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中的澳門
郭麗思
從單語單族到華洋雜處
回想1993年我初到澳門時,這個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只有395,304人;時至2014年終,其人口已達636,200人(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除了人口的增長,2002年施行的賭權開放政策,對澳門的社會、文化和民生也造成了巨大影響,讓澳門從默默無聞到眾所周知。十幾年來,美輪美奐的大型賭場與酒店像雨後春筍般興起,各大名牌商店和各地美食飯店林立。澳門的賭博利潤已超越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故每年澳門政府都能以豐厚的財政盈餘給澳門人「派糖」(發幾千港幣),人民生活指數不斷提高,人均生產總值飆升,2014年已達89,333美元。隨之改變的是澳門居民的消費觀,似乎人人都更努力做工,好賺取更多以購買更多。
一位20多歲的澳門姊妹談及澳門的改變時說,今日社會複雜很多,與她孩童時期差別很大。以前街上皆是以粵語溝通的本澳人士;但現在常見不同膚色的人種!澳門已從單一文化的社會慢慢轉為一個較為複雜、華洋雜處的城市,車輛倍增,交通也常堵塞。
從簡單簡樸到物質豐富
多年來我在澳門的事奉以兒童及學生工作為主。記得最初在教會舉辦活動時,宣傳單張須要列明「先到先得,額滿即止」及「敬備茶點及禮物」的字句,一方面可吸引兒童參加,另一方面又怕前來的人數過多超出教會地方的容納力。那時來協助事工的短宣隊員不吃力便能在街上邀請兒童進來參加,甚至活動開始前一小時都已有不少兒童在列隊等候。但當澳門政府稅收豐厚,有充裕金錢舉辦各種兒童與學生活動後,這種場景就於七、八年前不復再見!現在短宣隊員要不辭勞苦才能邀請到數位兒童,而最終參加活動的也只有十多位而已。不過,雖然參加人數少於昔日,我們只抱著使徒保羅的心去做我們當做的,「……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22),並且「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四2),不氣餒地繼續舉辦兒童與學生活動,因為他們不但是耶穌所愛的,也是澳門未來的棟樑及希望!
我曾在台山學生服務中心以補習來接觸學生和家長。記得當我想約談個別學生時,會邀請他們前往一間學生所渴慕的快餐店,邊吃邊聊,他們在這種輕鬆環境下比較能放開自己,分享內心。然而當澳門物質生活提升後,這樣的快餐店食物不再有往日的吸引力,以此方式來接觸他們也失去了往日的效果。
我也曾在澳門某校帶領小學生團契多年,與多位學生建立了相當好的關係,邀請他們到教會參與活動。後因此校在管理上有些改變,我就沒有繼續在當中帶領團契,但與這些學生一直保持聯繫。隨著澳門的改變,這些學生也在改變,已不再愁穿愁吃,有時竟建議一起去昂貴的飯店共進晚餐!所以在服事他們的時候,很需要主賜予智慧與敏銳的心,好體會到他們的真正需要,而不是像昔日一般以他們的物質需求為接觸點。他們需要的是主耶穌的救恩、正確的人生方向與價值觀,而不是跟隨社會潮流追求物質享受,換來的卻是更空虛的生命。
高等學歷變得普遍
昔日澳門人能夠升讀大學已難能可貴,而這些年澳門的學術水平也提升了。除了澳門大學之外,亦有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科技學院,還有近年被提升為大學的聖約瑟大學及其他學院。單就澳門大學而言,它於2014年8月遷往中國政府租賃給澳門政府的橫琴島,以其中約1.09平方公里的土地為校園,比舊址大了20倍,增添了不同的住宿式書院,聘任來自各方有國際認可的教學人員,朝著高水平一流大學的方向努力。
如今澳門經濟良好,不少家庭可以供子女去中港台及外地就讀大學。今天澳門的年輕人普遍擁有大學學歷,碩士、博士也不少,教會裡也如此。澳門年輕人在教育程度上的提升,使得宣教和牧養的方式也需要改變,不能只是單向傳遞,更要溝通與對話,而且也要有加倍的愛心、包容與忍耐,因為學歷對他們在教會事奉的委身,及對教牧權威的接納上都有相當的影響。
生活節奏加快,更多心理需要
自澳門賭權開放後,引進了不少外來投資與管理方式,對澳門人的工作、生活與文化造成了衝擊。昔日的澳門人都以休閒的態度來工作與生活,然而外來管理層的急促步伐卻帶給澳門人不少壓力!我常聽肢體表達工作很忙,身心皆累!這些改變給居民帶來更多心理和家庭問題,單是我所服事的70多人的教會,已有數位肢體在心理上需要特別關顧。所以今日的澳門再不是一個單以派單張和做個人佈道就能有效傳福音的城市,福音工作很需要個人和家庭輔導等服務來配合,把人完完全全地帶到主耶穌面前。澳門基督徒也需要建立更成熟的靈命,在教牧的關顧或專業輔導下,從城市改變所帶來的壓力下釋放出來!感謝主,不少教會已看到這樣的需要,並開始了這樣的事工。
我的事奉方向
在這轉變中,神在事奉上給了我兩方面的感動:
一、回澳留學生工作
雖然我沒有正式統計有多少留學生在這十多年內已回澳門,但教會不時有一些從外地畢業回澳的學生前來聚會。他們說,曾不停地找合適的教會落腳,然而嘗試多間也不理想。最近兩位分別從溫哥華和加州回澳並來我們教會的姊妹,也表達了這樣的心聲。其實,回澳一年仍沒有穩定教會生活的這兩位姊妹,代表的只是冰山一角,不少有類似景況的信徒回澳後就流失了。有些信徒在外地時曾受當地教會的裝備,回澳後卻因找不到一個屬靈的家,便失去了起初的信心和熱情,非常可惜!願神興起澳門信徒,也復興回澳信徒,使他們能投入澳門教會,重返神的家!願神使用我,並為我在這事工上開路,因為「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
二、石排灣公屋群組的福音工作
石排灣公屋群組是澳門政府於2014年8月發展的一個新衞星城市,共有九千多個單位,可容五、六萬人口。當我有機會身處其中,目睹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感覺他們像沒有牧羊人的羊!更讓人急切的是,已有異端在當中派發單張及做邀請工作,倍增了我們前去傳揚主道的急迫感。去年12月起,我每個主日下午都帶同工及肢體去派發單張、做個人佈道,並開始了一個兒童小組及長者小組,因暫時沒有穩定的地方做活動,所以出席者也不穩定。願主在這福音事工上開通道路,為我們預備合適的地方聚會,也帶領合適的肢體前來協助!
最後的話
最近澳門賭業利潤及經濟都因中國內地政策的改變而受影響,雖然迄今為止這影響還不明顯,但日後澳門的民生與社會真不知又會有怎樣的轉變。但無論如何,蛻變中的澳門對福音的需要卻是不容忽視的!願大家在禱告中記念這片被喻為福音硬土的地方,也願神打發工人並興起更多澳門信徒起來承接澳門的福音之棒!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505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6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