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一個孩子
劉代中
你曾有些童年的心願嗎?也許這些心願已經被淡忘,但是父神卻從來未曾忘記過。照顧孤兒是我從小的夢想,結婚、生子後,一直到二女兒九歲的時候,父神又開始牽動我的心。我常思念到有許多無辜的孩子,若是幸運沒被毀滅在母腹中,然而來到這世上卻又沒有父母養育,這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這些孩子大部分會在社會福利系統下流轉,無法享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連生命的基本需求都無法被滿足。我思想神賜我極大的恩典,讓我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一顆願意跟隨祂的信心,那麼還有甚麼能阻擋我接納另一個孩子呢?
2006年我開始向神禱告:「父神啊,如果收養孩子是祢對我的呼召,那麼請祢給我三個印證。」於是,第一個印證出現了:丈夫同心。神在我丈夫心中動了工,他對孤兒同樣有憐憫,主動向我提出了領養計劃,讓我十分驚喜、感動。第二個印證是神的話語。有一天,我讀到以弗所書一章5至6節:「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祂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這段經文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得兒子的名分」英文聖經用的是adopt這個字,也就是說,神主動選擇我們,並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這是多麼大的恩典和喜悅!我們既然是神的孩子,就該與父神同工,學習做父神所做的事。第三個印證非常特別,神透過圖書館送我一本免費的書,書名竟是「Making Sense of Adoption(如何收養)」。我的心裡相當震撼,神用這本書回應了我的禱告,感謝天父恩典。
接下來我和丈夫在家庭會議中提出收養孩子的想法,兩個女兒均表示贊成,並且充滿了期待。於是,我們就開始收養的程序,並在過程中為未來的老三禱告。我們相信耶和華以勒的神,在祂的山上必有預備,神已經為我們選定了一個孩子,我們就應該聽憑主的意思,不論是何性別、族群,全交由神安排。於是,神的平安充滿了我們。在聖經的原則及神所供給的資源下,我們可以在美國的國內收養孩童。更令人驚訝的是,神竟然在短短的兩個多月內,甚至當我們還沒完成收養機構的手續文件之前,就在2006年12月22日,神把要賜給我們的小天使送來了。當時「恰巧」我的母親正來美國探望我們,於是就在母親返台的前一天,外婆見到了這個五週大的小外孫。我們與「儼聖」(英文:Elton,丈夫祖父的名字)一見鍾情,哇!這就是神為我們預備的孩子!太完美了!
神真幽默,儼聖是黑色皮膚的。因此當我們全家一起出遊時,總是吸引別人好奇的眼光;然而,神的智慧就在這裡顯明了。世界雖有各種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外表多彩多姿,但都源於亞當一人,我們只有獨一的父神,但是父神的創造既豐富又美善。任何養育超過一個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沒有兩個孩子的個性是完全一樣的,所以無論是親生或是收養,在我們的認知和情感上沒有任何區別。
儼聖的個性活潑開朗、情感豐富,尤其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他喜歡朋友、動物,又關懷周遭的人,帶給我們許多愛和憐恤。我想神特賜給我一個男孩子,是要讓我體驗到兒子與女兒不同的溫柔。真願每一個媽媽都有一個像儼聖這樣的兒子,不時給妳一個充滿愛的擁抱或親吻。當儼聖加入這個家庭時,兩個姊姊分別是13歲和9歲,她們除了不願換尿布以外,都很樂意學習怎樣照顧弟弟,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女兒們常問我:「我小時也像弟弟一樣吃這麼多嗎?」「我也像弟弟笑這麼大聲嗎?」「我會這樣一直哭個不停嗎?」「也會睡這麼久嗎?」這些事引起她們的好奇,她們想更多地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手足之間的相處和其他家庭沒有甚麼不一樣,有時相親相愛,有時爭吵鬧彆扭,但我信靠的天父總賜給我們智慧養育他們。儼聖喜歡聽我說他加入我們的故事,尤其愛聽神告訴爸媽要多加一個孩子、並為他禱告的段落。神的全知和愛震撼了儼聖的心,他是有歸屬的,是神預備的。我們也為儼聖的生母禱告,感謝她把兒子帶來世上,又為了孩子的好處讓我們收養了他。許多人對我說,儼聖有我們真是福氣,但他們不知道真正有福的是我們,多一個孩子來愛我們,這不是有福嗎?
收養孩子的最後一道手續是到法官那裡簽署文件,記得法官對我們說明,孩子正式歸入你們的名下,這表示他和你們的親身孩子沒有任何分別,一日父母離世,在你們遺留的產業中,他是依法有權和其他子孫共同分享遺產的後裔。此時聖靈打開了我的心,我更深切地體會加拉太書四章5至7節:「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原文作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儼聖從此歸入我們的家,就像我們歸入天父的家,將來也要與耶穌同享天父永恆的榮耀。
如果你已經相信並且接受耶穌成為你的救主,你就得著神兒子的名分,能永遠住在天父的家中,接受祂的管教,並能享受天父永無止盡的愛。神創造我們的心意,就是要我們永遠活在與祂愛的團契裡。願聖靈感動你,開放出一片心田奉獻給神使用,神必能用這塊心靈的土地,建造出充滿孩子們的歡笑和對父神頌讚的花園。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604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6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