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方華

有一幅名畫叫「祈禱的手」,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

阿爾布萊希特生於十五世紀德國紐倫堡附近的鄉村,家中十八個兄弟姊妹,他是老三,也是長子。由於孩子眾多,從事金礦工人的父親雖然很努力工作,生活仍然困難。阿爾布萊希特和弟弟阿爾伯特都熱愛繪畫,可是家境不容許他們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兩兄弟經過反覆討論,決定由一位去當礦工,賺錢供另一位去藝術學院進修。四年之後,學成畢業的那一位就負責賺錢,讓做礦工的兄弟開始學習藝術。

某一個禮拜天,做完禮拜後,兩兄弟擲銅板決定誰先去讀書,結果阿爾布萊希特贏了,弟弟阿爾伯特就開始做礦工,讓哥哥可以去求學。阿爾布萊希特在藝術學院表現優秀,到畢業時作品已經可以賣得不錯的價錢。他衣錦榮歸,家人為他設宴慶祝。在歡宴中阿爾布萊希特起立敬酒,多謝弟弟對他的支持,說︰「阿爾伯特,現在輪到你了,你可以去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想。」想不到阿爾伯特坐在桌子的另一端,垂首流淚,搖著頭只能說︰「不……不……。」

等他平靜下來,阿爾伯特展示他的雙手,四年礦工生涯,他的手多次受傷,關節受損,連舉杯祝賀阿爾布萊希特也不行,又怎能敏感地繪畫和雕刻呢?一切已經太遲了!

一天,阿爾布萊希特去探望阿爾伯特,看見他正合上粗糙的雙手,為阿爾布萊希特祈禱。阿爾布萊希特深深感受弟弟的愛,便把這合起來的雙手畫了下來,作品名為「雙手」,大家都叫它做「祈禱的手」。

這個故事,說的是德國文藝復興大師阿爾布萊希特.丟勒的事情。丟勒是著名畫家、版畫家,他以精煉的技巧,擴大了木刻版藝術與銅版畫的領域,傳世的作品不少,但也許出現在最多家庭的作品,卻是「祈禱的手」。「祈禱的手」傳遞的是愛與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無數的人。

「祈禱的手」之能夠存在,是因為另一雙手已經存在,那是一雙被刺穿的手。

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祂頭戴荊棘冠冕,血流披面,兵丁用很大的釘子,硬生生打穿祂的雙手,把手固定在橫木上。那是何等痛楚!許多人說,我不怕死,我只怕受苦而死,怕那長期的折磨,所以人人聞癌症而色變。耶穌的死,偏偏是極度痛苦,極度羞辱,祂清楚知道甚麼事情會發生,但祂仍勇往直前,沒有逃避那苦杯。祂為祂所愛的人犧牲,就犧牲到底。

三天之後,耶穌死而復活,祂向門徒顯現,讓他們觸摸祂那刺穿的手。這手說明了上帝的愛,說明了耶穌為人的犧牲。愛總是包含著犧牲。

「祈禱的手」之所以能感動人,因為它與刺穿的手遙遙呼應。犧牲的愛,至今在呼喚人的回應。耶穌說,彼此相愛的信徒,就顯出祂的存在。刺穿的手,呼喚著更多祈禱的手。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10808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9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