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不看重善行嗎?
高志傑/張宇理
高志傑
我有一個朋友很熱心向我傳教,我隨他去了幾次禮拜堂,沒有相信。我覺得基督教最難了解的是單看重信心,不重視善行。宗教的作用是勸人為善,這是傳統智慧對宗教的評價,失去這個作用,宗教失去意思。可基督教卻說:不必行善,行善不要緊,只要相信上帝就行。不管你從前殺人放火,現在姦淫邪盜,將來重蹈覆轍,都不要緊,只要你向上帝懺悔,上帝就會饒恕你一切的罪。那你就可以平平安安的等上天堂。真的是這麼容易嗎?哪裡有這麼容易的事!簡直有鼓勵人為非作歹之嫌。我不明白,基督教也是個大教,怎麼竟有這種旁門左道的怪論?據我了解,一個人的行為就是他內心的表現,有諸內,才形諸外,行為就是那個人,是他本人,怎麼不重要?除非你們的天堂裡善惡混雜,天堂不成天堂,否則行善行惡不可能不重要。
張宇理
你的話很對,行為代表一個人的內心,行善行惡不可能無關痛癢;若是天堂裡善惡混雜,天堂便不成天堂。不過不知道你對基督教的了解,是從哪兒來的呢?你說,只上過教堂幾回,所以若說你不了解基督教,想也不至於覺得冒犯吧?
當然,你說基督教「單看重信心,不重行為」這話,並非全是空穴來風。你指的想必是「靠恩憑信得永生」的道理。這個道理,和你所理解的,差異很大。
第一,靠恩藉信得永生:聖經確實說了,人得救(得永生)全是因上帝施恩,不是因為修行立品,立了大功,孝感動天等等。聖經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祂的義,使人知道祂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既是這樣,哪裡能誇口呢?沒有可誇的了。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麼?不是,乃用信主之法。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以弗所書二8至9;羅馬書三25至28)
許多人誤解這個說法,他們說:「呀,你看,基督教只看重信心,不重視修行立品。你無論怎麼有修養,仁義道德俱備,他們仍說你不夠資格上天堂。相反,一個大壞蛋,只要信耶穌,便可上天堂。基督教只講信心,不看重行為,所以犯罪後相信,或信後再犯罪都無妨。」
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
請問誤會在哪裡呢?不是說好「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不是出於行為」,「不是用立功之法,是用信主之法」嗎?
倒不是聖經錯了,是人們「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理解錯了,所以得出怪論:「只要相信便行,不必行善,犯罪無妨。」這是怪論!
不是「靠恩因信稱義」怪,是人的結論怪。
「靠恩因信稱義」並不等於「犯罪無妨」論。「犯罪無妨」論與上帝的心意剛背道而馳。完全是南轅北轍。
那麼上帝的心意是甚麼呢?為甚麼行善不能得救?為何非靠恩典得救不可?
說起個中原委,真能令人自卑感加深。原來上帝的標準委實太高了,高至我們高攀不起。我們世人所公認為最好、最德高望重的人,上帝看來仍不及標準。所以只能靠恩得救,只好憑信心接受恩典。
上帝的要求既如此高,我們還能恃寵行惡嗎?倘若用肥皂洗過手後,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還嫌我們不夠消毒,勉強給我們一件白袍,令我們帶上口罩、手套才讓我們進去,那麼我們可以說,「無論我們怎麼洗手,仍不合外科手術的規格,所以不必洗手,滿身糞便進去也行。他們自會給我們白袍、口罩、手套穿戴。」這樣推理的人顯然有點邪門。
耶穌說:「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十八19)許多人不明白這話,所以常聽到人說:「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只因不聽上帝一句話,吃了禁果,只這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怎竟至於驚天動地,被逐離開樂園?」
我們不了解,「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違背上帝的命令,不只是違背上帝的命令而已,而是違背了善;背棄上帝,也不只是背棄上帝而已,是離開善!因此離開善的始祖,必須離開樂園,與上帝分離。這點我們可從反上帝的人──無論是大哲學家、思想家、心理學家、政治野心家、黑社會分子、荷里活影星──的生平言行,得著反證。反善的,沒一個是敬畏上帝、遵行上帝旨意的。離棄上帝,就是離棄善。若有一個人以為上帝施恩,是讓他放心犯罪,那麼不問而知,他一定不認識上帝,又不知罪(不知罪惡可怕、卑劣、可恨)。他沒離惡向善,也就是沒有歸向上帝。他自稱信了耶穌嗎?可憐,他只是自欺欺人。
第二,基督徒是證人:如果你多認識幾個基督徒,你就會發現,真的基督徒要比許多「勸人為善」的宗教信徒,更重視﹁善﹂。無他,這是上帝的要求。上帝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聖經又教我們:「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得前書一)
