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聖誕節的禮物

錢志群

都說美國很多人是「月光族」,意思是每個月錢都花得光光的,到年底聖誕節來臨時就囊中羞澀了,但是沒有禮物的聖誕節對美國人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聖誕節。於是有些家境不好的美國人就自設一筆專用款,無論如何不動用,直到聖誕節臨到。這讓我們想起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O. Henry)寫的一本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再讀一遍,仍然會被那對貧寒夫妻的真情所感動。

這對年輕夫妻雖是「月光族」,但不是因為隨心所欲的消費,而是因為捉襟見肘的收入。妻子德拉也為聖誕節設立了「專款」,用一個存錢罐把平日購買時討價還價省出來的小硬幣積攢起來。聖誕節前一天,她把攢下來的銅板倒出來一分一分地數,共一塊八毛七,這點錢無法給丈夫買任何禮物。無奈中她含淚剪掉一頭秀髮,賣了20美元,再加上攢的錢,買了一條樸素的鏤刻著花紋的白金錶鏈,因為丈夫那塊心愛的金陀錶一直沒有錶鏈。她趕緊把鐵鉗燒熱,將亂亂的短髮燙成一綹綹小捲,心情忐忑地期待她打工的丈夫吉姆回家。吉姆回家後看到太太的一頭秀髮沒有了,恍惚好一會才從她的安慰中醒來,然後從舊大衣的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包。她打開一看,竟然是她曾在百老匯的一個櫥窗裡見過並羨慕得要死的全套梳子,沒有想到的是,這是吉姆用那塊舊的金陀錶換來的。她淚水迷濛地把握在手心裡的禮物攤在他面前——一條精美的錶鏈。陰差陽錯中,本來珍貴的東西都變成了無用的聖誕節禮物。

聖誕節年年都有,不知道這對夫妻第二年怎麼安排禮物,是不是會把錶鏈和梳子重新當掉?年復一年,在不斷的折騰中,雖然他們能收獲不老的愛情,但聖誕節也許會變成一種無形的包袱。作者也沒有續寫他們的故事,這為讀者們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

世上貧窮的人仍然很多。我們教堂所在的大街,總有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他們比那對為房租月月奔忙的夫妻還貧窮。哪怕是聖誕節來臨,他們壓根兒也不會奢求甚麼。他們每天一樣的心態,就是等待好心人的施捨和慈善機構的關心,只盼著有一些平常百姓餐桌上的飯食。我們教會隔三差五為他們預備早餐,為不在意牙齒衛生的他們預備牙刷牙膏,節日時當然也少不了一些愛心安排。

禮物似乎是與節日孿生的。聖誕節一年又一年,能收到別人的禮物當然開心,但是甚麼也沒收到,也不是甚麼真正大不了的事。世上的禮物,其情又能綿長多久,其物究竟價有幾何?過完聖誕節,常能在人家車庫門前出賣舊貨時買到一些包裝完整的聖誕節禮物,特別是在長者逝後的家庭物品甩賣中買到廉價的各樣精品,甚至是一些收藏很久的古物,我的心中就會生出感歎:世上禮物不過如此,物比人還「耐用」,物還會易主。

看著教會門前那些衣衫襤褸的流浪客們,在教會慶祝聖誕時,我想起多年前在一位親友家看到一本作者送給他們的書,書名已不記得了,卻仍記得其中的故事。作者多年如一日,給洛杉磯街頭的流浪者們送聖誕節禮物——福音,讓很多流浪者收到了特別的大禮包,就是永生。

聖誕節本身就與禮物有關,聖誕原來是聖者上帝的兒子主耶穌誕生為人。祂從天上來到世間,成為人的樣式,這是何等大的謙卑;祂上十字架替我們贖罪而死,這是何等大的犧牲;祂死後被埋葬,但第三天用復活戰勝了死亡,為信祂的人們預備永生,這是何等大的禮物。原來,祂降世就是把自己作為聖禮送給信靠祂的人們,這份厚禮裡包含著何等的大愛,何等的大能。這個禮物是至寶,卻是無價的。不管是大富翁,還是流浪者,上帝都分文不取,祂只在乎我們的心意。只要願意憑信心接受,那份大禮就預備在人們的心門前,等你打開心門。

我沒資格續寫《麥琪的禮物》,讀完它時,只願那對貧困潦倒的年輕夫妻,後來雙雙收到上帝的這份聖誕節禮物。那樣的話,他們又何必一年又一年為聖誕節禮物犯愁呢?從此其他再珍貴的禮物也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們能從此藉著讀經禱告和團契,有上帝差派的聖靈引領他們在愛裡相互勉勵,彼此包容,同甘共苦,再藉著感恩讚美,將自己的心作為聖誕節禮物獻給上帝。貧窮又何妨,如此來慶祝聖誕節豈不美哉?豈不找到了聖誕節的真義?但願故事外的人也如此!

(歡迎瀏覽作者網頁www.zhiqunqian.com)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012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0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