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變良牧──專訪童銘惠牧師
招慧嫻
不平凡的老人家 2006年7月6日下午我們抵達緬甸仰光機場。四、五個人來接機。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家,不多說話,腰板挺直,雙目炯炯有神,在打點一切。我想,為何他會在這細雨霏霏的下午來接我們三個無名小卒呢?原來他就是創辦仰光基督教傳道人訓練中心,影響緬甸華人教會半個世紀的童銘惠牧師。
緬訓中心創辦人
中心樓高八層,入口處是大運動場,有高大樹木,與鄰近矮小民居相比,很是氣派!童牧師的小辦公室在二樓,內有一辦公桌,隔壁是臥房, 有小廚房。童牧師有條理耐心地介 紹著中心,還興致勃勃放映新製作的 Power Point,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已84歲,家人都在三藩市定居,獨他保留緬甸國籍,以便繼續在緬甸事奉。我深信在這前輩身上定有神奇妙的作為!
童牧師30歲才信主,40歲奉獻。他說時間是晚了,要趕快為主作工,至今辛勤、忠心事主已54年。他放棄美國加州舒適的氣候和生活,甘願在這濕熱的地方事奉,對我們這些住在美國, 信耶穌沒受過壓制、攔阻,還說事奉難的晚輩,實在是很大激勵!
追尋生命的答案
童牧師本想從軍效忠國家,因體能關係,轉作軍醫。當時軍中不少人患肺癆,到末期就由醫院轉到「太平間」等死。看著這些驚惶失措的年輕士兵,他很難過!心想,若我是其中一個,將如何面對?於是開始思想人死後的問題,便讀道家老莊和儒學的書籍,研究小乘佛教,唯獨不願看「侵略中國」的西方基督教作品;結果找不到答案,便開始其酒肉人生,為滿足今生而活。
戰事完畢國軍撤退,他奉命留守中緬邊界一醫療所。過了一段時間,軍隊已撤至緬北,他打算還鄉;但想到「衣錦還鄉」總要賺到點錢才好回去。在朋友建議下,他留在緬甸當了西醫。錢賺到了,且結婚生子;卻過著愛享受、好賭博、太太也管不了的生活!
1952年,從中國逃到緬甸的難民中有內地會信徒,一位李醫生很熱心傳福音,在家開查經班,特別從中國請來著名學者邵逸民,主領一個月查經聚會:早上查創世記,晚上查約翰福音。童醫生因與李醫生有交情,不便推辭,也去了。一聽之下,竟得到自己一直要尋找生死的答案!他如飢似渴地參加了早、晚的聚會。一個月後,成了基督徒,當時他30歲。
從良醫變為良牧
三個月後,李醫生遷往別處,李太太把教會委託童醫生。他手足無措,李太太建議他們離開前請他講一次道,他硬著頭皮講「八福」。自此他沒停過講道;一邊開診所,一邊辦教會。每到一地方必先拜訪所有華人家庭才開診。有一次到一地方有176戶華人,用了兩個月探訪後才開始診症。事奉十年後,因中國來的支援日少,仰光衛理公會開始支援他們,後加入該會。
童醫生信主後,有人把其名字交給香港證道書室一位澳洲宣教士,她就把神學書籍、屬靈刊物等寄給他。當他用四年完成神學課程,那宣教士也返回澳洲。真是神奇妙的安排!
培訓傳道人之心
1962年,童醫生到仰光開會,住在衛理公會區長家。一晚,區長與他談到傳道人接班問題,痛哭起來;他也有同感,但不敢表示甚麼。回房禱告了一整晚,決定棄醫作全時間事奉。回家告訴太太,她不作聲,把所有漂亮衣服收起來,改穿樸素服飾;更變賣首飾支持他開始的不少聖工。
其實,神早已預備童牧師的心:有一白族病人很富有,童牧師曾五次救他性命,每次他都把錢高高舉起捧到童醫生面前,很尊敬他。他第六次生病時,童醫生出診去了,匆忙趕來已遲了,令他感到很無奈、尷尬!回程時,他想:自己本想成為良醫,現病人要死了,我卻無能為力!他死後到哪裡去,我也不知道,還成何良醫?這經歷成了他日後全時間侍奉神的轉捩點。
以身教配合言教
牧會時,他深感訓練傳道人之必要,但起初不成功。1982年,他趁參加星加坡舉行的華福會,訪問了十多位辦神學教育的人,其中有開辦門徒訓練中心的吳勇長老;又找到一大批資料,邊禱告邊整理,得出結論:一般神學院都著重知識的傳授,但他覺得生命的建立/操練,比學術更重要!他注重學生的重生、禱告和讀經;更以身作則,與他們一起生活、學習,以身教配合言教。
1982年訓練中心開始時,借用教會旁衛理公會閒置的樓房,有學生四人,他既牧會又教學。2000年獲政府批准建了一座教育大樓,讓學生生活、學習都在學院。在這九成是佛教徒、寺廟林立的國家、排他又排外的政權下,能在仰光市中心建一座基督教大樓,實是一大神蹟!
至今畢業生共一百多人,2006年學生51名。每月開支4,000美元,對貧窮的緬甸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但神每月供應。童牧師以身作則,過簡樸生活,與學生同吃同住,一切以神家為重!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5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