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捨己
雷鳴
我們有罪冤不冤?
人被生下來沒得選,生下來就有罪,豈不是挺冤啊?那麼,到底為何我們生而有罪呢?
我們知道上帝就是真理(參約翰福音14:6,17:17;約翰一書5:7),當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當人不以上帝為中心的時候,也就是偏離真理了。希伯來原文中,罪的定義主要是「偏離正道」的意思。有人追問:上帝只處理亞當夏娃兩個人怎麼樣?這樣既能解決罪的問題,又不牽連他們的後代——我們人類。答案是不可能,因為:
一是罪的代表性。亞當是人類的代表,是上帝的最高創造,本無病、無老、無悲、無死,他的失敗就代表著全人類的失敗。所有人都是他的子孫,他代表人類做出一個選擇:離開上帝,以自己為上帝。因此,每一個亞當子孫一出生就會擁有一個特質:自我中心,因為每個人都是由亞當而出的。
二是罪的牽連性。我們都是由罪人亞當而生,所以難逃罪性,這就是為何大衛王會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
我們受苦冤不冤?
罪的集中表現就是人人都自我中心,因為自我中心的本質就是以自己為上帝,自己作主。若認為自己最重要,就會表現為只顧自己、滿足自己,自我利益高於他人,這就叫自私,像亞當自己也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卻把責任推卸給妻子夏娃一樣(參創世記3:12)。
有了自我中心,若覺得自己比他人優秀,比別人強,高人一等,就產生了驕傲,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和嫉妒。嫉妒若異常強烈,甚至會出現傷害,就像亞當的大兒子該隱因此而殺害弟弟亞伯一樣(參創世記4:8)。自我中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一一舉例,所有這一切都是源自亞當舊有的性情和習慣。
自我就是地獄的大門,是罪惡潘多拉的盒子,是人類罪性問題的集中表現。人性所有的陰暗面都可以在自我上找到答案,而這些陰暗面又無一例外會衍生罪惡,從而造成各種苦難:人際關係的冷淡、婚姻關係的艱難、親子關係的衝突、工作關係的緊張等等,甚至在教會裡也因著人的堅持而出現紛爭和分裂。
越自我的人,面對苦難會越痛苦。因為越自我,就會對痛苦越敏感,不願自己受傷,也受不起傷,更不容易饒恕,從而更加痛苦。所以從某個層面上來說,人的自我程度和罪的程度大致成正比,也與由此帶來的痛苦大致成正比。
人類受苦往往不是因為上帝的懲罰,而是因為自食惡果之故(罪帶來的苦果)。從這個角度而言,人類受苦冤不冤?或許就個人而言有冤枉的,因為會受他人罪惡的牽連;但從整體而言,一點都不冤枉,因為人人都在罪惡的大染缸中彼此傷害,只是有的人受傷害多些,有的人受傷害少些罷了。
自我的罪是何等可怕,它不但帶來罪惡,帶來苦難,也帶來死亡。「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23)罪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從罪來又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參羅馬書5:12)。上帝用死來阻止罪惡,但死卻無法勝過罪惡。滅絕人類,重新造新人類又能怎樣?一代代死,一代代生,一代代仍活在罪中,於是主耶穌選擇為我們受死、復活,帶領我們勝過罪惡、超越死亡。
上帝奇妙的救贖
人既是上帝按照自己尊貴的形像所造,又蒙上帝所愛,祂怎能忍心人在罪中永死?身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兒女?上帝更是如此,祂對我們的愛遠勝過地上父母對兒女之愛(參馬太福音7:11)。以賽亞書四十九章15至16節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
所以上帝選擇甘心樂意將祂的獨生愛子賜給我們,為我們受盡屈辱,掛在十字架上,代我們受死,且還是在我們與祂為敵、為仇、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參羅馬書5:8)。
然而,即便人的罪藉著耶穌的寶血得以洗淨了,可是慈愛的上帝既不把人的自由意志收回,又不願意滅絕人類,人偏偏又自我中心,必然還會活在罪中,那如何解決呢?感謝主!祂的智慧無法測度(參以賽亞書40:28)。上帝先藉著聖靈將我們重生(參約翰福音3:7;彼得前書1:23),人只要憑信心相信主耶穌,就會有聖靈與其同在(參以弗所書1:13;使徒行傳2:17;約翰福音14:17),聖靈不斷幫助我們遵循主耶穌捨己的命令,只有捨己才會從根本上對付我們的自我中心,這樣才能真正徹底地斷絕罪惡的溫床。加拉太書五章24至25節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
我們跟隨主不是要把別人釘十字架,不是挑剔別人的毛病,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對付的也是自己,就是我們的自我中心。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與那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以弗所書6:12),但更大的爭戰卻常常是勝過自己。當我們勝過自己之時,才是真正的得勝,基督的能力也將會在我們身上全面彰顯。捨己背十字架是一個倚靠聖靈對付老我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死去也是不斷成聖的過程,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80704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7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