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批評的祝福
余銘志
「批評」這個詞,現在幾乎等於「敵對」,一被人批評,說我們有甚麼不是,甚麼地方錯了,我們就立刻感到被傷害。我們竟是如此脆弱,如此的不能接受自己不是完美的人。
沒人十全十美,被人看出缺陷,原是最普遍不過的事。我們為甚麼大驚小怪呢?因為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我們總希望,總幻想著,自己是完美的,挑不出一點毛病來,別人對我們沒一句不滿,沒一句閒話,只有稱讚。
這是可能的麼?即或有一天,我們真的鶴立雞群,練到了完美的境地,在視覺有問題的人看來,我們還是有問題的,因為他們的眼睛出了問題。何況,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完美。
被人批評我們某一缺點,我們很容易以為,別人要拒絕的,是「我」這個人。其實他批評的,只是一點──是個暫時寄生在我身上的一個缺陷、一個限制──就像一個瘡、一根長指甲,割去、剪掉,我就會稍微貼近完美一點。
批評者可以補充我們的不足。他們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正面、側面、右側、左側、背面,都是我們平日看不到,或潛意識裡逃避、不想面對的一面。所以,他們對我們的看法,跟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印像和期望不同。
不過,管他們是不識相,是好意,還是惡意,既被人批評了,成了事實,我們不如就化腐朽為神奇吧。
第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鍛煉自己,作個勇敢的人──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陷。第二,「過則勿憚改,」我們可以藉這個幾會,修正我們的缺陷,使我們趨於完美一點。如此,被批評豈不也算是一個祝福嗎?
批評的好處是激勵我們發憤、進步。別人不喜歡、不接受我們的建議或作法,那麼我們放下這個,可能找到另一個更好的主意或作法。別小看自己,以為自己再想只得這為一個主意或方法。你越沒自信,越以為自己再想不出其他方法來──走頭無路,那你就越要死守住這個唯一的方法──你一定不可能接受批評。
可有想過,在我們裡面,也許還有很豐富的潛能和才智,是沒人知道的,需要苦難挫折,或別人的批評,和我們自己的努力,鋤下去──痛當然很痛,但是,天下越珍貴的事,越沒有不勞而獲的,我們的才幹得發揮了,發現原來在我們裡面,有一個金礦,一分珍貴的寶藏,是我們一直不覺察的。若非被人狠狠的鋤下去,再加上我們自己努力改過,我們將窮此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有這些潛能,豈不可惜?豈不浪費你自己嗎?
批評我們的人,我們應當珍惜。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諍諫排在第一。
聖經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箴言廿七5,九8-9)
明君是怎麼來的?是納諫,近賢臣,遠小人。小人諂媚的話雖然動聽,卻於做人和知識上都沒裨益。
應聲蟲有甚麼益處?他所說的,我都說過了。他的價值不過是扶持我搖搖欲墜的自信心,肯定我不再動腦筋的懶勁,並表示我一意孤行時,也有人支援而已。
我們心裡沒安全感,不敢面對自我的每一面,把頭埋在沙裡,以為人看不見,其實只有我們自己看不見,別人旁觀者清,都看得清清楚楚。既然如此,不如乾脆勇敢面對自己的看病,努力矯正,使吹毛求疵者要挑,也挑不出毛病來。
納諫可以擴闊我們的胸襟氣度,使我們不小器、容得下另一種意見。倘若一聽到異議,就波濤洶湧,茶杯裡起風波,地動山搖,嚇得人以後再不敢直言,便少了許多吸收知識和改過遷善的機會,損失的是我們。
如果我們重視真善美、重視人格、靈性、學問、才幹上的進步,重視藝術上真正的成就,我們一定會珍惜別人的異議。東晉的雕刻家戴逵,創作態度認真,精益求精,經常躲在幕後,聽取別人的批評,他認為這樣的意見才是準確、無保留的。當聽到有益的意見,就即時修改。他這樣邊作邊改,雕成完美的作品,在中國的美術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批評的人也是常人,自然也有錯誤、眼光差、偏見、批評錯的時候,但如果我們胸襟大,容量闊,我們豈不是連別人的錯,也可以容納得下麼?
批評的害處是搖動信心,讓我們失去自信,以為自己真的不行。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克服的,只要我們不把人對「我」的一點批評,放大到等於我們全個人就行。要清醒,記住我們還有其他許多長處,還有上帝所賜,裡面那個等候我們去開發的寶藏,我們就不致灰心。我們若常想到,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怎麼愛我們,視我們如珠如寶,以至於為我們死,我們就不可能自輕自賤,瞧不起自己。
批評的另一個災害是,那些不好聽的話,落到不認識我們、沒主見的人耳中,很容易讓他們以為,這一句話,就代表「我」整個人,於是對我信心動搖,或引來更多的批評攻擊、壓力和閒言閒語,甚至於譭謗。是之謂人言可畏。遇到這個,可真倒楣,別人的口我們管不住,但我們可不必手足無措,神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喝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十二19-21)「萬事互相效力」,只要我們信靠上帝,謹守主的教訓,患難就可成為祝福,把我們鍛煉成為一個更勇敢、更寬容大度、更堅強的人,更能承當大事:「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惟願你發現,你真的是精金。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50404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9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