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公平嗎?
蔚藍
初夏的晚上,空氣中帶著些許濕潤,夾雜著微微的溫暖。我和三個朋友坐在一起查考學習聖經中路加福音所記載耶穌講的一個比喻故事。耶穌說道:「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祢,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福音18:10-14)
耶穌所講的這個比喻故事引發了我們的一番討論。一位朋友說,他覺得上帝不公平,那個法利賽人那麼虔誠,嚴格遵守律法,為甚麼得不到讚揚?而稅吏甚麼都沒做,反而得到了上帝的肯定?大家紛紛點頭認同。的確,這看起來似乎違背了我們的常識,好人應該得到獎勵,壞人應該受到懲罰才對。
面對這樣的困惑,我提議大家不要急於下結論,不妨先一起回顧這段經文的背景和核心。其實,耶穌設了比喻,並在後面親自做了解釋,而且開頭還有敘事者路加的引導,讓我們看到上帝的標準絕非世人的標準。
這裡路加清楚地指出,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人講這個比喻。「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祂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箴言6:16)其中第一樣就是高傲的眼,這個比喻正是圍繞這一基調展開的。
我們繼續討論比喻裡的兩個人,發現他們的差距很大。法利賽人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屬於上層人物。他們嚴格遵守摩西律法,注重外表禮儀上的潔淨。他們高高在上,看不起其他猶太人,認為自己更聖潔;然而,耶穌常常斥責他們是言行不一的假冒為善者,有宗教的外表卻沒有宗教的實質。
相比之下,稅吏的職業在猶太人群裡最受鄙視,他們幫助羅馬帝國向猶太人徵稅,壓榨自己的同胞,從難以置信的高稅率中扣留一部分,中飽私囊。因此他們被猶太人視為罪人,幾乎沒有甚麼朋友。
耶穌說,這兩個人都上聖殿去禱告。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中是在和稅吏比誰優秀,在至高神的面前,用其他人來襯托自己的優越感。他禱告的重點在於告訴上帝自己是怎樣一個「好人」,樣樣律法規定他都遵守了,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善行得救。
反觀稅吏,他遠遠地站著,連抬頭望天也不敢,顯得有些膽怯。他捶著胸,這種身體語言顯示出他內心的悲哀與懊悔。他痛悔自己在職場上的行為非常招人恨,甚至他也恨自己,只能祈求:「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這個稅吏以上帝為衡量公義的標準,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急需上帝憐憫的罪人,只有投靠上帝才能得著赦免,於是他做了悔改的禱告。
詩篇告訴我們,憂傷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輕看(參詩篇51:17)。這件事的結局顯而易見──上帝使高傲的人降低,眼目謙卑的人,祂必拯救。法利賽人內心膨脹,而稅吏靈裡貧窮。耶穌在比喻的結尾做了個評斷:稅吏比法利賽人倒算為義。也就是說,稅吏的罪得到了赦免,在上帝面前他被宣告為義。
我們繼續討論上帝的公平性。上帝並不是不公平,祂看重的是人的內心,而不是外表的善行。法利賽人依靠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樣樣都好,但在上帝眼中,他的驕傲使他遠離了真正的義,而稅吏儘管是卑微的罪人,但他的謙卑和悔改卻讓他在上帝面前得到了赦免。
看大家意猶未盡,我便在電腦上找出荷蘭畫家巴倫特的作品《法利賽人和稅吏的寓言》給他們看。畫面正中,法利賽人身穿古銅色長袍,在華麗的聖殿中央面對兩根蠟燭祈禱。他抬著頭,眯著眼,右手捂胸,左手指點著,與其說是在祈禱,不如說在自我陶醉,訴說自己的功勞;而稅吏則站在廊柱下,捶著胸,低頭沉思,姿態中充滿了自責與悔恨,完全呈現出他內心的痛悔。
大家都覺得,按照世俗的標準,我們很容易認為法利賽人更敬虔。一位朋友開玩笑說:「對呀,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哪個領導不喜歡表現積極、勤奮工作、加班最多的人?還有,誰不願意接近名望高的人呢?」我笑了笑說:「但真正的敬虔不是表現在外表的行為上,而是體現在內心的態度上。」
我提醒大家,在讀聖經時,如果覺得上帝的作為似乎不公平,感到困惑,那麼我們不應只停留在表面的現象,而應打開屬靈的眼睛,去體察天國的法則和智慧。我們無法用人的標準去衡量上帝的公義,因為祂的法則遠比我們所能理解的要深邃得多。
我看大家若有所思,遂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有時也會自以為義?」他們默不作聲,只聽見窗外傳來飛機飛過的轟鳴聲。我坦誠地說:「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從前總覺得自己的修養比別人高,常常瞧不起人。信主之後才意識到,這種心態其實就是自義。」聽我這麼說,大家才放鬆下來,一個接一個地分享:「我以前覺得教堂裡的人都是弱者,我比他們有本事,不需要信仰。」「我倒沒覺得自己多麼好,但就是看不慣身邊很多人的那些毛病。」
我又想起了《簡愛》中的那句名言:「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走到上帝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朋友們紛紛點頭,我接著說:「在上帝的眼中,我們都是罪人。得救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好的名望、修養、地位、善行,而是因為我們願意謙卑認罪,相信主能赦罪。謙卑認罪的人,正是上帝所尋找的。」
夜色漸濃,大家的困惑似乎漸漸消失了,一位朋友感歎道:「聽妳這麼一講,我才明白多了。」結束聚會之前,我禱告:「上帝是公平的,願我們每個人在信仰的道路上,不自以為義,放下驕傲的心,謙卑地尋求上帝的憐憫和恩典,蒙祂悅納。」
伴隨著回家的腳步聲,我相信上帝的話語會在每個人的心中慢慢滋長。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50705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5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