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網絡敬拜
鄧明奇
新冠病毒的流行,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對教會的正常聚會也造成巨大挑戰,許多教會不得不從實地聚會轉為線上聚會,紛紛使用社交媒體進行主日崇拜、主日學和禱告會等。牧者與信徒,信徒與信徒間無法如往日面對面交流,肢體之間也無法關懷探訪。這樣的改變,難免讓許多教會和基督徒有些悵然若失,不知所措。
一、不能忽視網絡敬拜的意義
1、不要忽視教會本質的教導
有些基督徒還是會下意識地將「教會」與某個地址或某個建築物聯繫起來。好像網絡聚會不是教會,所以不是很熱心,或者很隨便。這與我們平日對他們關於教會本質的教導不夠有關。所以,在網上聚會時,牧者需要進一步教導基督徒們關於教會的本質,校正網上敬拜的態度。「教會」這個詞的希臘原文ekklesia是由兩個詞組合而來:一個是介詞,意思是「分別出來」;另一個是動詞,意思是「呼召」。放在一起,就是「蒙召出來的會眾」,或「蒙召者的聚集」。很明顯,教會的本質是人。使徒保羅說到,他「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林前1:2)既然教會是蒙神從世界呼召出來的人聚集在一起,可見教會的定義不是屬物質的,而是屬靈的;不是指具有某種結構特點,稱為「教堂」或「禮拜堂」的建築物。教會的本質既然是蒙恩得救的信徒,作為屬靈活動場所的建築物,永遠都不能等同於教會。
新冠疫情下教會無法實地聚會,神的兒女依然可以透過網絡的方式敬拜與團契,學習神的話語,到神的面前禱告祈求。也有不少教會因應新的情況,頗有創意地聯合進行網絡事工,比如透過網上福音佈道以引人歸主,或是舉辦研經培靈以裝備造就聖徒等,並取得很好效果。網絡聚會的方式,也使得教會所推展的事工,不再靠某些賣點以吸引人參加,而回歸到最初的簡樸與單純。
2、居家也當活出信仰的本質
作為神所呼召出來與世界分別的人,基督徒當思考,如何在每天生活的各樣事情上「敬拜神」。從而能夠在與家人相處中活出信仰的本質,在未信主的人面前為神見證,在疫情中使個人的屬靈生命得到建造。
疫情中的基督徒不再有規律地在教會敬拜和團契,然而保羅勸勉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事奉」,也就是「敬拜」的意思。可見敬拜不只是局限於每週固定的某個時間段,而應該是全身心和全時間的,體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
面對疫情帶來的生活挑戰,我們要有每天「求告神」的生活,以至於能從神那裡得著智慧的心。疫情中充斥眼目的資訊與謠言,我們更是要扎根於神的話語,相信神在掌管一切,各樣情況下的生活都能榮耀神。
二、網絡敬拜面臨的挑戰
1、網上聖餐有兩難
疫情對教會事工帶來的挑戰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如何領聖餐。聖禮不僅僅是禮儀而已,更是神在基督裡的恩典之流露。疫情下教會暫時停止洗禮,待疫情緩和後再恢復舉行。但聖餐該如何進行,迄今卻無定論,依然有神學上繼續探討的必要。
疫情下舉行聖餐的教會,具體做法上各有不同。有些是將牧師分過的餅和杯分送到會友家,或者由會友在固定地方領取並享用,有的是讓會友將預先分好的餅和杯領回家,或由會友自行在家預備,再在網絡敬拜時,在牧者帶領下一起聖餐。有些教會則暫停舉行聖餐,短時間內可以理解,但長時間不舉行聖餐的做法則待商榷。停止領受聖餐當然不會影響信徒已經在神面前獲得的地位,但定期領受聖餐卻與靈命的成長有重要關係。教會不應死守聖禮的禮儀,過分強調「儀式感」,卻也不能輕看聖禮的屬靈意義和在信徒生活中的作用。
2、影響信徒對教會委身
不能實地聚會的期間,牧者不能與信徒面對面,對牧養帶來的挑戰更是顯而易見。畢竟網絡或電話交流,與面對面交流達到的效果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需要實地探訪關懷的肢體。教會轉為網絡聚會後,最先流失的常常是之前聚會不固定而與教會肢體間關係相對疏遠的人。恢復實地聚會之前,以及恢復之後部分信徒依然選擇網絡聚會,將造成肢體間及肢體與牧者間互動的減少和關係的疏遠。
