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科學和信仰有甚麼關係?

周方黎

一、科學和信仰的關係

很多人以為科學和信仰是對立的,可是信仰和科學畢竟長期共存著,並且不乏牛頓、萊本尼茨、伽利略、巴斯喀等,既是偉大的科學家又是虔誠的基督徒那樣的事實。還有許多現代著名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等,都有強烈的宗教感情。這又如何解釋呢?

先從幾個不同類型的具體例子來說明問題,然後再揭示問題的本質。

例一:背離信仰的權威對科學的壓制。

第一個例子是關於地球是不動的,還是太陽是不動的。在很長一個時期,世人根據生活經驗,把地球看成是不動的,是宇宙的中心,一切星體,包括太陽,都環繞著地球旋轉。這也是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十七世紀前的羅馬教皇也持這個觀點,甚至誤以為這是真理。其實聖經從來沒有涉及這個問題。當哥白尼提出太陽不動,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後來開布勒又從觀察行星運動的數據證實哥白尼的學說。羅馬教皇對這一科學發現橫加壓制,歷史上誤以為這是信仰與科學的衝突。實際上,這是少數教會權威以他們的偏見取代了聖經的結果,絕不是信仰和科學的對立。

其實在十六世紀,也有許多虔誠的基督徒帶著愛心,拋棄世間一切,到世界遙遠的地方傳揚真理。來中國傳道的耶穌會信徒利馬竇、湯若望等都既是虔誠的信徒也是科學家。後來天文學繼續向前推進,發現太陽不是靜止的,而是環繞著銀河的中心而轉動的;並且銀河系也不是靜止的,也是在旋轉著。而實際上,地球、太陽、銀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按照力學的簡單計算,可以知道忽略地球繞太陽轉動的效應所導致的誤差,對日常生活影響極小;至於太陽繞銀河的運動的效應,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小。這些都是純屬科學的問題,和信仰問題沒有關聯。

例二:科學勝利前進,帶來錯誤的「科學萬能的思潮」。

牛頓的力學理論是科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成就,他的力學定律將地球上的物體的運動,和宇宙間的天體運動作了統一的解釋。但他的工作被過分誇大了,誤以為引力是物質之間的唯一作用,機械運動是自然界唯一的運動形式,原則上人能夠通過力學了解一切。最極端的例子是數學家拉普拉斯的想法,他認為有了力學就不需要上帝了。這種機械主義思潮延綿了幾百年,阻礙著信仰的傳播。直到十九世紀末葉,物質的微觀世界的複雜性呈現出來,才使機械主義退出歷史舞台。科學家對信仰的看法漸漸發生改變,原子核物理學家威爾查克的話很有代表性,他說:「懷疑,但向之開放。」

二十世紀,科學以空前的速度向前發展,發現每當解決一個難題時,就出現更多更難的問題。廿一世紀的一位物理學諾貝爾得獎者格羅斯,對此作了一個很好的比方,他說:「物理學者好比志望登山的運動員,當他向山前進時,山卻在後退著。」人漸漸悟知人類的聰明和上帝的智慧相比,遠遠小於滄海中的一粟。

例三:聖經的內容超前科學所引起的誤解。

創世記最先一段是一般人難以了解的經文。上帝怎麼能在短短的六日之中創造出宇宙間的一切呢?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確定無誤地告訴人,這是必然的事。

根據相對論,在靜止的坐標系中的觀察者所經歷的時間,和在運動中的觀察者所經歷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在運動中的觀察者所經歷的一短段時間,在靜止的觀察者看起來可能是很長的,這種差別,隨著運動者的速度提高而增大。上帝以極高的速度,用極大的能量作功,所以在上帝看來是六日的時間,世人看來已是億萬年了。千年不改一字的聖經內的含意是多麼的奧妙!現代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話道出了科學界的實際情況:「在科學裡,一知半解的知識使人放棄信仰;完整的知識則使人返回信仰。」科學和信仰這種由不和諧漸漸轉變為和諧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

現在,我們要深入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科學的結論是暫時的,相對的,有待改進的,概括起來說,科學的結論是變動的;而信仰的根據是上帝的啟示,是永恆的,不變的。變動的一方面和恆定的一方面的和諧程度,當然也是變動的了。但各門科學的進展都呈現一個特點,就是科學每取得一些進步,同時也帶來更多、更難、更深刻的問題。科學前進的速度漸漸慢下來,情況有些像百米短跑運動員爭取打破紀錄的過程所出現的,最初是一秒一秒地下降,接著只能十分之一秒地減少,最後要縮短百分之一秒也是困難的事了。科學變化的幅度越來越小了,也就是說科學的穩定性增加了。這說明為甚麼科學越是前進,就和恆定不變的信仰和諧程度越高的道理。

