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溝通
蘇緋雲
為何感受不到愛?
不少父母很愛子女,但子女不知道;夫妻原本相愛,但對方感受不到,反倒整天吵吵鬧鬧。為什麼?因為溝通上出了問題。
我的大女兒曾說:「愛要溝通出來,必須做到三方面:要講,要做,要有適當態度。」中國人的父母在講方面最感困難。我常問一些四十歲以上的男人:「記憶中爸爸曾否抱著你們說:『我愛你』?」他們都搔搔頭皮講不出來;所以他們也很難抱著自己的孩子說:「我愛你。」即使做媽媽的也不常講,孩子聽到的多是責罵。如孩子練小提琴,一首歌有一百個音,孩子只錯了兩個,九十八個音都是對的;媽媽講的只是他錯的地方,說的盡是負面話,沒稱讚他那九十八個音都拉得很好。我們要學習創造宇宙者──上帝,怎樣表達祂對兒子的愛;主耶穌在世時,父神從天上大聲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三17)我們做父母的也應這樣,多對子女說:「我愛你。」
做的方面,父母通常為兒女付出很多。但如果父母從不講出來,孩子就不會了解父母的愛心。如一個女孩唸大學時,在學校住了一年就搬回家住;因那時她才懂得媽媽在她身上所作的一切;過去十八年沒感受到媽媽的愛,也不懂得享受媽媽的愛。
態度方面,我們中國人更要多多學習。很多時候不曉得用適當的態度來表達我們的愛。讓我們看看創造者告訴我們「愛的行動」該怎樣?聖經很多地方都教導我們怎樣去愛,其中一段是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4至8節:「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愛是恆久忍耐:「恆久」,不是一兩天的事;「忍耐」,我們中國的「忍」字最適合用來說明:一把刀插在心上。結了婚,多了一個人,彼此的生活習慣不同,要互相忍讓、適應;多了一個孩子,就要更多忍耐。愛就是要彼此承擔。
女兒晚歸,媽媽焦急擔心,等了整個晚上,不敢去睡,幾乎要報警了。十二點過後,女兒終於回來。門一開,媽媽一巴掌打過去,罵她為甚麼那麼遲回家。女兒把皮包一丟,「碰!」的一聲關上房門。媽媽愛女兒所以焦急,但她忘記了忍耐,於是愛的訊息就沒有傳遞出去。如果媽媽提醒自己要忍耐,先抱著女兒說:「看見你回來,我很高興!你知道媽媽剛才有多擔心?現在你平安回來,太好了!我很愛你呢!」女兒就感受到媽媽的愛。但不能停在這裡。
又有恩慈:「恩慈」不是作好好先生,任憑女兒晚歸,而是以適當的態度:「我可以怎樣幫助你?」讓女兒了解媽媽的愛和擔心,之後就要以積極的行動管教女兒。
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擁有造成嫉妒。須知我們愛的人,並不屬於我們。愛一個人就該事事為他的好處著想。若令對方感到不自由,有如金籠裡的小鳥,那就不是愛了。
「自誇」就是只有一點點,就把自己誇得很大。「張狂」是根本不懂,只是紙老虎,吹牛而已。科學家牛頓說:「我只好像一個小孩在海灘撿貝殼,有時撿到一個比較漂亮的;但學問就像前面的大海一樣。」他是那麼謙虛。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得很多。父母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父母的有限,很多事情不懂。有些父母以為自己是大人,不能認錯,否則沒尊嚴。須知尊嚴是贏來的,不是命令人家尊重你。我四歲時,老師冤枉了我,我是知道的。如果大人不認錯,孩子就更不尊重我們了。當我們講錯話、錯怪人時,就當道歉認錯,孩子反而更會尊重我們;也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才是正確的,於是他們有錯時就會更加容易承認。另外,我們不要一面承認錯誤,一面又將責任推卸給對方。譬如說:「你要是沒惹我,我就不會發脾氣!」這不是認錯,是責怪對方。
不作害羞的事:所謂「害羞的事」,大概有幾方面:第一是作錯了事,別人恥笑,公諸大眾。第二是所做的事,根本不能見天日,不敢公開。比如,男朋友對你說:「沒人會看見的,如果你愛我,就這樣做吧。」這就不是愛,那男朋友不知何謂愛,請你趕快跑開。第三是羞辱對方,這是父母容易犯的錯。譬如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在別人面前批評他。中國人常在別人面前教訓自己的孩子是不當的,應把他帶到沒有別人的地方,先了解情況,讓他有說話機會,然後再適當處理。
