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職場中的教會

慕賢思

軍隊有軍牧,醫院有院牧,甚至在一些紀律部隊中也有隊牧。在以經濟為主導的廿一世紀,東西方許多信徒開始在職場 、企業中開設聚會,設立牧者,漸誕生另一種模式的教會。

從企業牧者增長說起

根據Economist報導,企業中的牧養事工,在北美正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目前已知的約有 4,000位(實際數字其實難以確定)企業中的牧者(chaplain),在全美各公司、企業中服事。例如處理肉類的大企業泰遜食品(Tyson Food),聘請了128位牧者,服事他們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合共85,000名員工。企業 的老闆約翰泰遜,也聘用牧職人 員協助他處理企業內涉及倫理方 面的問題。

德州及北卡羅萊納州兩個提 供「企業牧者」的團體,分別為 Marketplace Chaplains USA及Corporate Chaplains of America 提供企業牧者,前者在1984年成立,過去六年增長極快,目前有2,100位同工,服事位於46個州的三百多家公司。後者則於1996年成立,有100位同工,服事24個州的75,000員工。他們還盼望在未來六、七年內增至1,000人,能服事一百萬員工!

職場信仰運動發展迅速

職場信仰運動其實已有70多年歷史。1930年「國際基督徒從商人員協會」(CBMC)開始成立,是推動職場信仰運動兩個主要的先驅之一。另一個是1951年成立的「國際全備福音從業人員團契」,中文簡稱「全福會」。這兩個團體累積多年的經驗,體會到在職場上最有能力傳福音的不是牧師,而是企業界的基督徒。

1990年代美國大約只有25至50個職場事工。2001年已增至1,200個,2005年1,400 個。1990年代中期,只有一個職場的屬靈復興特會,現已增至幾百個。職場中經常聚在一起的查經和禱告小組,目前已超過一萬。

一般人也許認為,後現代社會人們對屬靈事物會反應冷淡,不會在工作中想及信仰。但事實卻不然,1999年的蓋普洛民意調查,發現美國有78%的受訪者,感到自己需要屬靈上的成長(1994年僅20%的人感到有這需要)。而將近半數的人說,他們在過去24小時中,曾在職場上談論信仰。

2001年7月9日的《財富》雜誌,封面故事為「神與企業」,副標題是「美國職場對屬靈復興的驚人追求」。內中報導發人深省,原來有許多在不同企業中的人,特別是嬰兒潮出生的那一代,不但願意公開談論信仰,且努力把信仰融入他們的工作中。

這些信徒視工作為一種服事的形態,著意在工作中履行信仰的召命,因此工作也是敬拜的一種形式,跟在詩班獻詩同樣神聖。他們主張把屬靈事物和企業結合,反對「信仰是非常個人的事」這個流傳了幾百年的「古老美國信念」。他們不相信「談論宗教必會引起不和」,更不同意「商業在本質上不聖潔」。因此,一些公司高層人員也願意出來帶領福音聚會,查經班在各地企業中方興未艾,職場中的福音工作發展迅速。

職場教會發揮的作用

職場教會發展迅速的另一原因是,現今很多人已無法像過去一樣定時、定點聚會,過他們的信仰生活。喬治巴拿是一位長年深入研究美國教會會眾心態的傑出學者。他曾發表的統計顯示,美國不少會眾逐漸脫離傳統的教會生活。他曾深入訪問一群至少六個月沒上教會的重生信徒,發現他們因有負面經歷,而放棄教會生活的不到5%,倒有五分之三是因沒時間或興趣。

許多在職場上的信徒不再去傳統的教會,不一定是失去對信仰的追求、對屬靈事物的渴慕。按統計,2003年美國十多歲這年齡層,有50%是固定上教會的。但從18歲到30歲則跌至31%,即估計約有800萬人選擇離開教會。這些人很多時並非失去對基督的信仰或服事的心志,只不過因工作時間、生活方式,轉而尋求另類形式的信仰生活方式而已。

