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養育兒女是天職──一對夫婦的育兒經

羅妮麗

要有家庭價值觀

當我們還沒有認識主時,養育兒女的目標就是屬世的目標。當我們自己成了主的兒女,我們養育兒女的目標就該相應調整;因為「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

我認識一對夫妻Steve Ruggles和Veva Ruggles,兩人虔誠信主,忠心事奉。Steve是教會的執事,在一家養老院做電腦管理員,Veva是幼兒園老師。兩人結婚30年,育有一對兒女。兒子現在讀生化博士,女兒是一家國際大公司的人事部長。

在他們有第一個孩子時,Veva按婚前約定,在家當起全職母親,悉心照料神賜的產業。一想到是神委託他們來照顧女兒,心裡就感到無限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他們認為養育兒女不能無目的,按本能聽其自然;家要有家庭的價值觀,教養孩子也要有一個目標。他們家的價值觀就是聖經上的價值觀。用Steve自己的話就是:「神說甚麼就是甚麼。」Veva概括為「愛神、愛人和愛自己。」

很快,他們又有了一個兒子,一雙兒女成了他們事奉神的重要媒介。自小帶他們去教會,講聖經故事給他們聽,教他們唱讚美神的歌,一點一點培養他們的愛心和好行為。他們希望孩子們從小就敬拜神,將來能服事神,完成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如果把神放在第一位,其他甚麼事都能搞好。生活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更重要的一點是榮耀神,敬畏神。

要管教好兒女

當然在神的眼裡,不懂事的孩子也是罪人。誠如詩人所認識的:「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5)所以「惡人一出母胎就與神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詩五十八3)這樣管教兒女就成為神賦予父母的一門重要功課。Steve和Veva自小就給孩子立下規矩,每天一起來,自己該做的事都要做。這些規矩並不影響他們童心的活動自由。

當孩子有不當的言行時,Steve和Veva都會耐心地用孩子能懂的道理與他們談話,讓孩子自己參與想改正的方法。偶爾,媽媽也會拿一把用來盛沙拉的木勺子打他們屁股。儘管打孩子在美國有違法律,但是「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廿三13至14)。

當然,打也不是一有錯就打,也不是在自己生氣時打;要讓自己的氣消了,有原則性地打。比如說,孩子在教會裡不聽話,又不聽勸,回家就少不了打。現在有不少孩子在教會坐不住,到處跑,家長聽之任之,甚至拿遊戲讓他們玩。Steve和Veva都認為這是家長的問題。孩子雖然好動,但不是不能養成在必要時安靜的習慣。Steve說,在他自己小時,無論做甚麼都要學會安靜地坐著,包括看籃球比賽。

孩子漸漸長大,管教的方式也在改變。孩子12歲後,懲罰時就讓孩子將神有關針對他們錯的話語抄寫五遍,或者是在他的生活中給予相關的懲罰,如多久不能到朋友家玩,不能用家裡的電話。這樣,兩個孩子從小就有一些好的習慣,每天都知道要把該做的作業做完,該洗的碗洗掉,甚至長大了也知道把該付的帳單付清。當然,再怎麼處罰也不會拿停止他們的教會活動來懲罰他們。

要真正關心兒女

在孩子小的時候,Veva一直在孩子的學校做義工,每日花半天到教室幫老師改卷子,擦黑板,幫孩子拍照片,只要學校有事就去做。當然,六年級後,學校就很少讓她去做義工,到高中就更難了。所以,她就努力去高中圖書館幫忙。做這些義工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與老師及時溝通,也能看到孩子與同伴的活動,知道他與哪些朋友在一起,有哪些好行為和不好的事,以便回家後能給予適當的疏導和幫助。孩子正式上學後,在校活動的時間比在家活動的時間長,孩子的習慣需要常常糾正。

