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有水就有生命吗?

吴宣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着安地威廉斯(Andy Williams)的名曲《月里之河》(Moon River);歌词说:“月里之河,总有一天我要风风光光地横渡妳那阔逾盈哩的河床……”,今天竟变成事实。一九九八年三月五日,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在北加州山景城艾玛士研究中心(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宣布:月球两极有大量存水。晓士顿的约翰太空中心(John Space Center)也证实了这项消息。

月球两极的巨额冰层,可以维持人类生存一段很长的时期,而且可被电解为氢与氧;这两种是未来移民外太空器材所需的重要燃料。此项发现,远远超过纯靠光谱图片来分析的层面,它是通过太空探勘仪在较近距离发出讯号所收回的资料来达成的。

既然人体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分子,那麽月球有水,月球上有生命,就是很合逻辑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否则在一九六九年当美国太空人从月球带回的石头和泥土里就能找到微生物。

引人思索的是:生命是甚麽?构成生命的所需又是甚麽?在地球上,生命是由有机体──如炭水化合物丶氨基酸甘,以及遗存物资──如核甘酸丶脱氧核糖核酸(DNA)所形成的。进化论者相信,如有足够时间(时机),以及一切所需的元素,进化过程就能进行,最後“生命”便会突然出现。

可是谈何容易,首先,是谁决定,水丶有机物丶遗存因子等等,是必需的呢?换言之,是谁定下“产生生命”的规格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即今天牛奶都要经过的Pasteurization过程的那一位科学家)说:“生命必须由生命产生”或“生命要从生命而来”。除非原先有生命存在,生命不会也不能从无变有。他的意思是,生命之所以继续存在,取决於曾有第一个生命存在。是的,第一个生命是关键;这点到今天已有明证。在制造罐头的过程中,要用高温高压来处理食物,使食物中所有的微生物和一切生命形式都被毁灭,然後将处理过的食物放进罐中,小心封闭储存。罐头食品便不会变坏,且在数月甚至数年後,仍保存营养价值。罐内不会有微生物突然出现,因为在它里面并没有任何生命形式存在。(所以不要买跌凹了的罐头,因为可能漏气。微生物一进罐内便繁殖,罐内食物便要变坏。)

小孩子的生命由父母而来,父母的生命又从他们的父母而来,一直往上推,直至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而亚当是上帝照着祂的形象造的。但上帝(生命的源头),是谁造出来的呢?焦点是第一个生命。连科学家在内,没有人知道生命的第一因何在。人类尝试用各式各样的推论,包括所谓“复合(多元)生命形态必然由单元生命形态演变而来”,然而他们却并不确知“单元或简单”的含义。首先,生命从来不简单。细胞学专家会毫不置疑地肯定,一个单细胞其实并不简单,而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十分有限。如果我们能够彻底明白细胞,那麽一切疾病便都有治愈之法了。

圣经可能是众多谘询的最後凭倚。圣经是上帝(创造者)的启示。圣经明说,上帝是创造者。祂用了六天创造天地万物与其上的科学定律。〔创造的次序对宇宙的存活有莫大的关系,例如第四日创造天体与我们的太阳和月亮,第三日创造万有引力,即地心吸力(水向下流),是天体运行所需的张力,次序不能颠倒。〕圣经的上帝,与人手所造的神祗大大不同,圣经说,人是上帝所创造的。在约翰福音一章开始即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正因生命在上帝里头,上帝就能做创造者,能赋予生命,把生命给予亚当。令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头痛不已的生命第一因的问题,对他们来说仍是个谜。但圣经却明说,上帝是生命的第一因;只有祂能创造生命。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给生命上帝?当以色列先圣摩西问上帝的名字时,上帝告诉他:“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that I am)”。这答案蕴藏着无穷绝对的权能,使领悟个中意义的人,顿生敬畏的心。我们出世时,大脑平均有有一千亿脑细胞(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不会分裂,意思是我们不会越来越聪明。倘若今日我们连眼见的东西都不能完全明白(科学性的),试问我们又怎能明白生命第一因?人类的智慧其实并不可恃。我们需要上帝的启示。上帝的启示在圣经中明白清楚的说:除了今生,我们还可得永生。要接上永生的源头,就必需接受耶稣基督,因为“生命在祂里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万物是藉着祂造的……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耶稣就是这“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要知圣经所载是否真实,可分两个步骤进行。其一:凭信心接受上帝和圣经。其二:在你生活的经历中体验上帝。单靠知识并不足够。熟悉圣经也未必如愿。你必须接受耶稣基督,回归上帝,与上帝和好。当你渐与上帝关系密切後,你便会自然而然地体验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为。(以上经文请参出埃及记三14;约翰福音一1至14)

(萧马毓华译)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19980606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434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