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避免和處理人際衝突

莫世淳

人人都會有怒氣,生氣不一定都是犯罪。如果我們看見罪惡卻不生氣,反倒是對真理的認識有問題了。聖經記載主耶穌在世時,曾對那些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與文士很生氣,多次責備他們有禍了。主發的是指責罪的義怒。當然,我們對怒氣要注意把握,「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不要讓怒氣變成一種苦毒,損人害己。不小心處理怒氣,很容易起衝突,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盡力與人和睦是聖經對我們的要求:「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8)做到和睦,其中有一點就是要學習饒恕:「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19:11)別人的態度和反應我們不能控制,但至少我們自己要學習順服聖經的教導,不要受對方的影響。「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弗4:31)原諒別人不單可以免去衝突,更是使自己從苦毒怨恨中被釋放出來,在神面前保持平靜無愧的良心,討主喜悅。「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133:1)

引發怒氣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兩種:內在的與外來的。有些人自我形象很低,常覺得別人瞧不起他,因此容易心情緊張,神經衰弱,對別人的話語很敏感,常以為別人在批評他,於是就容易發怒而與別人有衝突,這是內在的因素。外來的因素就是有時候,某些人做的事實在容易惹人生氣,引起衝突。不管哪種原因引起的怒氣和衝突,都需要盡量避免。以下是一些建議:

1.彼此扶持

人有不同的個性、喜好、處事方式。做事快的人嫌做事慢的人沒有效率;做事慢的人嫌做事快的人太衝動,顧不到細節。兩不相讓時便容易起衝突。要與人和睦就要學習欣賞對方,互相以長補短,做事快的人要欣賞做事慢的人的仔細;做事慢的人要欣賞做事快的人的速度,互相合作便不會有衝突,反而事情會做得又快又好。因為自己做不到的對方補上了。「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律法的總綱就是愛,除了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神之外,還要愛人如己。主耶穌要門徒們彼此相愛,像祂愛他們一樣,為他們洗腳,為他們死。我們要效法主就要謙卑自己,為能與別人一同服事主而感恩。

2.自我反省

我曾認識一個人,他覺得自己很屬靈,要求禱告會由他負責主持,他規定每個人要照他說的方式禱告,否則禱告就會沒有能力。但是聖經沒有說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結果,他很不高興,覺得人不聽他的話就是不尊重他。最後,他不單不來禱告會,乾脆就離開了教會。這人就是因為不會反省自己所作的合不合真理,才會覺得別人不尊重他。這樣固執的人就容易與人起衝突。希望我們都先看到自己的盲點。一個會凡事先自我反省的人不單會少與人衝突,還會感謝別人對自己的提醒。主耶穌曾嚴厲責備過法利賽人:「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3,5)

3.無歪企圖

有人與別人交往,甚至來教會也是另有企圖,不是全心來敬拜主,也不是真心的關懷別人。曾有這樣一個人,他來到教會很熱情,很快就與弟兄姊妹有親切的交往。幾個月後,他與幾個經濟環境比較好的弟兄姊妹提到他在做買賣股票的生意。他說,有一個剛上市的公司,前途光明,但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一股的買價很低,很值得現在就買。他自己也買了好些股份。有幾位相信他的話,也跟著他買了。後來才發覺這間公司根本做不起來,投資的錢損失了。於是那幾位買了股票的人與他發生衝突,他也無話可說,終於離開了教會。基督徒千萬不能在教會做買賣,談生意,免得神的殿被污穢了,也破壞了弟兄姊妹之間的和睦。

主耶穌很重視聖殿的聖潔,曾把一切在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太21:12-13)「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4:8)願意我們到神的面前,都有清潔的心,不要心懷兩意。

4.說話合宜

我們要先停下來想想:對方是否無心之失?所以若要避免衝突,與人和睦,秘訣就在為對方著想,從他的角度看事情。留心聽他的話,不單用耳聽,也要用心聽,聽他心裡的感受,然後才用簡短適當的話語回應。不要講太多,不要講太快。「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

曾聽說有一姊妹受了傳福音訓練,很熱心去醫院向病人傳福音,卻被病人家屬趕走。原來她一開口便問病人:「若你今晚離開世界,你有把握上天堂嗎?」病人的家屬十分反感,怕病人聽了不開心,於是趕她走。

前幾天一位朋友叫我去她家教她讀聖經,希望藉這機會讓她母親在旁邊多多少少可聽到一些福音,因為她的母親很頑固,又因她母親的大女兒與一個媳婦都是基督徒,卻都因患癌症先後去世,所以她對基督教很反感,曾經有人向她傳福音,她都把人趕走了。