即使你認識的基督徒不多,看《中信》月刊,你也可以從許多人的經歷中得著借鏡。千千萬萬人信了耶穌後,整個人脫胎換骨,成了新人:賭徒成功戒賭,奮發向上,成為有用的人;夫妻動武打鬥的彼此認錯,彼此原諒;頑固罪犯心竅得開,知罪悔過;投機取巧的守財奴奉公守法,連一般「良民」常犯的侵犯版權法的罪,也不再犯。這些都是基督徒看重善的最佳證據。光是口號叫得漂亮沒有用。上香拜神之後,又在神龕面前開賭賣淫,或於搶劫勒索殺人後再慷慨解囊,仍舊是惡。
第三,上帝要求極高:上帝不但沒輕看善行,說起來還會嚇你一跳,上帝的要求極高:
1. 當有好行為:耶穌說:「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馬太福音五15至16;七15至23)
2. 上帝要求深度和廣度的善:上帝要求的善,不只是「做善事,積陰德,捐香油錢」。先知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8)上帝要求的善包括個人道德品格操守,也包括對人有憐憫愛心,同時,也包括世人所忽略的「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文士和法利賽人是當時的宗教家,有學問,有道德之人,但是主耶穌透視他們的內心,指出虛有其表不夠。祂指責他們是粉飾的墳墓。耶穌不滿於只有表面,祂要內心也純潔:「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還有:「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20,27,48)
3. 行善是上帝對我們的旨意:我們常說遵行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是甚麼?「上帝的旨意,原是叫你們行善。」別以為信耶穌只是為得永生福樂,信耶穌是歸向上帝,歸向善。「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彼得前書二15;以弗所書二10)。
4. 逆境也行善:耶穌就是逆境中行善的最佳榜樣。當他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他為釘他的人代求:「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聖經教導我們:「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你當倚靠耶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篇卅七1至8)不公平,被人所害,都不是作惡的理由。
5. 為義受苦:能夠活著,是人生最起碼的要求。耶穌的榜樣卻是:為義、為善、為遵行上帝的旨意,犧牲己命。
活著之後,能夠活得有尊嚴,無災無難,生活安定,也是很基本的要求,不是甚麼富貴騰達的奢望。但是,為了善,為了義,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聖經教導我們,寧可放棄這些基本的要求:「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上帝,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上帝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馬太福音五10;彼得前書二20至21)也就是說,善比我們的生命,比生活安定,比活得有尊嚴更重要。
這是上帝的價值觀,怎麼還有人說上帝不看重善呢?說的人固然不了解上帝,但為甚麼不了解呢?說得這麼明白。莫非只因為上帝說我們的善尚沒好到可以進天堂嗎?
我們太自我中心了,往往把我們最看重的,視為頭等大事。癩痢頭的兒子是自家的好,我們行了一點善,就以為很了不起;多做幾件,當然是天大功勞,應該可以憑此進入天堂了。但上帝說:「不行,還不夠。」我們大吃一驚,不能置信:「怎麼好人也不可以上天堂?做了這麼多好事,沒功也有勞哩!怎麼還不可以憑這些進天堂?難道上帝輕看善行嗎?對,祂一定輕看善行,否則怎麼我這麼好,也不能進天堂。」
我們之所以不能明白,是因為我們先入為主,堅信自己的善行很了不起,不能接受我們的善行還不及上帝的標準──我們都是罪人,又活在罪人之中,大家都差勁透了,行善是逆流而上,不知多費勁,極少人持之有恆。這樣,稍有一點成績的,怎麼不是天大好人?怎麼不該獎勵?不獎勵就是不合理。這是「夏蟲不可以語冰」,我們不能明白上帝和人的差別宛若雲泥。我們也不知道贖我們生命的價值極貴(詩篇四十九9),善行是不夠的,必須有絕對聖潔的永生神子降世代罪受死。必須我們憑信心接受。
「宗教的作用是導人向善」確是一種良知直覺。是的,凡導人為非作歹的宗教,必是邪教無疑。這是個經過千錘百鍊的傳統智慧。可是,不能說它涵蓋了全部真理。耶穌基督不只導人向善,祂是永生的光,「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祂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一4,12)信耶穌不是信一個宗教,是與上帝有生命的關係,與耶穌基督聯合。因這新的生命,我們才可在善上扎根,因為「除了上帝一位外,再沒有是良善的。」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80508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3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