以大爆炸理論為例,聖經創世記記載:「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意味宇宙有開始。現代的大爆炸理論的出發點正是宇宙有開始,這和傳世數千年的聖經所講的相一致。科學能夠見證信仰,但不能認識信仰。科學本身不造成信仰的障礙,但人對科學的態度卻有可能造成對信仰的障礙。

二、基督信仰支持科學的發展

科學家和哲學家深入研究基督信仰和科學的歷史,發現基督信仰非但與科學和諧,而且根本上支持了科學的發展。以下謹扼要介紹這方面的內容:

1.信仰指出有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供人研究。聖經創世記第一章中,敘述了上帝在六日中創造了宇宙間的一切。第一日造了光,現代物理學已證實光是最基本的物質。以後陸續造了地上的一切無機物、植物和動物。最後在第六日,上帝造了祂最鍾愛的人,並授權給人管理大地上一切其他的被造物。一切被造物都是實際的存在。人高於一切被造物,人有權去認識一切被造物,去詢問自然,逐步得到科學知識。只有上帝是科學的創造者,超越科學。反觀其他相信多神教地區的人,他們相信風、雨、雷、電各有神祇,甚至山林水澤都是精靈,超越凡人,不可觸犯。這類迷信剝奪了人剖析自然、認識自然的權利,使人安於不思的狀態。沒有對客觀是實際存在而且是可知的信念,就不可能有現代科學的發展。這是現代科學僅在信仰上帝的國家起始的原因。

2.基督信仰指出自然和生命有一定的規律,等待人去認識。科學是上帝的創造,信仰的依據是上帝的啟示。全知、全能、全在的上帝用祂至高的智慧創造了大自然,所造的一切都合乎理性,都有秩序,都有必然的規律。只須努力進行探索,便一定會有收穫。這個教導鼓舞和支持了人的信心,去堅持哪怕是非常艱難的科學研究。這說明為甚麼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也是虔誠的基督徒的原因,他們是從科學這扇窗戶彰顯上帝的無限智慧,榮神益人。

3.基督教信仰鼓勵科學實踐。科學的起始點是實踐,最初是生產實踐,後來又有科學實驗。實踐是要付出辛勤勞動的,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基督信仰非常重視勞動。聖經創世記一開始,就敘述了上帝在六日之中創造宇宙一切的勞動,到第七日休息,以後又繼續工作,管理天地。我們今天,全世界遵行每週六日工作,一日休息的工作制度,就是來源於此。耶穌基督出生在勞動人民家庭,養父約瑟離世較早,耶穌基督三十歲以前一直從事勤勞的木匠工作,擔負母親和弟妹的生活。等到弟妹長大後,他離家出來傳道,用雙腳到處奔走,傳講福音,為人治病,揭露法利賽人的背叛,教導門徒,忙得顧不上吃飯和睡覺。使徒保羅在長途旅行講道時,還不離織帳棚的勞動以幫助窮苦的信徒姊妹兄弟,他教導人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三10)哥林多教會的負責人亞居拉和妻子百基拉,既做傳道工作又織帳棚。這種重視勞動的風氣一直在西方社會流傳,很多富裕家庭都讓他們的子女從小學會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木工、泥水工、油漆工等。社會重視勞動,尊重勞動,勞動光榮的風氣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再和基督教幾乎同時的希臘文化比較,古希臘文化建立在奴隸勞動所提供的休閒上,那種情況很不利於嚴格的自然科學的成長。希臘的文化內容很不平衡,文學、藝術和哲學都有很高的成就,但自然科學與之相比就大為遜色。希臘哲學家恩比多克提出物質是由水、土、火、氣四種原素組成,這個思想很像中國戰國時代流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德莫克利脫甚至提出物質是由一些不可再分的原子組成。雖然這類想法不少,可是由於和實踐不沾邊,無法判斷它們對在哪裡和錯在哪裡,也就無從發展,沒有絲毫的生命力。

