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疲倦了?

方華

在公園,偶然一、兩次見到一位父親帶著幼兒在嬉戲,令我印象特深。那學步不久的幼兒與身高六呎的父親相比顯得特別小。一次那父親跟孩子玩球,球在他身前身後轉來轉去,吸引著小孩在他身邊繞圈子蹣跚地跑來跑去,要去拿那彩球。跑不穩,差不多要跌倒時,就抱著父親的小腿,咕咕地笑。另一次他後退著走,逗孩子推著學步小車向前行。

我很欣賞這位身穿運動服的父親,顯然他是到公園來做運動的;但他不只顧自己的鍛鍊,而是帶上了幼兒,又花時間跟他玩耍。最難得的是他一遍一遍跟孩子玩著簡單的遊戲,沒有半點不耐煩。

一位育兒甚有心得的朋友告訴我,培育孩子的專注力十分重要,因為只有專注才會發掘到深入其中的趣味。不但思考學問,就是生活趣味、人際關係也都如此。幼兒只能做些簡單的動作,比如玩你丟他拾,或他丟你拾的遊戲,連續丟、拾三、五十遍,他一樣興致盎然;而往往是成年人吃不消這些重複動作,才中途而廢。

小孩如果動不動就不耐煩,那是因為父母自己不耐煩,沒有教曉他專注。常見在公共場所嚷著「好悶呀」的小孩,都是不會自己找樂子、期待別人去娛樂他的。家裡沒有讓他學習專注的能力,不能長時間專注在一樣東西,從中得到無窮樂趣,所以只能不斷追求刺激。虛浮而不切實際的刺激不能令人滿足,於是成了追求更刺激、被動尋求娛樂的小孩。長大後,生命只會不停往外撲,不斷消費,如此人生實屬可惜。他們是很容易苦悶、疲倦的一群。

現代社會很多人感到疲倦。根據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的普及教材,疲倦是常見問題,同一時間內,每十個人便有一個感到疲倦。本來人都會自然感到疲倦,但只要得到休息,就可恢復過來。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在休息過後仍感疲倦,甚至是慢性疲勞。這情況,有些是病理性的,有些是心理性的。

簡單來說,身體休息了,但思想上沒有放鬆,仍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一個人坐下或躺下休息時,頭腦仍不住思考,思緒起伏不定,這樣當然得不到休息的功效。因為大腦中負責思考的細胞過度活躍,思緒停不下來,不像電燈,只要按下鈕就可關上。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啟動其他腦部細胞工作,原來很忙碌的細胞就會轉為平靜。所以讀書、思考過度很疲乏時,做做運動、聽聽音樂、寫寫書法等等都很有幫助。劇烈體力勞動以後,我們需要停下來休息;但大多數我們需要的休息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改做另類的事情。

工作如果令你很疲累,往往是因為厭倦。厭倦常令人疲勞,要消除這種疲勞,最好的方法不是停止活動,而是變換工作。不能專注的人,最易感到厭倦,也更難於藉轉換工作而得到休息,因為他不能投入另一種事情中。

一個人疲倦了,說明他的能量用完了,要補充新的能源,其中包括新的知識。聖經記載上帝向人呼喚︰「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同時又指出,人不肯歸回休息。上帝造人很奇妙,他是要休息的,要放下自己的百般操控,在上帝面前休息;即是交出主權,讓上帝掌管。他要做不同的事,就是放下營役,享受與創造主同在一起。願意聽從的人有福了,他必從疲倦中得休息。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91008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7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