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服事
劉耀光
努力適應新環境
在緬甸事奉四年,神引領我們到美國中信總部來服事。抵達後,我們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孩子們更是開心;因為跟緬甸完全不同,沒有停電,地方乾淨。回想我們抵達緬甸的第一天就停電,享受燭光晚餐;過不了幾天,孩子們就滿頭紅庖,是當地蚊子給予我們的見面禮!
協助並推動差傳
在緬甸宣教期間,我與當地「緬訓」和「緬福」兩個機構配搭,訓練和教導當地的神學生,又協助開荒植堂。現今協助差會、推動差傳事工和處理行政工作,又用網絡關懷各地宣教的情況和成長。
從「點」轉到「面」服事
以前我在宣教工場是一個點的事奉,別人關顧我,為我代禱;而現在,我是在一個面的事奉,要關顧很多不同點的宣教士,他們的處境、需要、感受、經濟情況、教會和事工等都要知道。在「緬訓」事奉時,我們住在那裡,生活在那裡,可以逐步摸索,日漸掌握;現在像打游擊似的帶短宣隊。以前學生跟著我們幾年,現在短宣隊員只跟著我們一兩個星期。
短宣隊出發前,我們向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推介,然後把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組織起來,他們彼此本不認識,一下子要同去一個工場,我初時會擔心怎樣配搭。感謝主,過去帶的短宣都很好,加強了我的信心。
喚醒沉睡的巨人
主離世升天前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以前,我們只是自己付諸行動,現在我們更要推動人人能有廣大的胸襟、開闊的視野去看整個宣教工場,擴張自己的疆界,拓展上帝的國度。我知在華人中間做這工作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常是比較內向、被動,眼睛只看見自己的情況和需要。這是我們華人一個很大的盲點,實在需要突破!
現在太太怡青的事奉主要在不同教會的兒童團契(Awana)中推動宣教異象。這事奉是我們全家,包括三個孩子都參與的,在其中像個示例,鼓勵弟兄姊妹帶動子女們從小就有一顆宣教心。此外,怡青也參與關顧宣教士,特別是跟女宣教士聯絡、分享,聆聽她們的心聲,鼓勵、支持她們。
其實,每位宣教士都有不同的壓力,很需要我們去支持、舒緩;所以我很希望與宣教士有更多聯繫,而宣教士之間也應更多聯絡、分享,共同建立一個支持網絡,透過網絡就可聯絡,可通話、開會,分享、鼓勵、溝通,聯繫彼此更親近。
如果沒有親身宣教的經歷,要推動宣教工作實在不容易。很感謝神,我在台灣奉獻,在新加坡讀神學,之後讓我和怡青有機會在「緬訓」訓練傳道人,現在又讓我們在中信差會學習去了解宣教事工的不同層面。
(余黃國凱採訪)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006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3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