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憂鬱、自殺的省思──一個臨床心理醫生的感悟

吳彩雲

憂鬱和自殺是當今世界熱門話題,像傳染病一樣,在人群中蔓延。人們不禁要問,這世界怎麼了?它似乎與貧窮無關,因今天在環境富庶的人群中,憂鬱和自殺似乎更多。我從事臨床心理學五十多年,對憂鬱、自殺的個案仍有不少疑團。自從認識了耶穌基督,學習聖經以後,心裡才有些感悟,並找到解開這迷團的新希望。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憂鬱

今天憂鬱的發生率不斷攀升,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當今世代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某個階段出現過抑鬱。

心理學把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分為兩類:1.積極的情緒:如樂觀、開朗、輕鬆、愉快、寧靜、舒暢、安全感、滿足感等,都可促進心身健康。2.消極的情緒:如緊張、焦慮、憤怒、恐懼、悲觀、自卑、自責、絕望、空虛、孤寂、嫉妒等,經常會引發抑鬱。醫學上按抑鬱程度和性質分為:憂鬱心境、抑鬱狀態、憂鬱症(心因性、內因性),後者嚴重時會導致自殺。

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神學家等都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憂鬱發生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人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失望)是產生憂鬱和自殺的主要原因;但哲學家、神學家舉出,柯達創辦人伊斯曼在77歲舉槍自殺身亡的遺言中寫道:「我已得到了我所想要的,還等甚麼呢?」欲望的滿足有時會導致絕望,這可能與人們用盡畢生精力付出極大代價後,所得到的卻是幻滅和虛空有關。這是一般仍在追逐名利的人難以理解的。

醫學和心理學中儘管有不同學派和理論,來解釋和治療憂鬱,而大多是從人的「自我」及其環境中找原因。但人無能力改變自己,就像不能抓自己的頭髮離地一樣;只有對生命的起源、本質、歸屬及上帝的創造、苦難的形成、上帝的救贖等有一定認識後,才能從更高的層次和源頭來認識憂鬱的成因,及找出對策。

早在數千年前,聖經就載有「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一18)的教誨。聖經對憂鬱的記載和描述篇幅頗多,讀後叫我豁然開朗,驚訝不已。在世上找不到的答案,上帝卻早已說得明明白白。

1.產生憂鬱的心理原因

快樂與憂鬱是對應的情緒,人能否始終保持快樂,抵禦抑鬱呢?

1998年有三位頂尖的美國心理學家,探討快樂是怎麼回事,研究結果:財富、學歷與青春對快樂的幫助不大;而宗教信仰與親情、友誼似乎才是快樂的敲門磚。

神學家認為,人類憂鬱的原因不是生理上的疲乏或欠缺;而是上帝在造人時把對信仰的渴望放在人的裡面,催促與上帝交往。這一種渴望──心裡那種缺欠的感覺,除上帝以外,沒有任何東西能填滿。人人都有對信仰的渴望,只是信仰對象不同而已。生活中,我們見有不少人遇險時,會情不自禁地呼喊:「神啊,快救救我吧!」人有尋求信仰和依託的本能,以對抗生存的壓力。這種欲望不能在物質世界裡得到滿足;因為物質世界裡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失望和絕望必應運而生。

縱觀當今世界,有越來越多的爭競、欺詐、暴力、天災人禍,正如聖經上所說:「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摩太後書三1至5)抑鬱情緒因應增多,絕不稀奇。

2.苦難叫人憂鬱

現代醫學對抑鬱的治療,除了重性憂鬱症,抗憂鬱藥會起顯著的緩解外,對其餘的憂鬱現象,收效甚微。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聖經是上帝的啟示,集真理、教導、哲學、神學、靈學、世界觀、倫理觀、道德觀、人生觀於一體。對人的心靈能產生全方位、強有力的影響。

抑鬱情緒通常是由苦難所起,對待苦難,上帝與人持天壤之別的態度。聖經新、舊約中,貫穿著對苦難教導和應對的例子,對憂鬱和自殺都有描述,並記有上帝的親自參與和教導。聖經,可說是上帝對人間苦難的救贖書。所羅門是一個享盡榮華富貴的君王,他建聖殿,擁有無數財富和嬪妃,卻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萬事令人厭煩……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傳道書一2至11)舊約中著名人物摩西、大衛、以利亞等,都經歷過無數苦難,也出現過悲觀、抑鬱、求死的心境。如先知以利亞,就有輝煌生命中黯然失色的一段,他有三次向上帝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袮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列王紀上十九4)約伯在被撒但攻擊得一無所有、體無完膚時說:「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我厭棄性命,不願永活。袮任憑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虛空。」(約伯記三11,七16)

