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儿女是天职──一对夫妇的育儿经
罗妮丽
要有家庭价值观
当我们还没有认识主时,养育儿女的目标就是属世的目标。当我们自己成了主的儿女,我们养育儿女的目标就该相应调整;因为“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诗一二七3)。
我认识一对夫妻Steve Ruggles和Veva Ruggles,两人虔诚信主,忠心事奉。Steve是教会的执事,在一家养老院做电脑管理员,Veva是幼儿园老师。两人结婚30年,育有一对儿女。儿子现在读生化博士,女儿是一家国际大公司的人事部长。
在他们有第一个孩子时,Veva按婚前约定,在家当起全职母亲,悉心照料神赐的产业。一想到是神委托他们来照顾女儿,心里就感到无限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他们认为养育儿女不能无目的,按本能听其自然;家要有家庭的价值观,教养孩子也要有一个目标。他们家的价值观就是圣经上的价值观。用Steve自己的话就是:“神说什么就是什么。”Veva概括为“爱神、爱人和爱自己。”
很快,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一双儿女成了他们事奉神的重要媒介。自小带他们去教会,讲圣经故事给他们听,教他们唱赞美神的歌,一点一点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好行为。他们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敬拜神,将来能服事神,完成神在他们身上的旨意。如果把神放在第一位,其他什么事都能搞好。生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更重要的一点是荣耀神,敬畏神。
要管教好儿女
当然在神的眼里,不懂事的孩子也是罪人。诚如诗人所认识的:“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五十一5)所以“恶人一出母胎就与神疏远,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诗五十八3)这样管教儿女就成为神赋予父母的一门重要功课。Steve和Veva自小就给孩子立下规矩,每天一起来,自己该做的事都要做。这些规矩并不影响他们童心的活动自由。
当孩子有不当的言行时,Steve和Veva都会耐心地用孩子能懂的道理与他们谈话,让孩子自己参与想改正的方法。偶尔,妈妈也会拿一把用来盛沙拉的木勺子打他们屁股。尽管打孩子在美国有违法律,但是“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十三24)。“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箴廿三13至14)。
当然,打也不是一有错就打,也不是在自己生气时打;要让自己的气消了,有原则性地打。比如说,孩子在教会里不听话,又不听劝,回家就少不了打。现在有不少孩子在教会坐不住,到处跑,家长听之任之,甚至拿游戏让他们玩。Steve和Veva都认为这是家长的问题。孩子虽然好动,但不是不能养成在必要时安静的习惯。Steve说,在他自己小时,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会安静地坐着,包括看篮球比赛。
孩子渐渐长大,管教的方式也在改变。孩子12岁后,惩罚时就让孩子将神有关针对他们错的话语抄写五遍,或者是在他的生活中给予相关的惩罚,如多久不能到朋友家玩,不能用家里的电话。这样,两个孩子从小就有一些好的习惯,每天都知道要把该做的作业做完,该洗的碗洗掉,甚至长大了也知道把该付的帐单付清。当然,再怎么处罚也不会拿停止他们的教会活动来惩罚他们。
要真正关心儿女
在孩子小的时候,Veva一直在孩子的学校做义工,每日花半天到教室帮老师改卷子,擦黑板,帮孩子拍照片,只要学校有事就去做。当然,六年级后,学校就很少让她去做义工,到高中就更难了。所以,她就努力去高中图书馆帮忙。做这些义工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与老师及时沟通,也能看到孩子与同伴的活动,知道他与哪些朋友在一起,有哪些好行为和不好的事,以便回家后能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帮助。孩子正式上学后,在校活动的时间比在家活动的时间长,孩子的习惯需要常常纠正。
当然孩子在小学时喜欢妈妈在教室里,到了中学开始独立,不愿听父母的话而愿听朋友的话,特别是对父母的态度有时也不好。父母要试着耐心地与孩子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Steve和Veva天天都不忘为孩子们祷告,求神亲自来照看和引导孩子的心,也求神赐给他们做父母的智慧。
Veva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在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就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一双儿女大学毕业,才开始当幼教老师。有人问她孩子上大学为什么还不工作呢?虽然他们家的经济一直不富裕,但她与丈夫都觉得,孩子在大学时仍随时都需要帮忙。做好父母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欣慰的工作。
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要求孩子在学校成绩要第一名,但总希望孩子尽最大努力,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听老师的话,交好的朋友,享受学校的生活。每次看到孩子们的成绩,他们都很欣慰。每晚睡前,他们带着孩子灵修,听一下圣歌,然后就睡了。小时候孩子过生日,一个小蛋糕一根蜡烛,妈妈晚上就按孩子点名想吃的给他做。再选一天,请朋友来庆祝。女儿十岁后,才允许她请人在家过夜。
