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周鐵樓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是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在歷史上被公認是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他發現造成人類生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即細菌),因此控制病菌就能預防和治療疾病。他在傳染病與免疫學上的貢獻,使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受惠。
這位科學巨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說:「越研究大自然,就越能感受造物主的工作多麼奇妙。」巴斯德臨終時,一隻手握著妻子的手,另一隻手則握著十字架。
生平
巴斯德是法國人,1822年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Dole)小鎮。父親曾經在拿破崙英勇善戰的騎兵隊中任軍官,退役之後改行做皮鞋匠,家境並不富裕。巴斯德出生後兩個月,舉家遷往阿爾布瓦(Arbois)小鎮。巴斯德年幼時,他的父親在經歷過拿破崙大敗於滑鐵盧之役,看著法蘭西帝國從興起到衰亡,萬千感慨地對他說:「對法國而言,最危險的不是巴黎街頭的不法份子,而是在知識界向社會散布錯誤理論的人。」這使巴斯德從小就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個大學教授,以知識救國救民。
從1839到1842年,巴斯德在貝桑松皇家學院(Collège Royalde Besançon)學習,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因為立志要做老師,他在求學時期就律己甚嚴,對每一科目都力求完美,因為日後要成為專門研究學問的人,需要有廣博的知識作為基礎。他的老師給他的評語是「認真」。
1843年這個來自窮鄉僻壤的巴斯德報考法國最好的巴黎師範大學(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in Paris),以第19名被錄取。但他對自己十分失望,認為自己考得不好,拒絕入學。強迫自己再努力一年後,終於次年以第五名的成績被錄取,他才欣然入學。
大學裡的教授都發現,巴斯德這個年輕人與眾不同,做學問的功夫十分認真、熱忱,完全不求名利。一位教授說:「在這個世代,一位老教授最大的酬勞,就是在他畢生的教學生涯中,遇到一個如此認真學習又不為名利做學問的學生。」
1845年巴斯德獲得巴黎師範大學的碩士學位,1847年獲得博士學位。1848年任第戎大學物理學教授,1849年轉至斯特拉斯堡大學理學院任化學教授。
斯特拉斯堡大學有位教授看中巴斯德為人踏實勤快,就把女兒蘿蘭(Marie Laurent)許配給他為妻,他們於1849年5月29日結婚。可是蘿蘭小姐婚後不久就向父親抱怨,說她丈夫常常一星期也不說一句話,一個人關在實驗室裡好幾個小時。她在門外偷聽,裡面安靜得好像沒有人存在,她不知道嫁了個甚麼科學怪人。她的父親回答道:「讓他保持這樣,日後他會成為第二個伽利略。」雖然蘿蘭小姐不滿意這個回答,她希望嫁給一個愛她的丈夫,而非第二個伽利略;但她還是甘心做她的巴斯德太太。他們生了五個孩子,可惜三個死於傷寒,只有兩個活到成年。這事激發了巴斯德研究預防和治癒各種傳染病的方法。
1867至1874年,巴斯德任巴黎大學化學教授,1869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82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87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永久秘書。
研究貢獻
1.自然發生論(spontaneous generation)的錯誤
自然發生論者認為,生命可由無生命的物質中自然產生。他們認為發酵或食物腐敗、發霉都是自然造成的,並以腐爛的木頭可以生出蛆來,腐爛的肉可以長出蒼蠅為例。
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倡導進化論,更被自然發生論者擁為經典,認為生命可以由無生命的物質產生。
巴斯德相信生命是上帝所創造的,有永恆價值,而無生命的物質不能繁殖,所以是短暫的。如果無生命的物質本身可以產生生命,那生命變成短暫,物質反而成為永恆,這與他對聖經的理解相違。1859至1861年,巴斯德以實驗證明,發酵與食物腐壞、發霉的過程裡是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參與。他將煮沸的肉湯,放在開口長而彎曲的瓶中,裡面的肉湯仍能夠與流通的空氣接觸,但因為瓶頸彎曲,細菌和霉菌等到不了肉湯,因此當年實驗的那瓶肉湯,到現在都還沒壞。這項實驗強有力的駁斥了自然發生論。
2.發酵的細菌理論和高溫消毒法
我們都知道酒放越久越香醇,但以前並不如此,酒放久了會發酸,於是法國的釀酒商向巴斯德請教。巴斯德先研究酒的發酵過程,發現發酵是因為微生物(酵母菌)的增長造成。酒變酸也是如此,不過是由不同的微生物所引起。以往人們以為,發酵產生微生物,巴斯德的發現恰恰相反,發酵是由微生物所引起的。因此改變了那個時代的錯誤觀點,證實發酵不是純粹的化學變化過程。通過大量實驗,巴斯德指出,環境、溫度、pH值和基質的成分等因素改變,以及有毒物質都以特有的方式影響著不同的微生物。他發現,用60至65攝氏溫度做短時間加熱處理即可殺死有害微生物,因此解決了法國釀酒工業長期面臨細菌讓啤酒變酸不能喝的問題,同樣的方法也可使牛奶保持新鮮。因拯救了食品業,反對他的人只好勉強送他一枚勛章。
3.免疫學和疫苗
1867年有人故意為難巴斯德,問他:法國的蠶為甚麼會生病?他根據三年的實驗結果,分離出兩種致病的桿菌,發現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拯救了法國的蠶絲與服裝業。
在後來的12年間,面對炭疽病、豬的釭斑丹毒病與被視為絕症的可怕的狂犬病,他都能一一找出病毒,並用方法解救,展開免疫與傳染病控制的先河。有趣的是,他的重要發現都源自助手向他提問的難題,而非他自己故意去找的。
後來他將研究範圍拓展到家禽、家畜與人類的疾病,並研發出甚有成效的疫苗。巴斯德提出了預防接種措施,認為傳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養下可以減輕毒力,變成預防病的疫苗。1881年巴斯德著手研究狂犬病,1885年他以減毒的方式研究出預防狂犬病的疫苗,引起美國民眾的重視。當時,在美國有幾個男童被患了狂犬病毒的狗攻擊,性命垂危。美國民眾聽說巴斯德發明了狂犬病的疫苗,便立刻集資,協助這些男童遠渡大西洋,前往法國求助。巴斯德不負眾望,用他研究出來的狂犬病疫苗,在同年7月6日治癒了一名九歲兒童,至此名聲傳遍歐美。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611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5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