當天我帶了聖經去她們家,我不知道當如何做,只是請了牧師與幾位朋友為這位老人家禱告,也為我禱告,求主給我智慧。我進去時,剛好我的朋友在廚房洗碗,於是我便在餐桌與她母親聊天,我告訴她我中風生病的見證,當時,醫生不能給我希望,因為我的中風損傷了我的記憶力和情緒,使我忘記事情,又常有恐懼感,這種中風沒藥吃,沒復健。醫生甚至提議家人送我去精神病院,讓專業人士照顧我,因為家人不可能24小時陪著我。那時我很痛苦,禱告求死,因為對基督徒而言,死只不過是移民,移到天上與主同在好得無比,不用在地上受苦。我順便帶出一句,我很羨慕她的大女兒已經在天上享受主賜的無比的喜樂。但神沒有讓我走,卻把我留在這邊。她聽了之後居然冒出一句話說:「大概妳的使命還未有完成。」感謝主,賜我適當的話與她交談,使她沒有趕我走,反而有點想開了。所以「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25:11)「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5.彼此尊重

神給人的恩賜各有不同。有些比較明顯,就如:先知講道,音樂敬拜,聖經教導,教會行政等,也有人們不起眼的恩賜,就如為人代禱,帶領兒童,清潔打掃等。有明顯恩賜的人若不謙卑便很容易看不起恩賜不起眼的人,要別人凡事聽他的,這就容易引起衝突。保羅在這方面給了我們很多的提醒與教導:「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12:16)保羅教導信徒:「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12:3-5)保羅特別強調:「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3-25)保羅提醒信徒:「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3-4)若我們能謙卑自己,為自己與別人各有不同的恩賜感恩,我們就會互相配搭做主工,沒有衝突而能和睦共處了。

6.互相接納

有人主張敬拜要唱傳統詩歌,認為傳統詩歌內容豐富,神學基礎健全,使人一面敬拜神,一面也學到真理。有人卻主張敬拜要唱比較新的讚美詩歌,音韻好,字句明瞭簡單,容易上口,容易背誦。其實兩樣都好,可以替換使用,使我們的敬拜更多姿多彩。因為敬拜最重要的是內心有沒有真的敬畏神,否則就不蒙神的悅納。「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4)除了對真理要執著堅守之外,其他事項不要太固執,以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7.力求客觀

我有兩個小孫子,一個七歲多,一個四歲。有一次,他們在玩,我在廚房。忽然聽到小的大哭,他來投訴哥哥打他。我問大的有沒有打弟弟,他猶猶豫豫,講得含含糊糊。我很生氣,他不能欺負弟弟,於是罰他站五分鐘,他也站在牆角哭。等時間到了,他也比較平靜下來。我再問他打弟弟對不對?他承認不對,但他跟著告訴我是弟弟先用一台小汽車扔到他頭上,很痛,所以他才打回去。我很後悔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便生氣地錯罰了他。於是我向他道歉,也要他們兩兄弟彼此道歉。但願我們肢體之間遇事在下判斷之前,先在神的面前,察清事情的真相,免得火上加油,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8.坦誠相待

以弗所書第四章15節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講誠實話一定要出於愛心,不是惡意的批評,也不是幸災樂禍的挖苦,而是用誠懇的態度向對方直接表達你的感覺。特別是夫妻之間,可以表達說:「我很生氣,很害怕,很不滿……」等等。太多時候我們只是報告事情卻沒有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感覺表達出來。我建議夫妻每天一起禱告,把心事藉著禱告講出來。這樣,心中的擔子可以放鬆,也使夫妻在尋求神的旨意上一起同心。還有,要問兒女有沒有代禱的事項,也就可以因此知道他們實際的需要了。

有一位太太說她以前一直以為她很幸運,因為丈夫很少與她吵架,幾乎凡事都同意。但經過丈夫婚外情的事件之後,她才知道他們相處的方式很不健康。現在他們雖然有較多不同的意見,但因為他們願意向對方坦白自己的思想,這樣反而幫助他們多了解對方,多接納對方,相處得更和諧。

9.承擔責任

人與人不能和睦有時候是因為人不肯承擔責任,卻怪罪別人。有一個人向他的一對夫妻朋友借錢應急幾個月,妻子問丈夫可不可以借,丈夫正在忙,隨口一句說:「我在忙,妳信得過他就借吧。」沒想到一年過後那人仍然沒有還錢。這對夫妻開始彼此埋怨,起了衝突。丈夫埋怨太太借錢給那個人,太太反駁說是丈夫允許的。兩人鬧得很不愉快。其實兩人都有錯,都有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因為他們事先沒有仔細地考慮商量,事後又互相怪罪對方,於是就有衝突。其實他們應當學習彼此饒恕,也要饒恕欠債的人,就算是付錢學了一個幫助人要有智慧的功課吧。以弗所書第四章32節說:「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願意饒恕人,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便不會容易起衝突,而能和睦相處了。願神幫助我們做一個有智慧,有度量,凡事謝恩的人。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704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7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