職場教會便是他們其中一個選擇。典型的職場教會,是由同一公司的信徒組成。在公司允許下,於週日晚上在公司的會議室中聚會;員工及家屬可以一起敬拜、分享神的話,彼此團契、互相激勵。一些聚會亦舉行聖餐,作什一奉獻。德州儀器公司甚至在工作場所為員工提供地方,讓員工可進去禱告默想。對很多參加者而言,這是他們所參加唯一的教會;而他們的奉獻,則90%可以用來支持宣教事工。

這是廿一世紀教會模式一個巨大的轉變。在2000年時,70%的美國人認為,地方教會是他們屬靈活動的中心,只有5%的人會選擇另類信仰團體;但到2025年,估計有30-35%的人仍會以地方教會為屬靈活動的中心,而同時有數目相當的人,會投入另類的信仰團體。而職場中的牧者,作用就如同昔日的鄉村牧者,在工作場所中與人們緊貼在一起,隨時隨地滿足他們屬靈上的需要!Marketplace Chaplains的同工發現,Taco Bell Outlet開始企業中的牧養工作後,員工轉工率下降了近三分一。

教會領導形態劇烈轉化

研究教會增長的學者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形容,我們正處於宗教改革以來,教會領導形態變化最劇烈的時代。他稱這為「第二個使徒時代」,又借用社會學核心家庭(由父母子女組成)和延伸家庭(連同親族也算在一起)的概念,稱傳統教會為「核心教會」(nuclear church),「職場教會」為「延伸教會」(extended church)。按這觀念,教會存在於職場,就像存在於主日聚集的會眾一般。

「延伸教會」發展出來的模式,會部份代替傳統教會;這個趨勢有可能令地方教會感受到威脅,但這並非他們的本意。因此,我們需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不用把職場教會視為與地方教會對立,反而該看到職場教會蘊藏著轉化社會的巨大能力。因為當大量信徒在職場中信主、跟隨基督,按信仰的價值觀來生活,自會帶來文化上的更新、改變。

試想想二百年前,主日學運動也是一個思想架構上的重大轉變,要經過一個世紀才廣泛被教會接受。「職場教會」打破我們過去很多對教會的定義;然而,也許亦同樣是神在這世代大大使用的新方式、新器皿。教會的任務是轉化社會。職場教會除了傳福音、訓練門徒,更大的目標是帶來社會轉化、財富轉移,讓神的復興工作同時轉化臨到社區,改變文化。Charisma雜誌也認為,這種新的潮流雖帶給傳統教會和領袖衝擊,卻可能是另一次改革的先鋒,為人們帶來禱告和企盼多年的另一次屬靈復興。

值得一提的,近年在中國有不少另類模式的教會,在城市迅速崛起。他們既不是官方認可的「三自教會」,也不屬於鄉村為主的家庭聚會;其會友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工程師、科學家等,還有許多藝術家和作家也加入其中,一些地區甚至連黨員也積極參與。他們以酒店或一些公開場所來聚集,由平信徒帶領,這種非傳統的信仰團體,正為中國並世界各地帶來嶄新而充滿活力的信仰生活。

有關職場信仰運動的作品

在北美,第一本與職場信仰有關的書在1930年代出版,到2000年已有350本。到了2005年則增至 2,000本!其中一些作品,著重職場教會的帶領和管理,另一些則著重基督徒員工所面臨的問題。至今這方面的書籍仍持續增加。以下列舉十本有關著作,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琳達.里奧.布魯克斯:Frontline Christians in a Bottom-Line World(在世界底前線的基督徒);

  • 理查.弗萊明:《榮耀重回職場》;
  • 歐斯.希爾曼:《九五之窗》;
  • 肯特.韓費思:《終極投資》;
  • 里奇.馬歇爾:《職場事奉與恩膏》第二冊;
  • 羅拉.奈希、史考特.麥克里南合著:《週日在教會,週一在職場》;
  • 大衛奧立弗、詹姆士.史衛特氏:《有果效的教會》;
  • 丹尼斯.庇考克:Doing BusinessGod's Way!(按神的方法經營!);
  • 道格修曼、威廉亨利克斯合著:Your Work Matters to God(神在乎你的工作);
  • 艾德.史福索:《商場恩膏》Anointed for Business
參考資料:
  • www.Economist.com, Praying For Gain(originate from 23rd Aug, 2007 Print edition)
  • 彼得魏格納:《教會在職場》,以琳出版社,2007。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80201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