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馬先生的感歎

頌恩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短視頻,人稱「馬爺」的馬未都先生有一番感慨:「人的心態會隨時間有明顯的改變,特別是過了50歲的坎後,每過十年,都會加深悲哀的感覺。這世上甚麼也不比年歲值錢,如果能讓我回到過去,我願意喪失所有。可是沒有用,人就是年輕值錢,其他的都不值錢。甚麼社會地位、財產,到時候就是一個零。」

馬未都是何許人也?從百度上搜一下,就知道他也算得上是名人,有京城「收藏第一家」的美譽,曾創建國內第一家民營博物館;同時,他還是一位作家。按理說,一個人有出人頭地的身分、地位和財富,內心應該有滿足,一生也算沒白過;但是年近70歲的馬先生,終於認識到世上一切的短暫和虛無,那些東西都不能使人產生內心真正的平安。

聖經記載了兩位古代偉人在晚年的感歎,值得世人反思。

一位是三千多年前以色列人的領袖、先知摩西。在領以色列民族從寄居為奴的埃及出來後40年的曠野路上,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情景,晚年作詩感歎道:「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10)他在詩中勸導人們,只有上帝是超越時間,從亙古到永遠,所以人的終極盼望在於上帝,人最好的歸宿是以上帝作為我們世世代代的居所,與上帝永遠同在。積極的人生可以從認清人生苦短無常的事實開始,將視線從人轉移到上帝身上,謙卑祈求祂的憐憫,靠著祂的恩典過一個有智慧、喜樂、榮美的一生。

另一位是以色列全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他擁有權力、地位、財富和女人,按世俗的觀念,他應該是世界上最快樂和最滿足的人;然而他晚年在上帝面前反省時,醒悟到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傳道書1:2)。一個人所追求的如果只是世上的好處和個人的慾望,想從短暫的生命享受中去尋找滿足,註定會失敗。上帝早已把永生放在人的心裡(參傳道書3:11),世上短暫的一切,自然都無法真正滿足人內心對永生的渴求。所羅門王留給後人的忠告是:「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12:1)

馬先生也好,我們也好,但願能從摩西和所羅門王的話中得到啟示。不僅看見人生的虛空,更是以此為契機,謙卑尋求和認識那位創造宇宙萬物和生命的獨一真神,得著上帝所賜生命的平安、滿足和盼望!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401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4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