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地球

何天擇

地球是萬物之靈人的家鄉,亦是其他生物棲息之處,所以要有適合於人類與生物生存的條件。地球上的生物依靠太陽供給光與熱能。根據霍氏(Herschel)估計,假若太陽突然熄滅,在三日內可能無一生物在地面上生存。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大氣中的份將會成為雨雪降落,後而結為冰霜遮蓋大地,非西伯利亞或喜馬拉雅山的巔峰所經歷者。地面溫度也將降至零下二百至三百度之間。地球距離太陽九千三百萬裡若距離過遠,我們會被凍死;若距離過近,我們又會被太陽所放射的紫外線灼死。地球二十四小時自轉一周,有白天有黑夜,有光有暗,可適合人的工作與休息。若地球沒有這樣的自轉,而好似月球繞地而行一般,則半面光明半面黑暗。黑暗的半面當然不適宜人的生存,因為植物沒有光合作用不能生長,動物又依靠植物為食料而生存;永是光的半面,植物亦會被太陽所灼焦。地球的直徑八千英里,若地球過大,氧氣與水增加,整個地面可能被水淹沒。若地球過小則大氣中較輕的氣體會向太空逸散,只剩下如二氧化碳等較重的氣體。據華氏(Wallace)推測,若地球的大小增加或減少十分之一,生命在地球上便無可能。地球自轉的軸線與它繞日運動的軌道有二三點五度「不自然」的傾斜角。但這「不自然」的傾斜角使地球溫帶區內發生四季不同的節令,且增加可供耕種與居住的面積一倍之多。地球距離月球二十四萬英里。據前紐約科學院院長摩氏(A. C. Morrison)說,若這距離為五萬英里,則潮水會使整個世界五洲的平地每日淹沒二次!月球與日球的重力作用不但造成海中的潮浪(這潮浪對深水生物極為重要,乃是補充氧氣之用)且亦促使大氣飛動。地球的周圍由五種不同的大氣圈所包圍著,可以抵禦由太空放射而來有害的宇宙線(cosmis ray)在未撞擊地面之前焚毀。大氣中所包含的水蒸汽據估計有五千萬噸。這蒸汽白天吸收太陽的熱,夜間凝結為露水慢慢釋放熱能。否則不論日間如何酷熱,夜間地面溫度可能降至零下三十至四十度之間,又不適宜於人的生活。空氣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氣,乃是生物呼吸作用的廢物,但亦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須的原料,這樣不致空氣中二氧化碳氣積蓄過多有害人的健康,比例不變永保平衡,即所謂「碳迴圈」。同樣,氮素在土中的硝酸鹽被植物所吸收成為植物的蛋白質成份,植物的蛋白質由動物消化成為動物的蛋白質。當動物死後經細菌分解,氮素又複成為硝酸鹽,作為植物的原料。如此氮素在自然界中可以迴圈不歇,來源不致枯竭,叫做「氮迴圈」。此外,氧、氫、磷等元素都有迴圈作用,使自然環境可以自我更生,平衡經久不變,否則生物的生存便會很快受到威脅了。又組成自然界的許多化學元素都是有毒的,如氯、磷、鉀、鈉等,但在自然界中它們乃與其他元素化合而存在,成為不但無害反是常為有益的物質。例如在自然界中氯氣若如氧氣之能自由流通,則地球上的生物都會被毒死了,但在自然界中卻與鈉化合化成為有用的食鹽。許多動植物生活在水中,如若水照著一切物體熱脹冷縮的常律,則水凍結成冰時,水中的生物都會死滅了;但水冷到攝氏四度結冰時,水不但不再縮小,反而膨脹起來,比重減輕浮在水面,使水中的生物得以存活。

思念神創造萬物的奧秘於萬一便不得不令我們「受造之物」俯首敬拜。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507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9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