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我的属灵成长
徐道励
从阅读引向信仰之路
我出身于一个佛教家庭,由于父母亲于抗日战争时的经历,母亲一直拜菩萨。大概因为家中偶像的影响,童年时,我有好一段日子非常怕黑、怕鬼,也不时想到鬼神和死亡的事。
这种对灵界力量的恐惧和好奇,在我小学五年级时得到一些慰藉:我从一本《读者文摘》中,读到一篇书摘“幽冥之间”。作者穆迪医生访问众多有濒死经历的人,很多人表示,在死亡之后发现并非一切静止,反而仍有意识,有另一段历程:或经过黑暗的隧道而见到超越的、华美的光体,或面对灵界的黑暗力量。而且会见到自己的一生在瞬间重现……。
那段日子,我还从《读者文摘》中读到在越战中,一些美军战俘如何受到残忍的虐待,以及赤柬掌控柬埔寨后,种种血腥屠杀的暴行。这些阅读,激发了我对灵界、对死后生命的思考,更让我看到人类可怕的罪恶,从而明白罪性的真实。
我从没有和大人述说所读到的东西,但这些文章却在我稚嫩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到我初中得同学邀请参加教会的聚会,很短时间便决定接受福音,而且深信不疑。
阅读让我看到基督信仰如何使人安身立命
对于我的信主,还有一两本影响较深、却是别人很少会想到的书:那是当时台湾总统蒋经国先生的一本日记选集《负重致远》。当初买这书,只为想学好一点中文,而刚上中学的我零用钱不多,见到这书的封面精装雅致,却特价发售,于是买来翻阅。不料读下去,令我非常讶异的是蒋先生身为一位政治领袖,他个人的日记却多次引用圣经和《荒漠甘泉》。
其实当年香港有“新生命运动”,很多基督徒起来挨家逐户上门布道。我曾跟来布道的人说:基督教信仰只是一种心灵安慰剂。而人若已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需要寻求这一类心灵安慰,那又何需宗教或福音呢?
改变我这种想法的,正是蒋先生的日记。我曾忖量:蒋先生在日记中谈及其信仰,既不像为了作出政治方面的宣传,也没有歌功颂德的味道。他谈及信仰,更多是反映出他正视生命中的悲苦,认同自己的渺小、无助。(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这正是基督信仰所赋予一个人谦卑、自省的态度,而这正是他成为一位优秀的、得到民众爱戴的为政者的基础。)无论如何,这书改变了我对“基督信仰只是心灵安慰剂”的想法,让我看到一位真诚的信徒,如何借着信仰而安身立命,殷勤治国。
中二那一年,我再从陈之藩教授的《旅美小简》中,读到“钟声的召唤”一文,虽然陈教授并非信徒,但他肯定信仰的感召力,从中亦让我看到知识分子归向基督的可能性。
阅读与信主初年灵命的扎根、成长
由于阅读一直像个心灵的窗口,常能引领我寻得所向往的光明美盼,信主之后,我也延续着阅读的习惯。很快便常常盯着教会那小小的图书阁,很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灵性上的滋养。
我最初读到的好几本属灵书籍,都是数年前才在加州辞世的何晓东先生所译的作品,例如《虎穴亡魂》,在当中看到福音对于黑帮背景的人,也有着浩大的改变力量。而魏恩波牧师的《为主受苦》,讲述他在铁幕国家如何为主作见证,赖恩融牧师谈及他对中国教会的经验,都让我对于信主之后,该如何委身事主、传福音不怕付代价有深刻印象。
到高中时,吸引我的是一些属灵伟人的传记,如戴德生、宋尚节、席胜魔等,也喜爱慕安德烈的灵修作品。除了如何信主和事奉,怎样突破属灵生命的挣扎、困境,也是他们的传记或作品中,让我最为留意的地方。
藉阅读寻求信仰模式的转移
上了大学以后,除了关心个人灵命的成长和突破,由于有机会上杨牧谷牧师的课,他的作品也成了启发我进一步理解和明白基督徒信仰的助佑。杨牧谷牧师早年在《抉择月刊》发表很多文章,因为多半涉及神学方面的讨论,起初不易明白。上过他的课后,我尽可能把他所有的文章都再三阅读,开始明白到他所强调的“创造神学”,正是强调神对大地、对世界的主权。由此出发,基督徒信仰的实践,可以有很强的现世导向;信徒在世生活,不单是洁净自己不沾世俗、等候将来的国度,他也是神所委派、管理大地的祭司,当在各行各业里忠心服务,事主爱人。也坚信神对历史的主权,如此更能承载华人信徒常常面对社会变迁的经验。
杨牧师著作很多,而且后期的作品更有不少是讲解新旧约经卷的,例如《泪眼先知耶利米》、《受伤的恋者》、《作祂的仆人》、《基督书简》等,着重其对当代的意义。这些作品对我明白圣经,编写灵修小品,以及牧养信徒都有极大的帮助。
扩展生命视野的灵修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毕业后,我再进修神学期间,有一段日子身体不好,心灵也极其沉郁困乏,对一切也感到无奈无助。这段日子,一批灵修书籍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这些灵修书籍的特点,是接纳发生在自己生命中的一切,不论疾病、苦难,以至逼迫、困乏,从中都看到主的美意,因而在沉寂、悲怆之中继续等待仰望主,静待黎明。这段时期,也看了不少卢云的作品,这些灵修书籍最宝贵的地方,是能开广生命的视野,从不同角度接纳人世间的忧戚变幻。卢云的书,同时也对当代的思潮、教会的脉搏、人深层的灵性处境有所探索,是一般福音派作品较缺少的。
一些经典著作的滋养
在50年代,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就出版了好些翻译成中文的基督教经典著作,整辑丛书名为“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当中一些作品,例如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或金碧士(或译多马斯肯培)的《效法基督》如今已有好些其他版本,也很容易买到,甚至在网络上有免费的版本,英文译本也就更普及了。这些作品经过岁月的筛选、蒸馏,能存留下来的,都是伟大和深刻的著作,是很值得阅读的。我没能读完整辑丛书,但当中最深刻受吸引的,是早期教父安波罗修的作品,以及《效法基督》和《约翰卫斯理日记》。
安波罗修曾是一位教宗的生命导师,他的著作,一方是信仰与灵命的指引,但也有着对教会、对群体具洞见而平衡的启迪和教导。《效法基督》和《约翰卫斯理日记》同样对个人灵性、以及教会事奉等有多方面的洞察,这些作品能代代相传,是圣经之外养分最丰富的灵粮,是当代信徒不应错过的。
小结
过去十年,因为计算机、智能电话流行,人们越来越多时间都放在阅读网络上的信息、视频等。但阅读属灵书籍有一种不能代替的作用,是和历代圣徒的经验沟通与共融,并塑造和转化自己心灵的视界。尤其一些深刻的、经典的作品,能帮助我们在今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嚷闹氛围中,立稳生命之锚。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80504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80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