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怨恨的牢笼

方华

我母校的一位年轻老师邀请我回校演讲,与高年级的同学谈谈写作,我欣然应命,不是觉得自己是什麽资深作者,有很多经验与同学分享,而是因为毕业多年,有机会回校一趟,做点有意思的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母校早在偏远地方建了新校,开始使用,不过旧校舍仍继续使用中,让在旧校入学的学生可以在这个校舍读至毕业。这样一来,我得以在旧校舍拆除改建前回来看看。屈指一算,离校三十载,学校仍然是那熟悉的模样。我环顾四周,想起从前求学的日子,想起当年无数师友,心中满溢着温情和感恩。

求学阶段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历程,我们所学的不单是学科知识,更是追求学问的态度和原则,还有更要紧的是在师长身上学会价值观和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我踏进多年没有探访的母校的感想,我想起许多给我人生启迪的师长,心里觉得自己何其幸运,有这许多良师益友,心中不能不充满感谢。

不过,我很难将这种感谢之情成功的传递给我的听众。不是他们特别冥顽不灵,而是他们相当正常,就像这一代的年青人一样,易於抱怨,而疏於感恩的。所以,对他们谈及对师友的感谢,大部份人不免漠然。

易於抱怨,也并非是青年人的特长,而是社会的一种风气。在公共场所最常听到的就是有人在发牢骚,在批评他身边的某些人∶雇员批评老板,老板指责雇员;学生怨恨教师,教师数落学生;父母批评子女,子女责怪父母;男人说女人不好,女人说男人可恶……还有大家都一个鼻子出气的是──政府不对。

打开报章,也是怨气冲天。读者论坛固然投诉满天飞,专栏作者也有诸多怨言;新闻版许多的冲突个案,也都是连篇怨尤。

抱怨大概是人类的遗传病,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就非常擅长发怨言,身处劳役固然怨气冲天,得到解救又投诉生活艰苦,面对美地又埋怨敌人可怕。无论如何都是他人不对,以至上主不对。

怨恨令人生没有出路,人终日就迷失在自己的怨言中。上主就以各种方法挑战人从埋怨的牢笼走出来∶生命这样宝贵,你不是白白得来的吗?大自然丰富的供应,难道又是你理应得到的?别人对你的关爱,又只因为你特别值得爱护吗?更不要说,上主对人类的拯救,也是白白的恩典。

神喜欢人感恩,因为感恩的人才知道恩典的宝贵,知道自己一切所得原是不配有的,才会珍惜和分享。这样,生命才可以丰富充实起来。感恩,就是常领我们走出怨恨的牢笼的金光大道。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010602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470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