當然孩子在小學時喜歡媽媽在教室裡,到了中學開始獨立,不願聽父母的話而願聽朋友的話,特別是對父母的態度有時也不好。父母要試著耐心地與孩子溝通,讓他們知道自己該做甚麼。Steve和Veva天天都不忘為孩子們禱告,求神親自來照看和引導孩子的心,也求神賜給他們做父母的智慧。

Veva大學學的是學前教育專業,在有了第一個孩子後就在家做全職母親,直到一雙兒女大學畢業,才開始當幼教老師。有人問她孩子上大學為甚麼還不工作呢?雖然他們家的經濟一直不富裕,但她與丈夫都覺得,孩子在大學時仍隨時都需要幫忙。做好父母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欣慰的工作。

雖然他們從來沒有要求孩子在學校成績要第一名,但總希望孩子盡最大努力,願意學習,喜歡學習,聽老師的話,交好的朋友,享受學校的生活。每次看到孩子們的成績,他們都很欣慰。每晚睡前,他們帶著孩子靈修,聽一下聖歌,然後就睡了。小時候孩子過生日,一個小蛋糕一根蠟燭,媽媽晚上就按孩子點名想吃的給他做。再選一天,請朋友來慶祝。女兒十歲後,才允許她請人在家過夜。

孩子們放假時,家裡的活動也很豐富,比如全家一起讀書,每人讀一段,常常厚厚的一本書就在快樂中讀完了。他們到教會和圖書館的時間最多。情人節時,就讓孩子們學著按他們的想法準備一些晚餐,讓自己享受孩子們的服務。晚飯後,全家一起玩玩遊戲。有一次,全家人到墨西哥的教會服事,Steve修房子,Veva教孩子,孩子們也學會了幫助有需要的人。

教孩子獨立生活

孩子遲早都要離開自己,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教他們過獨立生活。孩子18個月時,他們開始教孩子管錢。一個皮鞋盒分三部分,給孩子十個1分錢。第一個1分錢給神,第二個1分錢要存起來,第三個8分錢隨便花。所以,從小到教會,孩子們就知道奉獻,直到現在都有這些習慣。

兒子到商場想買海盜積木,先讓他看價格,再加稅,加路費,然後回家自己寫個條子,放在自用錢那一個格子存著。如果孩子們沒有耐心,就在家裡多為孩子找一些事掙錢。等錢攢夠了,他可能會改變主意,想買另一個更大的,又開始存。有時孩子們也會發現,東西在漲價。

女兒上大學時選了三所大學,父親讓她先把學費算算,以後多少年能還清,然後自己做決定。他們支持兩個孩子可以隨便選擇大學,但對女兒說,妳最終的目標是做全職母親;對兒子的要求是,必須找一份工作能養家糊口。因為他們認為,養育孩子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上大學時,讓孩子們看了很多學校,當孩子決定上甚麼學校時,就讓他們知道,他們要想辦法負責自己的學費。兩個孩子大學的所有費用都自己想辦法,打工或借貸。兒子不想負太多的債,就選擇家門口的學校;女兒學的是商業管理中的人事管理,全靠自己的獎學金來讀的。兒子在家門口上大學時,不想住在家裡,借了兩萬元住校。儘管想讓兒子省這些錢,但他們也理解大學生活就這麼一次。

他們希望孩子們大學一畢業就要找個工作並成家。女兒沒畢業就有了工作,兒子畢業了也沒有工作,就回家住。但父親說他應該對自己將來的小家有責任,所以讓兒子住地下室,每月開始付房租150美元。兒子每天出去做工掙房租,學習負起家庭的責任。第一個月掙夠了房租錢,就不幹任何家務活,態度也不好,所以父母又決定將房租漲了一倍。這樣,兒子或在外多找工作,或在家幹活,如洗一次碗,房租就減多少,培養在家幹家務而不是懶惰的習慣。其實母親將他的房租都存起來了。兒子做不了的事當然會幫,如車子壞了。一晃兒子在家住了三年。