不求自己的益處:中國人有道「養子防老」;養孩子是為了自己年老的時候,他來養我們。這說法很功利,是求自己的益處。如果父母有這思想,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是愛他,是利用他。還有,很多時候做父母的有虛榮心,要藉孩子的成就,叫自己得到滿足,這是「求自己的益處」。做父母的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無條件的愛他們,這才是真愛。當然,孩子應孝敬父母;但父母不應為了自己的益處而愛孩子。
不輕易發怒:這是傳遞愛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是溝通發生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前我以為「不輕易發怒」是:小事不發怒,大事可發怒。其實原文沒有「輕易」之意,而是「愛不被激怒」,甚至不能因為你激怒我,我就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是完全自我中心,與「不求自己的益處」剛剛相反。事實上,發脾氣的人不管別人感受如何,只要感到不舒服就發脾氣,是完全自我。有些人發脾氣就大聲罵人,這有如調高家裡溫度,把對方熱死;另一種發脾氣是不講話,這有如調低家裡的溫度,把家人凍死。又有一種發脾氣是講個不停,一天到晚罵這個,嫌那個。有一種叫「直腸肚」,這種人發了脾氣,五分鐘十分鐘就沒事,肚裡舒服多了;可是吐得人家一頭一臉,他沒事,別人有事。
通常我們對外人不發脾氣,可是向家人就常發脾氣。譬如,今天上班,老闆無理取鬧,把你訓了一頓,你不敢向他發脾氣,怕他裁掉你;但回到家一肚子氣就向家人發。其實,你回到家應該為著家人而感謝上帝,可以抱著全家人說:「我看見你們好高興,今天在辦公室真辛苦呀!老闆不知怎的把我們痛罵一頓。現在看到你們,我就很快樂了!」孩子們一定說:「爸爸,別理他,我們都愛你。」如果實在氣得不得了,就到房間求主給你平安。聖靈所結的果子有「節制」,有時我們不懂如何禱告,聖靈會用說不出的嘆息,照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禱告,叫我們能節制自己。
不計算人的惡:不要數算別人以前做錯的事。如果常說:「你為甚麼總是那麼亂!」或說:「你從來都不幫我忙!」那「總是」、「從來」就是計算人的惡,對方聽了一定不服氣。所以這種話不應該講。
有時我們說的話,使對方誤會,或聽得不清楚。我們不應說:「你怎麼沒留心聽我講?」應說:「對不起,我剛才沒說清楚。」又譬如說:「你講得不清不楚。」應說:「對不起,我剛才沒聽清楚。」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對方就不會覺得不公平了。我們應習慣自己負責任,不要推卸給別人,這樣就減少很多問題。
跟孩子說話也是一樣,要彼此尊重,因為上帝造人是照著祂自己的形像造的,尊重人就是尊重上帝。聖經特別告訴我們,不要侮辱窮人,因為侮辱窮人,就是侮辱造他的主。不要欺負你以為容易欺負的人:就是孤兒、寡婦和寄居的,因天父整天看顧他們,必垂聽他們的呼求;因此,也不可以欺負小孩子。不計算人的惡和不羞辱人,都是尊重人的表現。
不喜歡不義:中文「義」字真有意思,羔羊在我上面,把我蓋住。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羔羊,信耶穌的人,上帝的義蓋在他身上,被稱為「義」;上帝把我們當作沒虧欠祂,達到祂的標準,這是很大的福氣!「義」就是不喜歡所有不合乎上帝標準的事,例如:不論少年、青年、未婚、已婚、老年人,不看色情的畫報、網頁和錄影帶,因這些是不義的事,都會損害愛的關係。
只喜歡真理:沒有真理就沒有愛。譬如孩子肚子痛,醫生診斷是盲腸炎,要動手術;但你很愛那孩子,心想:他已經很痛,醫生還要切他一刀,於是懇求醫生不要動手術,只給他吃止痛藥。過幾天盲腸會潰爛,也許就救不來了。所以如果沒照著真理去做,只是感情上的愛,會害了對方。愛必須完全遵從創造者告訴我們的真理,即使只依一半的真理也不是愛。正如車廠要你用汽油,你若用一半汽油一半汽水,行嗎?
