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见钟情到一生相许
刘建文
我是1995年来美国陪读的,在国内从没有接触过基督教。奇妙的是,到美国后第三天,就认识了从老家湖南来的一对基督徒夫妇。他们邀请我和先生去教会,有时我也带孩子参加周五学生团契。每次参加这些活动,我都很喜欢。我曾读过有关濒死经历的书,诸如病人在深度昏迷时知道医生所做的一切,医护人员和家人所说的话,甚至另一个世界匪夷所思的事情。另外,我在农村长大,常听大人谈到鬼,说人死后几天内晚上会回家看亲人,死了的孕妇会变成血污鬼,鬼走路没有声音等等。因此我从小就很怕晚上出去,独自不敢关灯睡觉。若说世界是纯物质的,究竟害怕什么呢?因此基督教说有上帝,我一点不反感,反倒是一见钟情,似乎有种自己的想法被证实所带来的安慰与满足。
出国前,大哥嘱咐我一定要读书,否则没办法在国外生存。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想读研究生没有本科文凭,要读本科,又没有钱。到美国后我很快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想打黑工赚钱都找不到机会。我常常自怜、自卑,觉得丈夫在读博士,自己却连本科在国内都没有读完,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如果自己的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孩子们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虽然我们的婚姻关系非常好,我却活在这种忧虑和对前途的无望当中。后来我发现,周围和我有相同境遇的人也一样,在不平安中努力地活着。
或许因为这些原因,我对基督教的信仰很感兴趣,也常在参加教会活动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唱诗歌我会流泪,听人讲信主见证,尽管不明白他们在见证什么,为什么会流泪,也情不自禁地被感动。然而要接受基督信仰并不容易,因为我的先生根本不信,对教会活动和基督徒行为有许多反感。比如他说:你看有些基督徒,行为还没我好。还说,他们吃顿饺子都要祷告老半天,对我们南方人来说,饺子有什么好吃的?他宁愿开车送我和孩子去教会,自己却回实验室做事,只想多出论文。他担心向我们传讲基督信仰的人是別有用心,因此后来我也不常去教会了。偶尔教会有特別活动,我好想参加,甚至想顺便“免费旅游”,这时先生总会自命清高地说:“你又不信,干嘛还去?不要让別人以为我们贪小便宜。”
在人生的无望当中,我是真希望有神,但基督教信仰中的上帝跟我有什么关系呢?祂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为什么要造一棵树放在那里让人去吃?祂又是谁造的?战争、地震等灾难来临的时候,上帝又在哪里?那些没有信但一辈子行善的人死了会去哪里?我心中的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所以在加州的四年半里我与信仰一直是若即若离。信仰似乎可有可无,但生活的道路必须自己去走。时间就在烦恼与欢愉的交替中自然地流逝,直到2000年初去了“万湖之州”的明尼苏达,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半感恩的岁月,也在那里与我的上帝“一生相许”。
刚到明尼苏达不久,当地一位华人牧师打电话邀请我们去教会参加当晚的春节聚会,因搬家原因我们没有去成。再过了几个月,我们和先生的两位哥哥的家庭团聚,对我们的信仰带来了转折性的改变。在闲聊家事时,发现先生的大哥、大嫂已经信主耶稣了,也感觉到他们有了不少的转变。夫妻关系看上去更融洽了,曾经骄傲的大哥变得谦卑了很多。他们分享了从接触到接受基督信仰的过程,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又很得激励,尤其是先生的心中不再对基督信仰有反感和防备了。
自那次回去后,我们就固定参加教会和团契,以及周日的慕道班,提了很多问题,以致有人说我们这对夫妻是不会信的。因为心中对信仰有太多疑惑,我们决定邀请牧师到家里做客,专门跟我们讲信仰。牧师信主的经历让我感动:他是国内名校毕业,很有音乐天赋,来美后经历婚姻的挫折,归向了基督。虽然上帝的时候未到,我们的心仍没有向上帝打开,但那晚牧师的见证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原来有学问、有知识也不能带来真正美好的婚姻和成功的人生。再过了几天,我们又邀请了一位信主耶稣的姐妹到家里来讲福音,那天上帝感动我和先生同时决志,接受主耶稣为我们生命的主宰。我从一个有神论者到相信耶稣基督,承认自己有罪。
初信主耶稣时对罪其实并不清楚,当越多读圣经上的话语,就越看到自己的罪无可推诿,我就是一个罪人。后来牧师问我要不要受洗,我又很犹豫。嘴上说要跟随主耶稣,但谈到受洗又没有那么坚定,我真是小信。当天晚上我和两个孩子聊天,他们问我:我们死了以后会去哪里,会去天堂吗?接着他们说,他们相信会去天堂。我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分开。”将来死了以后,一家人都去天堂,那是我很向往的。上帝使用孩子们的信心,让我立定心志很快受了洗。受洗归入基督,是让我们向魔鬼宣告:我是属基督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在主里我是新人;在人的面前我见证我跟随上帝的事实,将荣耀归给上帝。信主后,我们真的是彼此见证对方生命的改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生命蛻变。感谢赞美上帝!
如今我成了何等人,成为上帝的儿女,是上帝的拣选,是上帝特別的恩典。我愿将自己的主权完全交给上帝,愿祂的名在我口中得着荣耀。我愿一生跟随主耶稣,走永生的道路。
(宇芳笔录)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90202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82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