孩子们放假时,家里的活动也很丰富,比如全家一起读书,每人读一段,常常厚厚的一本书就在快乐中读完了。他们到教会和图书馆的时间最多。情人节时,就让孩子们学着按他们的想法准备一些晚餐,让自己享受孩子们的服务。晚饭后,全家一起玩玩游戏。有一次,全家人到墨西哥的教会服事,Steve修房子,Veva教孩子,孩子们也学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
教孩子独立生活
孩子迟早都要离开自己,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他们过独立生活。孩子18个月时,他们开始教孩子管钱。一个皮鞋盒分三部分,给孩子十个1分钱。第一个1分钱给神,第二个1分钱要存起来,第三个8分钱随便花。所以,从小到教会,孩子们就知道奉献,直到现在都有这些习惯。
儿子到商场想买海盗积木,先让他看价格,再加税,加路费,然后回家自己写个条子,放在自用钱那一个格子存着。如果孩子们没有耐心,就在家里多为孩子找一些事挣钱。等钱攒够了,他可能会改变主意,想买另一个更大的,又开始存。有时孩子们也会发现,东西在涨价。
女儿上大学时选了三所大学,父亲让她先把学费算算,以后多少年能还清,然后自己做决定。他们支持两个孩子可以随便选择大学,但对女儿说,妳最终的目标是做全职母亲;对儿子的要求是,必须找一份工作能养家糊口。因为他们认为,养育孩子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上大学时,让孩子们看了很多学校,当孩子决定上什么学校时,就让他们知道,他们要想办法负责自己的学费。两个孩子大学的所有费用都自己想办法,打工或借贷。儿子不想负太多的债,就选择家门口的学校;女儿学的是商业管理中的人事管理,全靠自己的奖学金来读的。儿子在家门口上大学时,不想住在家里,借了两万元住校。尽管想让儿子省这些钱,但他们也理解大学生活就这么一次。
他们希望孩子们大学一毕业就要找个工作并成家。女儿没毕业就有了工作,儿子毕业了也没有工作,就回家住。但父亲说他应该对自己将来的小家有责任,所以让儿子住地下室,每月开始付房租150美元。儿子每天出去做工挣房租,学习负起家庭的责任。第一个月挣够了房租钱,就不干任何家务活,态度也不好,所以父母又决定将房租涨了一倍。这样,儿子或在外多找工作,或在家干活,如洗一次碗,房租就减多少,培养在家干家务而不是懒惰的习惯。其实母亲将他的房租都存起来了。儿子做不了的事当然会帮,如车子坏了。一晃儿子在家住了三年。
他们的儿子就是懒散,做事没有激情和动力,但是个好孩子。儿子十岁时的一个秋天,规定全家在院里扫树叶,四人每人一片地,十分钟就能完成。女儿五分钟就完成,干干净净,儿子就是不干。父母说你不干就不干,干不完就不准进家门。儿子在外七晃八晃六个小时,父母送吃送喝,但不让进家门。最后儿子实在无聊,十分钟不到就完成了该做的事。他大学一毕业就知道将来要读博士,因他喜欢当学生,但就是懒得申请,懒得想到底要学什么专业。然而一旦做了决定,很快就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住在家这三年,父亲认为是浪费时间,但儿子不认为。他在当地商场的药局打工,终于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后来上了堪萨斯大学的化学系,硕、博连读,全额奖学金。
现在女儿工作,全美国到处跑,父母希望她工作上不要太多出差,更多与同龄的人交往,能找个信主的对象。
如果养育儿女可以重来
在世人眼里,他们养儿育女算是成功的。但他们不认为已经成功,成功与否是通过养育期望来衡量的。
问Veva,妳在教育儿女方面自己有何欠缺时,她说是自己身上难改的毛病。她最不喜欢做家务,因在家排行最小,从小父母没教她做家务的习惯,所以也没办法教自己的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看看书。家里很乱,客人一来,就把什么东西都放到纸盒里,放在地下室。凡事能开头,就是不能坚持。孩子小时,他们要七点自己准时起床。丈夫规定,如不准时,要自己走路去学校。她觉得丈夫太狠,自己还是把孩子送去了学校。现在感到非常遗憾,应该让丈夫来管小孩。
问他们如果过去养育儿女的经历可以重来时,会有什么打算?Veva说,有两件事要重新做:一是多听丈夫的话;一直以为自己学的是教育,不听丈夫的话,结果让自己的感情来控制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许多事都做得不正确,也不是最好的。就像儿子做事与她一样懒散,要人推着干活,不主动。丈夫是个幽默的人,自己太严肃,丈夫常与孩子搞笑,她就干涉。第二就是要生多些孩子,至少要四个。过去因为觉得自己穷,养不起;现常感到遗憾,是不是自己限制了神所赐的福。Steve说,如果教育儿女可以重来,他希望有更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自己也少一些沮丧感。孩子在高中时,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听不明白自己的话,比如说让他们把垃圾拿走,他们不是忘记就是不做,也不清楚他们在学校做些什么。
儿女独立后自己的生活目标
孩子们都长大独立了,Steve和Veva除在教会里有一些事奉,仍然继续工作。也能拿些钱帮助其他家庭,比如帮助有困难的人付一些水电费,修修车。最近知道一个单亲妈妈的孩子生病,他们就帮她交了部分帐单。其实他们非常节省。我在他们家暂住过两晚,晚上他们都关上暖气,加盖几个破旧被子和毯子。Steve帮人修车,自己家从没买过新车,车子修来修去,颜色都不同。有一次我坐他的车,下车时门打不开,还是Veva先下车从外面帮我打开。自己小孩的汽油费都不帮付,还常为别人付。他们是,当孩子没能力做的事才去帮,有能力做的必须让他们自己做,不去考虑他们的享受。女儿上大学时车子坏得很厉害,他们才付钱帮她修了。
他们说,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有人选择要更大的房子,有人选择要更多的鞋,很多人有了名牌皮包,还换来换去。Steve说自己有两双鞋,一双皮鞋是到教会穿的,另一双是运动鞋。有些人,特别是同事,不理解他们,见他们没有多少衣服更换,甚至看不起他们,但他们自我感觉很好,从来不觉得自己穷。
对工作有没有担心?不担心,他们都相信神会供应。如今儿女都独立了,他们希望从现在起领养孩子,来帮助有需要的孩子。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40504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56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