他們的兒子就是懶散,做事沒有激情和動力,但是個好孩子。兒子十歲時的一個秋天,規定全家在院裡掃樹葉,四人每人一片地,十分鐘就能完成。女兒五分鐘就完成,乾乾淨淨,兒子就是不幹。父母說你不幹就不幹,幹不完就不准進家門。兒子在外七晃八晃六個小時,父母送吃送喝,但不讓進家門。最後兒子實在無聊,十分鐘不到就完成了該做的事。他大學一畢業就知道將來要讀博士,因他喜歡當學生,但就是懶得申請,懶得想到底要學甚麼專業。然而一旦做了決定,很快就會把事情做得很好。

住在家這三年,父親認為是浪費時間,但兒子不認為。他在當地商場的藥局打工,終於清楚了自己要做甚麼,後來上了堪薩斯大學的化學系,碩、博連讀,全額獎學金。

現在女兒工作,全美國到處跑,父母希望她工作上不要太多出差,更多與同齡的人交往,能找個信主的對象。

如果養育兒女可以重來

在世人眼裡,他們養兒育女算是成功的。但他們不認為已經成功,成功與否是通過養育期望來衡量的。

問Veva,妳在教育兒女方面自己有何欠缺時,她說是自己身上難改的毛病。她最不喜歡做家務,因在家排行最小,從小父母沒教她做家務的習慣,所以也沒辦法教自己的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坐在家裡甚麼事都不做,看看書。家裡很亂,客人一來,就把甚麼東西都放到紙盒裡,放在地下室。凡事能開頭,就是不能堅持。孩子小時,他們要七點自己準時起床。丈夫規定,如不準時,要自己走路去學校。她覺得丈夫太狠,自己還是把孩子送去了學校。現在感到非常遺憾,應該讓丈夫來管小孩。

問他們如果過去養育兒女的經歷可以重來時,會有甚麼打算?Veva說,有兩件事要重新做:一是多聽丈夫的話;一直以為自己學的是教育,不聽丈夫的話,結果讓自己的感情來控制自己和孩子們的生活,許多事都做得不正確,也不是最好的。就像兒子做事與她一樣懶散,要人推著幹活,不主動。丈夫是個幽默的人,自己太嚴肅,丈夫常與孩子搞笑,她就干涉。第二就是要生多些孩子,至少要四個。過去因為覺得自己窮,養不起;現常感到遺憾,是不是自己限制了神所賜的福。Steve說,如果教育兒女可以重來,他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與孩子溝通,自己也少一些沮喪感。孩子在高中時,搞不清楚他們為甚麼聽不明白自己的話,比如說讓他們把垃圾拿走,他們不是忘記就是不做,也不清楚他們在學校做些甚麼。

兒女獨立後自己的生活目標

孩子們都長大獨立了,Steve和Veva除在教會裡有一些事奉,仍然繼續工作。也能拿些錢幫助其他家庭,比如幫助有困難的人付一些水電費,修修車。最近知道一個單親媽媽的孩子生病,他們就幫她交了部分帳單。其實他們非常節省。我在他們家暫住過兩晚,晚上他們都關上暖氣,加蓋幾個破舊被子和毯子。Steve幫人修車,自己家從沒買過新車,車子修來修去,顏色都不同。有一次我坐他的車,下車時門打不開,還是Veva先下車從外面幫我打開。自己小孩的汽油費都不幫付,還常為別人付。他們是,當孩子沒能力做的事才去幫,有能力做的必須讓他們自己做,不去考慮他們的享受。女兒上大學時車子壞得很厲害,他們才付錢幫她修了。

他們說,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有人選擇要更大的房子,有人選擇要更多的鞋,很多人有了名牌皮包,還換來換去。Steve說自己有兩雙鞋,一雙皮鞋是到教會穿的,另一雙是運動鞋。有些人,特別是同事,不理解他們,見他們沒有多少衣服更換,甚至看不起他們,但他們自我感覺很好,從來不覺得自己窮。

對工作有沒有擔心?不擔心,他們都相信神會供應。如今兒女都獨立了,他們希望從現在起領養孩子,來幫助有需要的孩子。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40504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5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