可見世上一切的人,即使是先知,都會因為經歷苦難,產生悲觀、抑鬱的情緒。只是,信上帝與不信上帝,兩者之間的態度差異很大。正如聖經上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23)耶穌基督為拯救世人,成了肉身,降到世間,蒙受苦難,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祂用鮮血和生命替人贖罪(罪就是苦難的源頭),為世人立下榜樣。人若心中有主,有榜樣,有信仰和倚靠,面對苦難時,就會有力量應對。否則就陷入無奈、無望、生不如死的絕望深淵中,難以自拔。

3.抗憂鬱對策──如何面對苦難

A.看透苦難

丘吉爾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上帝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在這方面,聖經上有許多說法。使徒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腓立比書三7至8;哥林多後書十二10)這種以苦為榮的認識,能把苦難轉為力量,打開抑鬱的心門。

B.卸下憂慮

聖經彼得前書五章7節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

C.勤讀聖經

聖經充滿了安慰和鼓舞的話,能把人消極的情緒提升為盼望和信心。上帝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四十一10)「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十13)

人的語言蒼白無力,約伯受苦時,他三位好朋友圍著他輪流勸說了幾個回合,仍無濟於事。當上帝向約伯說話,真理的光就進入他的心靈,驅趕憂傷和黑暗,領他走出死蔭幽谷,見到光明,重獲喜樂。

D.降低欲望

要降低欲望,無論貧富苦樂都靠主安然度過,那就沒有失望、憂鬱了。使徒保羅說:「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四11至12)

二、自殺和憂鬱

從生物醫學角度看,憂鬱嚴重就會導致自殺。其實這不是必然的,憂鬱不一定導致自殺。憂鬱是情緒體驗,人人都會經歷,也是造物主所允許的;自殺則屬於意志、行為過程,是對生命的態度問題,是上帝所否定的。

生命和死亡是文學的一大主題,也是哲學、神學的根本分歧。無神論者尼采認為,有兩條路可以擺脫人生的煩惱和痛苦,一是藝術,一是認識(哲學)。但逃往藝術、認識之鄉的梵高、海明威、三毛、顧城、海子等文學家、藝術家,都是在絕望中自殺的,而尼采自己最終也進了瘋人院。

生存的痛苦、回歸的焦慮是人類的共同感,一個老農和一個富豪的悲哀與痛苦沒有本質的區別。「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傳道書七14)你可以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祂。哈佛的學者用兩位二十世紀思想家,弗洛伊德(無神論代表)和路易斯(有神論代表)來探討人對生命及對死亡的態度。人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短暫的,但卻都有強力追求永恆的欲望。弗氏一生一直被死亡的問題困擾,對死亡有著無比的恐懼並難以接受;而路氏卻能很平靜地面對死亡。兩種生命的模式,弗氏是憤怒地堅拒不信有上帝,只靠自我來應付所遭遇的一切;而路氏則是喜樂地相信,有一位慈愛、公義、信實的上帝在歡迎他。

聖經對生死有明確的闡明,不僅說明了人從何處來,並回答了人往何處去。這不僅是其他學問所不及而迴避的問題,更超越了道家的「出生入死」,引入了「出死入生」,給人永生的盼望。死亡不再是人生的終極,從根本上解決了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再屬於自己,都是上帝精心設計的寶貝,祂所選用的器皿。任何人都不應失去對生命的尊重,更不能貽害生命。上帝看重生命。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10)「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26)上帝視每個人的生命為至寶,不論貧窮富貴,健康病殘,都同等重要。「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四十二3)每一個信主耶穌的人,都是主用祂的生命買贖回來的;所以再卑微虛弱的生命,也被上帝看重,是有價值的。任何人都不應該認為,自己掌有生命的主權,可隨己意處理,更不能貽害生命。

信靠、順服上帝,是防止自殺的根基。「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因為保羅說:「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八31至39)所以,聖經的教導能幫助我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我們的主與我同在,祂的杖,祂的竿都安慰我。(參詩篇廿三4)

聖經上還記載了很多這方面的事例,如以利亞與約伯在痛不欲生時向上帝求死,而不是自行了斷,因為他們沒有與上帝隔絕。上帝是我們戰勝憂鬱和困難的依靠和保證。主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

聖經上不只一次地告誡:「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五7至10)

以上所有上帝話語都體現了心理治療的一般原則─解釋、勸導、鼓勵、安慰等;因此,我們必須愛惜自己的生命,在艱難困苦、水深火熱時,也不要了斷自己。關懷在困境中難以自拔的人,不但符合聖經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痛苦的人還有正面的作用。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309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1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