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百歲母親的人生見證

戴維恩

我的母親戴姚蘭英,經歷了人生諸多苦難,在戰亂中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接踵而來的是許多不幸的遭遇和災難:夫離子散,白髮人送黑髮人等。軟弱的她在磨難中被塑造成為堅強的人,勇敢地面對人生不同的挑戰。她藉著信心的禱告,使一切不幸的苦難都變為上帝化妝的祝福。母親的身上綻放出一股生命的力量,在她的心裡好像有愛火在不斷地燃燒,以至於她身邊的人都感受到她生命的喜樂和力量。

信心的禱告

許多人特別喜歡和母親禱告,原因是每次與她禱告後,信心就更加堅定,她大而有力地宣告上帝是得勝的,不管環境多麼困難,上帝總是超越困難。只要相信,把重擔交託給上帝,祂必帶領。記得小時候我不懂事,總覺得母親好奇怪,天天禱告,有時哭得淚潸潸,都來不及遞衛生紙給她;有時又高興得拍手揚聲讚美。她向耶穌禱告,好像與好朋友有說不完的甜蜜話。有一次她告訴我一個秘訣:「如果心裡有任何委屈,來到主耶穌面前傾訴比跟任何人說都有作用。別人不了解你,還容易定你的罪,但是天父會摸著你的心,懂得你,安慰你。」現在我才明白,支持母親每日生活的動力是禱告,禱告讓她得到生活的智慧與能力。

養兒育女

母親喜歡孩子,所以大半輩子都在懷孕害喜和生孩子。我是她最後一個孩子,第七個小孩。母親流產過兩次,記得我小時候母親還告訴我,她可能會給我生弟弟,我真是興奮。現在想起她當時以46歲的高齡不怕辛苦,竟然期待無止境地生養眾多。她雖然養孩子辛苦,但也享受辛苦耕耘的結果。家裡總是很熱鬧,子女孝順,互相支持,彼此照應,不會有空巢孤單感。當我接觸到許多一胎化的家庭時,就感覺自己是何等幸福,能夠享受許多手足的親情溫暖。

自從父親離世回天家後,我們家四個女兒身體都相繼出狀況。先是二姊癌症病逝,大姊的腦部受病毒感染在醫院昏迷一個月,三姊因為十公分的水囊腫破裂急救開刀,我出大車禍肝臟出血,母親就輪流住在不同女兒家,細心地照顧我們。她用禱告托住每個家庭,但是對她來說也是個不容易的功課啊!有次母親告訴我:「老年人住在兒女家是學問,要活到老學到老,每家有不同的生活作息要適應。見夫妻有摩擦時,要裝聾作啞,不加意見,學習尊重、接納、隨和、謙卑、保持感恩喜樂的心。」母親也真是這樣做的,她總是珍惜與兒女相處的時光,從不浪費時間抱怨和計較。最難得的是,媳婦和女婿都認為她是最容易相處的媽媽,她帶給每家歡樂和愛,大家都歡迎阿媽來。記得我老公曾開心地對孩子說:「有阿媽在,心就安了,她是個寶呀!」她住誰家就帶去從上帝而來的榮光和祝福。

殷勤服事

父親40多歲被上帝呼召讀神學,他認為世上沒有一樣事情比傳福音拯救靈魂更有意義。母親鼓勵並支持父親走上信心的道路,兩人同心合意挨家挨戶火熱地傳福音,到無人信主之地開佈道所。

母親的殷勤是很好的身教。我小時候母親每日天未亮就起床,做新鮮豐富的早餐放在餐桌,然後去教會參加晨更禱告。她沒有藉故孩子小就不去,因此我們從小被訓練得很獨立,動作迅速,自己起床料理一切,梳髮紮辮,吃完早餐走路上學。母親的字典裡沒有「累」字,只有「勤」,這背後其實都是「愛」。為了愛,她可以不計代價地付出、犧牲、奉獻,事奉上帝,接待人。這也是她喜樂的來源,越分享越開心。

因為她曾經歷過貧窮,上帝使她富足,所以她願意將白白得來的恩典也白白捨去。我很少看到母親為自己買東西,她省下的錢總是分送出去。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把錢用寫著「耶和華以勒」的白紙包起來,不記名地奉獻給需要的人,施予不求回報。她的信心就像聖經中「五餅二魚」故事裡的小孩,願意奉獻所有的,在耶穌的手中就越分越多。因著信心的奉獻,她就經歷了上帝的豐富供應。

她除了照顧家庭外,在教會也有許多聚會和服事。母親常常探訪,為病人禁食禱告,為教會復興通宵禱告及發放福音單張。星期日早晨她更是忙碌,一大早去市場買菜,煮給教會詩班二十幾人吃。她有許多拿手好菜:蚵仔麵線、蛋餃、炒蝦、泡菜、酸菜、炒米粉、包子、海蜇拌黃瓜等等,如今想起仍是令人垂涎懷念的。這雙服事的手不辭辛勞地傳遞著溫暖與愛。

蒙恩長壽

母親懷胎沒有營養供應孩子,每生個孩子就掉一顆牙。小時候母親常告訴我,她可能活不久,無法看到我大學畢業了,但是她每次經歷重病都奇蹟般地好轉,現在竟然活到百歲,我的女兒都大學畢業了。

有一次去夏威夷之前,母親突然長個很大的腫瘤,醫生說要馬上開刀,她卻有信心地禱告,並照原定計劃去旅遊。回來之後上帝奇妙地醫治她,腫瘤消除了,這是個難忘的夏威夷之旅。

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百歲見證,讓人看到奇妙生命的改變,使軟弱的變成剛強,貧窮的成為富足。記得她90歲生日的時候開心地告訴大家:「是上帝的恩典使我耳不聾,眼不花,能吃能睡,能跑能跳,因為我記得上帝的教導——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她最後送給大家人生五寶:信主、愛主、靠主、傳主、榮主,這真是她一生的寫照,盼望我們牢記這人生五寶。

雖然她的生命故事有一天會結束,但她的百年故事就像一粒生命的種子可以繼續傳承,將會綿延至一代又一代。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0050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9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