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现代主义 」的来龙去脉
余达心
今天,人们有很多偶像,但可归纳为一,即「後现代」的所谓「自我」(ME)。 故也称为「自我的一代(Me Generation )」。
廿世纪出现的主义
廿世纪出现了几个「主义」,首先是「共产主义」。1972年,我去美国读神学,就面对共产主义的挑战。那年我参加冬令会,其中有人宣布:加州柏克莱大学有四个学生为回应党的呼召,放弃学业回香港教小学,做地下党员。列宁要求共产党员坚持四个绝对:绝对相信共产主义丶绝对信服共产主义的领导丶绝对委身於共产主义的事业等。当时讲员挑战我们是否也有四个绝对:绝对相信基督丶绝对跟从基督……等。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誓不两立。而「存在主义」也在廿世纪上半叶冲击传统的价值,确立个人主义。
廿世纪上半的确是意识形态冲突的年代;但五十年代开始情况就慢慢转变,我们听到的是「我不在 乎」丶「谁介意」的声音。1936年英诗人艾略特(T. S. Eliot)在圣 剧“The Rock”的副歌,指出现今世界的信仰破产。诗人问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为生活奔波时,生命在哪里失落了?我们追寻知识时,智慧在哪里失落了?我们寻找资讯时,知识在哪里失去了?
艾略特在三十年代已说出我们要面对一个仰赖资讯的情况。但当人类似乎能掌握一些不断出现丶不断消失的资讯时,亦不断失去知识,失去智慧!艾略特道出了英国基督教的破落,人不再需要教会;只在一些重大的婚礼时才需要礼拜堂!主日请人去教会,他们会说:「一周工作了六天,星期天让我们休息吧。」到市镇请人去教会,他们会说:「小市镇不需要教会,我们有自己的社群丶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城市更有他们的会议丶婚礼……人不再需要教会。信仰失落了!
「後现代」与「现代」
要了解「後现代」,先要了解「现代」。「现代」由「启蒙运动」开始,他们很强调两样东西,一是理性(Rationality),确立理性就是引导我们掌握真理的导师。二是自由(Liberty)。基本上自由依赖理性,凭藉自己的理性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人。理性和自由合起来,产生「自法」(Autonomy)。即:我是自己的 法律,我就是法律。
2001年,我去南非开圣经会议,谈论释经学,首先瑞士新约学者发言,一开始就讲康德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精义是:我们应独立自主地追寻知识,不要被那些所谓权威束缚。」他相信人可以用理性确立真理,甚至 量度上帝的启示。
「後现代」要超越「现代」或否定「现代」,其实是承继「现代」的精神,高举自我──「自法」,我是一切的依据;不过,他们在某层面上否定「现代」一些很重要的信念。「现代」肯定这世界有真相,有客观的真理丶标准,能建立一可理解的系统来解释这世界,解释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後现代」将这一切都否定,认为人不能达至一个客观的理解,对自己丶这世界丶其他事物都如是。
「典模转移」是文化反射
在这情况下,「典模转移」(Paradigm Shift)就出现了。这词是1962年哈佛一位科学历史家和哲学家创出来的。他写了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主要讲一个理论:你以为科学真是经过一班科学家穷一生去研究,然後掌握到真理,掌握到客观的世界吗?牛顿等人所谓的自然法规丶定律,其实只是那些科学家自己创出来的。在某个时代丶某个世界丶某个文化处境里,就建构出一些「典模」(Paradigm)去解释这个世界。他们提出的解释恰巧与当时的文化呼应,所以便成为当时文化所接受的真理;但当文化丶人的生活方式改变,过往的「典模」就不再适用。当旧有的「典模」不再切合新的生活方式丶思想模式丶文化架构,就有另一个「典模」出来,重新解释这个世界,这叫做「典模转移」。它说明了所谓科学真理,不过是文化的反射,只反映某个时代人们是这样看事物而已。
1993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曾听着名哲学家Van Flassen 的讲座,他说:「科学是一种想像创作,与神话根本没有分别。」他讲完,我第一个发问:「到底天体物理学与星相学有甚麽分别?」他说:「完全没有分别。一切任你自己选择罢了。例如你选择活在美国,人人开汽车,常用电脑,好一个科学化的世界,你就自然信天体物理学;但如果你活在一个满天神佛的地方, 你就会信星相学。」听後,我深感 後现代意识的普遍。
否定了客观真理,剩下来的便只是诠释,所以「後现代文化」又被称为「诠释文化」(The Culture of Interpretation),即一切都是解释,你喜欢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对某种现象,你可这样解释,又可那样解释,一切在乎观点与角度,就没有必然丶客观丶肯定丶唯一的真理,完全在乎你怎样去诠释丶站在哪个角 度丶哪个位置去看一件事物。
主观建构互不融通
果真如此,真理何所依据?真理就变成只依据我自己如何去解释这个世界!这种精神产生了另一新词 “World Construction”,即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一直经验很多东西,在他意识中不断建构他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里面所建构的世界都与他人不同;我虽与你一同分享外在的物质世界,但这物质世界对我来说有何意义?为何会如此?都是单凭藉我自己的经验丶处境和角 度建构出来的。
如此,各人凭主观看这世界,你的世界可以与我的完全不同,互不融通。各人只从自己的世界丶自己的位置作出发点去理解别人,我看事物的角度与你不同,是你完全不可能知道的。你与我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就像水跟油不能相溶,你不能将所看见的丶所掌握到的一切,强加於我身上,要我去认同;我也不能将我所认定的道德标准,强加於你身上,要你去遵守。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
一切从自我出发
「後现代」说:我选择我的观点,我建构我的世界,我看到的真理於我才是真理。「後现代」虽然否定了「现代」的真理观,却将现代的「自法」(Autonomy)推到极至:我是我自己的法律丶真理的依据。可谓「极度个人主义」。
「极度个人主义」新名「自恋主义」(Narcissism)。它的出现是因为整个世界的世俗化。所谓「世俗主义」(Secularization),是将过去人类相信的那个超越真理/上帝,从人类中赶出去。此刻丶当下就是活着一切意义的所在;不必回顾历史,也不必作甚麽前瞻。英国着名诗人拜伦代表青年人说:「不要向我宣告历史的年号。此刻就是一切意义的所在。」「世俗主义」就是先将超越的真理赶出去,进而否定客观的真理,剩下来就是主观丶自我,一切真理只从我出发!
另一样是「世俗主义」的近代版,即「市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哲学是:每个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世界的经济不用政府去策划,只要依据「市场的法则」──每个人都为自利着想,在自由竞争下,一切都会正常地自然运作。这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假设。
「自利主义」将自我突出,甚麽对我是最高的利益?市场提供消费的选择,提高对我利益的满足,这是最大的推动力。突然发现自己活於一种「消费文化」中,消费时都能成全一己的自由选择,这市场给我很大的满足感。「消费主义」叫人将自我推至最高,变成「极度的个人享乐主义」。处於这极度个人追寻自我满足的文化中,有需要一天到晚想着:甚麽是客观真理?上帝在这宇宙写了些甚麽法则?在人的生命中写了些甚麽法则?这些与我何干!最要紧的只是在这现行的体制中,找到最大的自我满足丶自我实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说明一个确切的圣经真理:我们的老我未死!归根究底,问题核心就是我 自己坐在上帝的宝座上!无论「前现代」丶「现代」丶「後现代」,问题都是「自我」!人类历史像个循环,始终没改变,一切从自我出发。这是自古以来人类罪性的真相!
(余黄国凯整理)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060504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08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