中信成立了休士顿福音中心。

主恩不尽——仍然仰望

2007年12月,陈明斌因健康问题请辞,游宏湘再临危受命,担任代理总干事一职,直到2009年7月姜武城上任。时光飞逝,转眼中信已从小小的种子,长成大树。目前《中信》月刊每月的全球发行量近30万份,分三个版本(台湾丶北美及新加坡);宣教事工因各地中信积极的参与,除上述多个宣教工场外,还有新喀里多尼亚丶委内瑞拉丶厄瓜多尔丶南韩,和东亚启创地区。美国的福音中心藉着社区服务,和各式各样的活动及学习班,吸引很多从不涉足教会的群众,让他们有听到福音的机会,并决志信主。

神的恩典数算不尽,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林前十五10)中信之有今日,全是因为神的恩典。因此,像王永信那样,我们相信,不是没钱没有事工,而是没神就没有事工,没有天上来的异象就没有事工,没有从神来的信息就没有事工。正如神所说的:「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发他去成就:或译所命定)的事上必然亨通。」(赛五十五10至11)但愿在以后的日子,中信仍忠心做神的仆人,热心传扬福音,造就信徒,直到主来。阿们!

注:
1. 本文鉴于各人身份丶名衔前后的转变,为免赘言,恕不一一加上名衔称谓。
2. 中信《五十周年纪念特刊》误作1967。
3. Challenger原是中信消息,报告事工和经济近况,从1964年4月起每月寄发一封。后来加插一些文章,最后演变成今天的英文福音季刊。

(谨致谢为本文提供资料的主内肢体们,因50年参与中信服事的同工众多,无法一一列举,愿主亲自记念与报答,荣耀归主名。)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10501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38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