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善-聖潔感

遠志明

真,行出來就是善。

得了真理,也必得善,因為真理的品性就是善。同樣,那失了超愈感的「真」,也就失了聖潔。

聖善的果

聖潔是真理的光環,正像污穢是邪僻的陰影。世上有萬千自稱真理的,有多少結出了聖潔的果實呢?馬克思主義結出了甚麼果子?霍梅尼結出了甚麼果子?資本主義結出了善的果子嗎?當今世界的善又在哪裡呢?

凡結果不聖潔的,就是假「真理」。思想偉人們默認人間沒有真理,確是深思熟慮的卓見。

耶穌是聖潔的。正如歌德所說: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人達到耶穌那樣的道德高峰。耶穌來自天上,祂的靈永在天。

那麼,有誰敢自稱耶穌的信仰者,卻不認真追求聖潔呢?有誰敢自稱得了基督真理,卻依然容忍自己不潔淨的心呢?有誰敢只開漂亮的花,卻不思結果呢?

當然有人敢!不過卻要像那無花果樹,被主耶穌砍下來了。(路加福音十三章)

藉著基督

行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本乎人性。然而:「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且萬事都能。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羅馬書七章25節;約翰福音十三章6節)

「藉著祂」是甚麼意思呢?不是藉著呼喊祂的名,有許多假冒為善的,也會呼喊主的名,像美國的大衛教、性虐待兒童的神父和騙錢的傳道人。耶穌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祢的名傳道,奉祢的名趕鬼,奉祢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耶穌再三懇切地勸誡:「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所以,「藉著耶穌」,不是等於呼叫主名,乃是藉著主所傳的真道,結出聖潔的果實,把得救的根基安在磐石上。(馬太福音廿五章11、12節;廿四章4、5節;七章21~23節;路加福音六章46~48節)

折扣藉口

然而不幸的是,耶穌的警誡屢屢成真。我們常是熱衷於耶穌之名的浮面功夫,卻少揣摩效法主的聖潔之實。讓我們再看看耶穌的話和我們今天的反應。

耶穌說,不要再犯罪;我們卻說,軟弱難免啊,好在天上有一位中保。耶穌說,不要動怒,不要恨人,要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我們卻有多少的糾紛爭鬥?耶穌說,你們要像天父一樣完全;我們心裡卻在說,這標準太高了。耶穌說,不要侍奉兩個主,要積儹財富在天上;我們卻在地上積財,說是為了生活、後代和養老。耶穌說,不要為吃喝思慮,不要為明天擔心;我們卻想,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這怎麼行得通?耶穌說不要論斷人;我們卻常常指摘別人的不是。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我們卻習慣於隨大流,走大路。耶穌警誡說,聽了道去行的,房子才不倒塌;我們卻只偏重因信稱義的承諾。耶穌稱讚百夫長的信心,且說在神凡事都能;我們卻習慣了沒有神蹟的現代信仰。耶穌沒有枕頭的地方;我們怎麼能不賺錢買座房子呢?耶穌說,跟從祂,就要恨(這裡包含著強烈的真理性,即兩個世界的不相容,可遺憾的是,中文翻譯時將「恨」字改成「愛我勝過愛……」,即「少愛」)世俗的一切;我們卻既愛耶穌,也愛世界。耶穌說,你們要學我的樣式,負我的軛;我們卻覺得學不來,負不動。耶穌要我們變賣一切,來換天國的珍寶;我們卻說,感謝神,這珍寶可以白白地得來。耶穌叫年輕的富人將財富分給窮人;我們卻說,這只是個特例和試探。耶穌說,跟從祂,就要捨己;我們卻精於自保自養之術,說是為了更好地跟從祂。耶穌說,最小的將是最大的;我們卻喜歡現在做大的。耶穌說,芥菜種大小的信心,就可以移山填海;我們卻想,這是比喻。耶穌說,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我們卻不能不留一些愛給自己和俗世。耶穌說,要把善事做到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我們卻說,得救不在乎行甚麼。耶穌說,你們不屬於世界,我們卻樂得與世界水乳交融,同享豐裕。

唉,耶穌再三明說的標準,今天幾乎都被人以各種藉口打了折扣,或藉片言隻字,斷章取義,或用其他的教義解說;實在不能,就用時代處境等外在條件的變化來搪塞。

如此一來,耶穌用生命從天上送下來的真道,還有多少存在我們心裡呢?

的確,神的道是太聖潔了,以致世人又恨、又怕、又敬。然而,我們若做不到,就說做不到好了,神是善解人意的,會加添力量給我們,只是切不可自以為聰明(其實是中了撒但的詭計),將真道的標準降低。豈不知失了聖潔的心,就是失了信仰,神就不悅納了嗎?

人不能一時成聖,只要有一顆聖潔的心,就是有信了。「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二5)這樣的人,便能有善。在這個罪人的世界裡,聖潔感多麼難能可貴啊!就像沙裡的黃金,泥裡的珍珠。它使人清高而不自鳴,行善而不自知,喜樂而不自得,慈悲而不自懷,參透萬事而不自是。而沒有聖潔感的人,在神面前,心必虛,信必小,望必衰。

(十字架的情愫之七)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404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8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