在中國,儒家文化是主導傳統,輕視勞動。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孟子.許行章》)意思是說,腦力勞動者管理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管;管人的被人養活,被管者養活人,這是天下普遍的道理。在封建社會中,所謂腦力勞動主要是讀八股文、吟詩、寫字、作畫等休閒的事。供應他們的人還要受他們管理。在實踐被輕視到這等程度的環境中,是不可能產生現代科學的。

經過漫長的歲月,基督信仰傳遍了歐洲日耳曼社會,在上帝的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大自然是上帝所創造,上帝喜悅人殷勤作工等,凡此種種信念,促成科學和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正如舊約詩篇卅三篇12節上所說:「以耶和華為上帝的,那國是有福的。」我們若從歷史先例的深井中汲水,這樣就不會被「否認宗教方可對科學作出貢獻」的錯誤立場所欺騙。

三、善用科學

最後,談談科學的應用,以及信仰和科學的關係問題。大自然是上帝的創造,信仰起於上帝給人的啟示。科學是上帝賜給人管理自然的知識。科學畢竟是被造的人和其他被造物之間的聯繫,而信仰則是造物主和被造的人之間的聯繫。這樣,信仰高於科學,這個層次是顯然的。

自由和理性是生命的特徵。在一切動物中,人有最高的理性,科學是理性的產品。理性和自由一樣,會被正確地運用或被錯誤地運用。因此,本來是上帝賜人減輕勞苦,醫治疾病,和增添福祉的科學,也會被人誤用以造成人間禍害,並且殃及地球。核能、激光、航天等最新科學,無一不被用在增進武器的殺傷力上。

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這漫長的時代裡,科學迅猛地前進,使人誤以為人可以運用他們的科學知識來實現一切和知道一切,信仰被淡忘了。「科學就是力量」、「科學至上」等等極端思想泛濫,一時信仰幾乎靠邊,人淪為物質的奴隸。二十世紀是一個信仰復興的時代。但是長期以來,科學技術被非理性地運用的世風,仍在變本加厲地繼續。人的物質享受豐盛了,可是人的心靈失去了依托,恣意浪費,窮奢極侈,帶來和人類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被破壞,和人類生存危機。人開始覺悟,人一旦背離了上帝,妄自尊大,任憑罪性去盲目地運用科學知識的後果,將是人類的自我毀滅。信仰促使人清醒,將人從精神空虛而又無法自拔的生活方式中拯救出來,恢復充滿希望的人生。

創世記第一章所記載的,是上帝創造宇宙以及上帝和首造的人──亞當和夏娃直接交通的事。這原是世人不能理解的,但聖經用獨一無二的語言將無法表達的精義表達出來了,使我們理解深藏的奧秘。「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二7、15)這段經文顯示,在一切豐足的樂園中的人,有責任進行勞動,修理看守園林。這種勞動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愉快的勞動。

「耶和華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牠的名字。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創世記二19至20)這一段表明耶和華上帝將科學知識賜給人,讓他做好管理工作,用啟發式教育亞當,讓人自己用學會的知識,按各種生物的特性給牠們分類命名,亞當也領會得很好。

後來夏娃和亞當受了撒但的誘騙,起了貪慾,摘食了耶和華上帝警告他們不可食的禁果,人便有了罪,和耶和華上帝交通的靈性被阻斷了,他們不配再住在伊甸園中,被驅逐出來。上帝為人因貪慾導致的墮落所要帶來的勞苦,以及對地球的破壞而歎息:「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世記三17)隨著墮落,人們失去了天然抵抗力,變得怕寒冷。「天起了涼風。……耶和華上帝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創世記三8、21)因為人有了貪慾,就不滿足於豐衣足食,淪為物質的奴隸。為了滿足無厭的貪慾,本是愉快的勞動變成形形色色的「勞苦」。這也是今天這種物質化、商業化、奢侈化、浪費化、競爭化的世俗,和人為爭奪金錢而過勞猝死的現狀的預表。上帝早為人準備好科學知識,上帝的美意是讓迷失的人逐漸恢復科學知識,以減少勞苦和克服疾病,增添福祉;可是,人仍舊執迷不悟,妄自尊大,盲目運用科學去搧旺身上的慾火,以致引火燒身,到了自我毀滅的邊緣。

人應該醒悟和悔改,拋棄自誇,謙卑起來,擺正信仰和科學的位置,用理性來駕馭科學。遵照上帝的美意,讓科學發揮造福於人類的作用;更要通過多扇科學窗戶,向上仰望上帝,尊崇和榮耀祂。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106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9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