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的沉溺
方華
有一天家居附近發生工程意外,若干地方整天都沒有自來水供應,我們家也受波及。政府派出了水車供應食水,總算解決膳食問題。晚飯過後,我打電話給住在附近的朋友,說:「可以到你家洗澡嗎?」朋友哈哈大笑叫我們快去,還問要不要順道在那邊的游泳池游泳。
老三第一次到這位阿姨家,十分高興也十分好奇。洗完了澡,她對姨姨家的淋浴設備大感滿意,說:「這裡不錯,跟酒店差不多,只不過不能住宿。」老三一向很喜歡住酒店,所以可算是恭維的話了。阿姨聽到這話,就邀請她什麼時候來住一住。
這個幾歲的孩子充分表達了我們的時代氣息,簡言之就是消費心態。這是一個消費社會,好像什麼都是買回來的,包括親切、笑容,都歸入「服務」之內。消費心態膨脹,大家慣常地買賣虛情假意,人際關係反而更生隔膜,人的真正價值也受到貶損。
有一回我在郵局買郵票,突然聽到旁邊另一個服務窗前,一個外籍老太太大聲對正在為她辦理事務的年輕女子說:「你為什麼笑也不笑?你應該對客人微笑!」那個樣子有點愁苦的女子突遭叱喝,不知所措地衝口而出說:「對不起。」老太太掃視一眼旁邊投過來的目光,板著臉孔繼續大聲說:「你用不著說對不起,你微笑就可以了!」那個女子勉強彎起嘴角,給對方一個比哭還難看的「微笑」,老太太才肯闊步離開。
這一幕令我很難受,我很同情那個年輕女子。帶著微笑的服務的確是令人更愉快,不過消費者的心態有時卻很冷酷霸道:「我來消費,你要給我笑。你不笑,我就給你氣受。」服務人員變成消費物品,難怪很多人厭惡自己的工作。
消費心態扭曲人心,無遠弗屆。有人認為自己辛勤工作養妻活兒,所以家人都得聽他的。有人認為自己既是老闆,大可頤指氣使。即使在教會群體中,也泛濫著消費心態。有些會眾認為牧者既是受薪的聘用人員,最好遵從大家的要求。有些信徒覺得教會必須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這一家辦不到,就移師另外一家。
消費心態帶給我們許多表面的親切、虛假的笑容,我們卻失落互相的尊重、真正的委身。
當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祂難道是說,我會給你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關懷服務?不是的,耶穌是指出祂有最深廣的愛,甚至願意為所愛的世人捨棄自己的生命。但是,人也必須承認,自己是有罪的,人陷在罪中不能自拔,於是呼喊:「主啊,救我。」耶穌不是要增加市場佔有率,所以吩咐門徒去傳福音,祂是在乎人的死活。
耶穌應許信的人有豐盛的生命,也並非要給我們「生活質素超級市場」的大貨架任君挑選,祂是要人透過跟從祂,活出生命最精彩的質素。消費也許是當今社會最有力量的字眼,卻肯定不是生命的福音。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30108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8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