讓我舉個例子:同性戀符合愛的真理嗎?聖經創世記第二章清楚告訴我們,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上帝造了亞當和夏娃,亞當看見夏娃就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上帝又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同性戀不是一男配一女,帶來的是傷害自己和他人。不是說這是我個人的事,沒傷害其他人;就算沒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傷害照上帝形像被造的你。性的功能是上帝設計的,是好的;但要放在指定的地方:一男一女的婚姻裡。我們要好好幫助孩子分辨是非,同性戀是錯誤的,上帝造的是Adam&Eve,不是 Adam&Steve。感謝主,祂雖恨惡罪惡,卻愛罪人,為罪人捨命。我們要學習分辨罪惡和罪人,恨惡罪惡,卻愛罪人。上帝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悔改。
從大學到社會,是一段很具決定性的時間,交甚麼朋友、做甚麼工作、跟誰結婚……等,都會影響一生。這段時期孩子須在耶穌基督的保護下,有真理的引導。更盼望孩子在未及大學年齡之前,就已經有耶穌基督的生命,能養成事事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的習慣,長住在主的愛中。
凡事包容:「包容」是給他一個屋頂。外面下雨,請他進來,給他遮蔽,保護他,接納他。大家個性、習慣不同,做事方式不一,在真理的範圍下互相包容、彼此接納。真理是大前提,而不是甚麼都接納。
凡事相信:彼此凡事信任,就是父母與子女、夫妻之間彼此信任。可惜,今天很多人常說謊、好隱瞞、愛猜疑……不能彼此信任。年輕人說:「爸媽不信任我,偷聽我的電話,偷看我的信和日記。」父母說:「我們要看看他們是些甚麼人,怕有人傷害你,欺騙你,都是為了愛護你,保護你。」聽來似乎雙方都說得有理,但其實是未能互相信任。
要別人信任你,先要表現出你是可以被信任的。青少年要取得父母信任,只要好好的做一年;在這一年,你出外依時回家,不叫家人擔心;答應做的事,全都做,這樣,漸漸養成習慣,父母看見你是可信任的,他們就信任你了。同樣,做父母的也要使子女信任自己。孩子小時,盡量跟他們在一起、留在家陪伴他們;可以帶他們同出去時,就全帶去,建立起孩子對你的信任。必須離開時,設法向他們解釋清楚,讓他們知道你走開一段時間,之後一定回來,信任你不會丟下他們。也讓他們知道你答允的都會做到,你會照顧他們,叫他們知道誰是可以相信的。家中成員要習慣出外留言,寫下聯絡資料,讓家人必要時可以找到你,這樣就能彼此信任了。
凡事盼望:從創造者而來的愛是有盼望的,不會絕望的,因祂是永恆的,是有生命的。也許,今天你的孩子出現了問題,但只要他肯跟你說話,還是有希望的。即使他已離家出走,在上帝裡面仍是有希望的,因為我們的天父是永存的,在祂無所不能,沒有難成的事。這孩子在生的一天,他都有希望,恆切為他禱告吧!懇求上帝讓他結交好的朋友,遇到一些可以幫助他的人。懇求天父說:「父呀,對不起,以前我不知道怎樣教孩子,求你赦免我;但我是愛他的,我知道你也愛他,你比我更愛他;求你賜給他遇到一些人帶他認識你。」只要你肯為孩子禱告,孩子仍有機會回轉,不要失望。恆切的禱告,求上帝指示你,給你智慧:是話語的表達有問題?是愛的行動有問題?或是態度上有問題?