在家參與網絡敬拜給信徒提供了便利,但也帶來敬拜上的容易分心和缺少參加實地敬拜的神聖感。此外,信徒可以很方便地參與其他教會的網絡敬拜,有選擇地聽自己所喜歡的牧者講道。通常信徒對教會的委身程度,與其在教會敬拜中的參與度,以及和其他信徒的相交程度是直接相關的。無法實地聚會而造成與教會牧者和肢體間的互動減少,網絡敬拜帶來的參與度下降,參與其他教會的網絡聚會的便利,這些都會影響到信徒對所在教會的委身。
信徒對教會的委身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教會的穩定,和各項事工的推展,因而對教會牧養同工以及傳統的牧養方式都是很大挑戰。疫情繼續的過程中,牧養團隊需要考慮增強在神話語上的牧養以堅定信徒對教會的委身,透過有效的小組聚會以增強肢體間的互動交流,以及為信徒的靈魂時刻警醒以提供適時的屬靈輔導。新冠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願神的教會在仰望神的恩典中得著屬天的智慧,在變動的環境中積極思考和探索合乎聖經的應對之策,以進行有效的牧養,使得教會能在危機中發展,在挑戰中成長,神的名得著榮耀。
三、恢復實體聚會後的網絡事工
隨著各地疫情漸有緩和之勢,政府也開始考慮「重啟」以恢復經濟與生活的正常化。許多專家也反覆提出警告:即使疫情暫時得到控制,未來再度爆發的可能性極大。新冠病毒有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也可能突變產生更高感染率或致死率而再度引爆全球疫情。新冠疫情是人類社會現在所面對的大敵,也儼然成為高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疫情之後的世界與之前的世界不再一樣,世界各地的教會也將面對新的事工機會和挑戰。
1、網絡聚會與實體聚會並行
從機會來看,網絡聚會所帶來的網絡事工必將繼續。疫情爆發後,有些教會從實體聚會順利轉身網絡,有許多教會則從最初的措手不及到漸漸得心應手。各地重啟進度不會一樣,教會從網絡聚會完全恢復到實體聚會,尚需不少時日。即使教會恢復實體聚會,某些基督徒,尤其是對感染更為敏感的特定年齡段或病史的人,仍可能選擇不參加實體聚會。教會不能單純要求他們以信心面對,而需要以愛心體貼。網絡聚會與實體聚會並行,對某些教會來說可能是必要的;對更多教會來說,網絡事工將成為實體事工的延伸與補充。
2、深度開發網絡事工的獨特優勢
當然,網絡事工受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比較少,更能利用神所賜予普世教會的資源,也能更廣泛地接觸服事對象。比如筆者曾參與過的某次網絡佈道會上,福音朋友來自美國各州,甚至有美國之外的福音朋友,這是實地聚會的福音佈道會不可能達到的。由於疫情影響,不少基督教事工機構的門徒訓練、專項培訓、神學裝備課程等,也改為網絡授課。授課的效果固然受到影響,學員之間的互動和與講員的互動也不如實地授課,但網絡授課讓參加者少了舟車勞頓之苦,舉辦機構在組織上也更為便捷。
網絡事工的興起將使得信徒能透過網絡上課的方式參加特別的培訓,及接受神學裝備。隨著提供此類培訓的機構增多,有心參與的弟兄姊妹們要認真了解和分辨,並徵詢所在教會牧者和屬靈領袖的意見,以免受到異端欺騙,或是因與所在教會神學觀點的差異而造成不合一。有心開展門訓,婚姻輔導,和各類其他訓練,但本身資源不足的教會,可以有效使用神國度的資源,和相關培訓機構合作,特邀講員授課。資源豐富的教會、機構,富有培訓經驗的教師,將成為更多教會的祝福。
網絡事工可以推動未來更多跨教會事工的興起與發展,對地方教會的某些事工也將有幫助,尤其是適合以小組方式進行的查經聚會,門徒訓練,同工造就等。在某些交通比較擁擠,弟兄姊妹所住比較分散的城市,實地的聚會基本只能是在週末進行。但網絡聚會的方式,使得週間晚上進行額外的門訓和聖經學習成為可能。比如據筆者所知,有教會的小組聚會在疫情之中,從原來每月兩次增加到每月四次。有共同興趣的弟兄姊妹們也可以透過網絡一起靈修、禱告,彼此交通代禱。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0060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9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