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
方華
更難得的是過程中學習了很多東西。
日前某一天老二放學回家,告訴我學校的圖書館負責人特別向她提起這本書,於是老二告訴這老師:「製作這本書的人我是認識的。」
我半開玩笑嗔怪她:「甚麼?認識?你為甚麼不告訴他是你爸爸媽媽作的?」
老二當然覺得我匪夷所思,哪有人這樣乘機吹噓的。我向她爸爸投訴,這孩子不肯認我們呢。老二故意抬槓:「你就當我是三次不認耶穌吧。」
我抱怨:「耶穌可以接納你不認祂,我可不接納你不認我。」
跟孩子耍花槍是一種遊戲,不過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聖經記載跟隨耶穌三年之久的門徒彼得,在耶穌被捕受審的時間,三次否認認識耶穌。不過他馬上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因此痛哭。耶穌復活以後,不但寬恕接納他,還給予他很重要的使命。
對於反臉不認人的人,我們總是鄙視的,不過,滿話易說,當我們自己落在不利的環境中,隨時會受牽連的時候,是否會表現得更好,實在很難說。恐懼不但叫人出賣朋友,連自己的人格也出賣了。那些經歷過迫害、經歷過政治運動的人,一定明白這恐懼的威力。
耶穌深深明瞭人的軟弱無能,所以祂接納犯錯的人,只要他肯悔過。這一點說來簡單,但細心想想,實在是叫人難以置信的。一個人在危急時不肯認你,你的反應自然也是不要認他,這是最起碼的報復。背叛和出賣是人際關係的致命傷,很難復原。但是耶穌卻真的接納了懊悔回頭的彼得,還委以重任。這個心腸,平凡人真的難以理解,只有訝異讚歎。難怪那些經歷過這種接納的人,日後會全然為耶穌擺上自己的生命。
聖經又說:「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希伯來書十二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了一而再被人得罪,就會生出成見,或者是懷恨,而解恨的方法,原來是思想耶穌的榜樣。也許為人父母的會更易理解,子女成長過程中會遇上很多叫人失望、傷心的事,但是父母仍然一再重新接納子女,因為他們愛子女。而從耶穌的榜樣,我們也可以明白真正的愛是那樣恆久。
如果要嚴肅起來,我對老二就該這樣說:「本來我不能接納你不認我,不過根據耶穌的榜樣,你不認我,我還是會認你的。」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209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8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