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兒子的兩個版本
方華
大文豪托爾斯泰寫過一個關於兩個兒子的寓言。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偏愛大兒子,打算把家財都留給他。這人的妻子請求他不要馬上宣佈,給她一點時間去想辦法。
有一天這妻子坐在窗前哭泣,一位路人看到了,就問她為甚麼哭泣。她說:「我丈夫打算把家財都留給大兒子,兩個兒子我都疼愛,可是我自己沒有錢,我想不出甚麼辦法來。」那位路人對她說:「妳就讓丈夫宣佈決定吧。兩個兒子將來會各得其所的。」
丈夫宣佈決定以後,小兒子看到自己將來不會得到甚麼,就遠赴他鄉了,在那裡學習一門手藝,長了知識。他自食其力,漸漸累積了自己的財富。大兒子一直呆在家中,沒有進取,到父親死後,就坐吃山空。結果,小兒子的景況越來越好,大兒子的景況越來越壞。
聖經中記載了另一個兩個兒子的寓言。耶穌說了一個比喻:一個人有兩個兒子,有一天,小兒子要求父親提早分家產,把他該得的一份給他。當他得到自己的產業後,他變賣一切,遠走他方。他放縱的生活維持不久,就床頭金盡了。恰巧當地鬧饑荒,他一貧如洗,衣食無靠,於是去給當地人放豬,自己吃的比豬還不如。這時他突然醒悟,為甚麼在異地受苦呢?自己應該回到父親那裡,向他認錯,即使父親不再承認他是兒子,也可以收留他當長工吧!於是他就回歸故里。
沒想到,父親天天在盼他呢。從遠處看見兒子,父親就跑上前迎接。小兒子向父親認錯,父親把他摟入懷中,重新接納他是兒子,吩咐人宰牛設宴,好好慶祝。稍後大兒子從田間工作回來,知道父親為不肖弟弟歸來大擺宴席,他就生氣,不肯進去。父親出來開解他,說:「你和我在一起,我所有的都是你的,但這個弟弟可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呢!」
在托爾斯泰的寓言中,繼承遺產的大兒子,結果反成為貧窮,因為他不思進取。本來一無所有的小兒子,憑自己的努力,解決生計之餘,還累積了家財。可見人的前途,不在於你得到的好處,而在於你付出努力而爭取到的東西。學識比財產重要。這是一般的勵志故事。
聖經中兩個兒子的寓言,主角不是兒子,而是父親。在托爾斯泰的寓言中,那個父親愚昧任性,遺害妻兒,所以重點是小兒子的自強不息。但在聖經故事中,兩個兒子都各有不是,重點在於父親的慈愛,他對兩個兒子都寬容接納,他的愛沒有條件。他的家,為兒子永遠開放,不肖忤逆的兒子,只要悔改回轉,慈父就張開雙臂迎接。耶穌講這個比喻,是要說明天父對世人的慈愛,祂等候在罪中沉迷的人悔改轉回。
如果說,托爾斯泰的寓言是給予人在今生逆境中的鼓勵,耶穌的比喻則就是給予人今生和永生的盼望,因為天父的接納和寬恕,不但使人即時罪得赦免,更帶來永生的應許。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804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5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