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安第斯山的基督

方華

南美安第斯山脈上一座一萬三千英尺的山頭上,豎立了一座耶穌的銅像,稱為安第斯山的基督。這座銅像座落於阿根廷和智利兩國的邊界上,提醒世人一段值得銘記的歷史片段。

阿根廷在一八一六年宣佈獨立,鄰國智利則在兩年後獨立。雖然兩國在邊界問題上有爭執,但一直相安無事,直到二十世紀開始。一八九九年,阿根廷和智利兩國因為邊界問題發生糾紛,事態漸漸擴大,一九○○年,雙方軍隊在邊界集結,戰事一觸即發。

一九○○年復活節那天,阿根廷的本納文特主教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講道,他為和平而呼籲。消息傳到智利,智利的一位主教也開始呼籲和平。兩國國民多是天主教徒,他們開始響應這個和平呼籲,漸漸掀起了全國的和平運動。兩國政府聽到了人民的聲音,在一九○二年邀請英皇愛德華七世協助調解糾紛,在次年達成雙方都接納的解決方案,戰爭威脅解除了。

和平條約簽訂以後,本納文特主教倡議豎立一座雕像,標誌著耶穌的話:「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這座銅像將提醒兩國人民互相了解、和平共存。於是他們將本來打算用在戰爭中的大砲熔化了,鑄成一座耶穌的巨像。耶穌的右手舉起作賜福的姿態,左手握著十字架。銅像豎立在兩國邊界高達一萬三千英尺的隘口,面向兩國的邊界線。巨大的銅像先用火車運載,到了沒有火車的地方改用騾車來拉,費盡周章,終於由陸軍和海軍的官兵用繩索把巨像拉到了山上。

一九○四年三月十三日,為銅像豎立正式舉行了儀式。銅像的腳下刻有這樣的字句:山可崩,石可爛,阿根廷和智利人民在救主基督腳前所結的盟約永不改變。腳座上又刻上以弗所書二章14節的話:「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類竭力防範世界大戰再次發生,可是卻阻止不了無數的大小戰爭。在這個動盪不堪的地球上,多的是把鐮刀打成刀劍的例子,把刀劍打成鐮刀的機會,卻少之又少。安第斯山的基督像至今站在那裡,告訴世人曾經有一些人民,因為順從基督的教導,遵行信仰,他們遏止了一場戰爭,建立了人民之間的友誼,傳揚了和平的可能。人類可以在基督面前合而為一。當今人類的盼望,正是在基督再臨的日子,真正沒有分別,成為一體。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810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5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