婚姻遇到難處也是一樣。有些夫妻溝通的方法很可憐!例如妻子說:「你總是罵我!」丈夫說:「那你不是一樣嗎?你也常罵我!」兩個人就這樣愈罵愈糟糕。我們為甚麼不換個方式來溝通?不要生氣,以愛去處理問題;不要絕望,不講「一拍兩散」之類的話。記著:在上帝的愛裡永遠有希望。有對夫妻已到快要離婚的地步,後來二人都信了耶穌,發現各自有錯,於是都悔改,不再用以前的方法來溝通,改用上帝的方法──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謙卑自己,跟從真理。結果他們沒有離婚,相處得很好,開始關懷其他人的婚姻,也開始傳福音。
凡事忍耐:這跟前面說的「恆久忍耐」有點不同,前者比較靠近「忍」字的意思;後者則比較靠近「耐」字的意思,有耐力之意,就是在壓力下可以繼續下去。人有壓力是必然的,例如學業、工作、失業、經濟拮据、生病……等都會帶來壓力,創造者給我們的愛是有耐力的,有上帝所賜的愛,壓力可以把一家人壓得更親近,同心祈禱,彼此鼓勵來遵行真理。
愛是永不止息:耶穌基督的愛是永不止息的愛!讓我們把這短短的一段經文寫下來,掛在房間、客廳、起居室、廚房,甚至其他地方,提醒自己怎樣愛家人。可能沒有力量做到,請別氣餒,記著力量是從愛的源頭──上帝而來。上帝是大能者,祂的能力供應不盡;當我們對祂說:「我需要你,我要依靠你」,願意與愛的源頭接連,祂的能力就供應我們了。我們不要用燈芯般的愛來愛,因為有一天燈芯會能力耗盡;要插在愛的源頭上,才能永久有力。那麼,唯一的方法是「回家」,回歸生命的源頭──上帝,祂是愛的源頭。插了電,按上開關,我們就按部就班照著創造者的手冊──聖經的真理來做,使我們的家庭充滿愛。雖然,以前我們做得不對,但耶穌可以赦免。可能你說「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生氣。」好吧,立定心志,專心一意的遵從主耶穌的吩咐,信靠祂,依靠祂,時刻請祂供應力量,在言語行動前先禱告:「主耶穌,請你告訴我該說甚麼,不該說甚麼。賜我智慧,用你的話為準則,順從你真理的標準。不是照我的意見,乃是照你的意思。賜我你的平安喜樂,叫我跟從你愛的行動。感謝你,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如果你這樣堅持學習,兩個月不生氣,你和家人的溝通一定改善。兩個月之後,你會發現不但行得通,而且嘗到不生氣的甜美,也養成不發脾氣的習慣了。上帝是公義的,信靠祂吧!
愛的溝通所傳遞的是上帝的真理,每天與孩子一起讀聖經,讓上帝的真理提醒我們,讓上帝的大愛充滿我們的心,彼此勉勵,全家以上帝的真理為準繩,無論身在何方,耶穌基督都是我們的主,只有祂是權威,而不是以爸媽的話為權威。全家學習上帝的話,叫我們做一個更好的爸爸、更好的媽媽、更好的兒女、更好的兄弟姊妹。
(整理:余黃國凱、季霓)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30308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9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