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与人的道德制高点
钱志群
网路已是寻常百姓都能享受的便捷平台,如今的人们手捧手机就能成为“宣传部长” “道德法官”。各种新闻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被网民报导,各种事件也都会被人评头论足。
虽然网路资讯的公开性、透明性及舆论监督意义不能否认,但是“网暴”问题却成为一大毒瘤,给很多被网暴的人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甚至接二连三地置人于死地,不能不令人伤感和反思。
中国有位17岁少年刘某州,出生时被亲生父母卖掉,四岁时养父母相继去世。读书期间遭遇同学欺凌,他在网路寻到亲生父母后,因求他们帮助买房被生母网上拉黑,接下来又被很多网民谩骂、讽刺、诽谤。他无力招架,于2022年1月24日深夜,发布一篇题为《生来即轻,还时亦净》的长微博后,吞食大量抗抑郁药,离开人世。
不久,上海一名女子成为另一个牺牲品。因疫情封城后,她无法正常给独居在上海西郊、有听障、手脚不利索的父亲送菜。平日非常容易的网上送食基本歇业,在到处找不到人接单的情急中,她找到曾为她送菜的叮咚平台余先生。4月3日晚七点,余先生骑上电瓶车出发,穿过重重防疫关卡,途中转道加油,加上有些路段不通车靠步行,千辛万苦终于在半夜11点将食物送达老人那里。她非常感谢,欲付余先生一些酬谢,但微信和支付宝的转款都被余先生拒收。无奈中,她给他的手机直接充值了二百元,以示答谢。一个本来是孝心和爱心的正面故事,没想到她在自己的网群中分享出来并被群友们转发后,网评急转直下,很快被带入指责谩骂的漩涡中。各种难听的话尖刻地数算她的小气无德、厚恩薄报。她做解释也无效,仍不断遭到人格侮辱,使她整日寝食难安,最后心理失控,撇下老父亲、丈夫和七岁的儿子,于4月6日从楼上一跃自尽。之后仍有网民不甘休,将悲剧归咎于她心理承受力太差。
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休止,并没有唤醒人们停止网暴,悲剧案例仍然前赴后继。为何一些网民总爱用挑剔性批评和谩骂来对待別的网民呢?他们为什么要戴着放大镜,从早到晚在鸡蛋里找骨头,到处点戳別人?他们究竟从哪里来的那种自以为是的“道德正义感”呢?我不由得想起圣经创世记中记载的一件事。人被上帝造出来后,满园果蔬,吃喝无虑,但被造的亚当和夏娃还想如上帝一样能知善恶,于是偷吃了上帝警告他们唯一不能吃的那棵分別善恶树上的果子。吃完后,他们真的开始用罪的自我标准来衡量別人,指责別人,把犯罪的责任居然推卸给上帝、配偶和蛇。
自此世世代代的人在罪的基因里,也总是自以为是,总爱论人是非,所以上帝在拯救人的时候就反复要求我们不要论断別人。谁不有限,看问题能保证没有顾此失彼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谁无罪性,论断时能避免有意无意中的骄傲、自私等罪性的自我显露?我们常常对人对事一知半解,又没有爱心和怜悯的表达方式,从而给別人带来委屈、冤枉的伤害。再说,我们都不完全,谁又有资格随意、任意指责別人?圣经明确指出:“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別人呢?”(雅各书4:12)这一位,当然不是你,也不是我,因为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天地之间,唯有真神上帝才是那一位,祂是唯一的公义、圣洁、慈爱、良善者,祂能洞悉一切。主耶稣责备那些好论断的人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马太福音7:3-4)我们“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言28:26)
就上海女子的悲剧事件来说,那些非当事人又何必论断?本来当事人之间的所有事情都已妥善安排,送菜的余先生申明:他这样做是因为看重她的孝心,根本不是钱的事,所以才一次次拒绝她的酬谢。余先生所在的叮咚平台,在官方微博称赞了余先生,并决定给他颁发“平民英雄奖”,奖励两千元。那女子在网上解释因对方不收钱,便费尽心思用对方无法拒收的方式为他预付了电话费。钱确实付得不多,是因为她失去工作,只有丈夫一人的工资用来养家糊口还房贷。没想到,竟然有很多与事毫不相干的人站出来教你怎么做人,不依不饶、源源不断地“道德追究”,被追究者每一次解释都能成为追究者的无形鞭绳。
不少网暴者本身心态就有问题,找那些无亲无故的人发洩情绪,反正网路是虚拟和匿名的,不用担心后果,也没成本,又能以“正义者”的化身痛快淋漓地表达所谓的“正能量”。网暴者们总觉得自己的一两句话无伤大雅,就如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
悲剧发生之后,许多人都在谴责网暴,希望每个人在这艰难时刻都善良一点,也呼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加以制约。这些虽是必要,但人性的顽梗加上网路上追究的困难,很难找到万全之策。除此之外,我的祷告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到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承认自己无资格随意论断人;被圣灵浇灌而唤发出越来越多的爱心和怜悯心,使“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歌罗西书4:6),从而少伤害人,多造就人,也造就自己。有调查表明,一个常在网路上攻击別人的人,无意中也在加剧他们自身的反社会人格倾向,损伤自己与家人、与同事、与邻舍日常交往的共情力。网暴是件双输的事,当休矣!网民们,请谨慎发言吧!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221004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726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